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016-10-28 16:18:50)
标签:

梵仙山与灵应寺

道佛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主神是道教的老仙

名字却叫梵仙寺

杂谈

分类: 旅迹苔痕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我的山西之旅第十七集

                                刘福新

站在殊像寺山门口,举目眺望,一座突兀的山峰仿佛一位翩翩仙人伫立眼前。山顶的寺庙极似仙人高昂的头,山腰郁郁葱葱的松柏好像仙人的锦绣衣装,从山脚到山顶朝圣观光者踩出的便道,则宛若仙人敞开的襟怀,这山叫梵仙山,是五台山中台顶众多胜景灵迹之一。

登梵仙山是我老伴提出来的。对于登山,我力主“先远后近”,这个梵仙山就与我下榻的旅馆为邻,以后再登不迟;老伴对于这座山却特别热情甚至有一股强烈的激情,我很诧异。(后来才知道,老伴两腿焦酸,不愿迈步,听我说出了这座山的名字后,打了一个激灵,非要登上梵仙山不可。待到灵应寺默祷之后,腿有劲儿了。一天里跟着我又登上了东台和黛螺顶。)

其实,这个梵仙山原本是道家场所。相传,古时候有位朝山的人,千里迢迢到五台山参拜,不知走了多少时日,好不容易走到了梵仙山脚下。这时已是深夜,他左找右找,找不到一个住处。忽然,他发现一处灯光,便走了过去,见果然是一户人家,就叫起门来。不一会儿,门开了。朝山人低首合掌道:“我是行路之人,如今天色已晚,想借贵府一宿,不知可否?”迎接他的是一位白须老翁,主人含笑作答: “相公请进吧!”朝山人便跟着进到了屋里。朝山人吃过饭,正要入睡,却又进来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子。那女子妖艳漂亮,朝山人当即没了主张?那女子却倒大方j走到朝山人面前问: “不知相公要去何方?”朝山人也不敢看那女子,只管低了头答道: “本人要去五台山,不知还有多远?”那女子扭着膘肢走近他,甜甜地说:“五台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说着便动起手脚来。朝山人本是行善之人,急忙连声念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女子口中也念念有词:“修了道,信了教,不羞不躁就悟了……”说着便离开了他。

 第二天清晨,朝山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原来头枕一块顽石,身在密林深处。这事儿传开后,人们都说那女子是千年狐狸修成的,此事发生在梵仙山脚下,就在山上修建了一座狐仙庙。再后来,五台山成了佛教圣地,狐仙庙就取名“灵应寺”,由和尚住持念佛。

 登梵仙山的过程,就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好时机,路虽然不算太陡,但显得漫长。狭窄的山路两旁挂上了许许多多数也数不清的缎带(可能叫缎带吧?),缎带上画着经文或者符咒,我为这神秘稀奇的宗教文化沉思着。

 到了山顶,望见了一大溜红墙,不免再三解读这座山和这座寺的名字,梵仙山和灵应寺。我开始的想法是:称呼梵仙山还凑付,称呼灵应寺则绝对不可,因为这里供着的不是佛而是仙,既然供奉的是一位大仙,当然是道教,道教皆称“观”,哪里有称“寺”的道理?(后来知道这是道与佛互相妥协的名称)

这座梵仙山在五台山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深深地铭刻着佛道相争的印记。据传,这里原叫“饭仙山”,为道教所占。佛教独占五台山后,便改称“梵仙山”。而道教自然不会轻易退让。两者相争的结果,便是合二为一或兼容并蓄,于是梵宫之内仙人独存,就有了这座山和这座庙。明代诗人玄觉游历此山后写道:

    山头紫气日长存,

    上有仙人汗漫游,

    饵菊换教风骨异,

    白云影里去悠悠。

这首诗写的并不优秀,但说出了一个佛教与道教争夺和妥协的过程。大自然造就了这座神奇的山体,先人们在山体上写就了一篇神奇的杰作。有了大自然的载体,有了神话传说,由此而滋生的大仙和灵应的道教文化一代代传扬开去,汇入了宗教的洪流,成为一笔民族的精神财富。

登山和下山途中,遇到了不少萍水相逢的朋友,或对面相迎或短暂并行,一句搭讪,骤觉温馨。给几位“山友”拍照,记得给过他们名片,也嘱咐过到我博客里下载,可惜未能记下他们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但我相信他们是能够寻找到这篇博文的。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从这个简介中的一句话“二层楼上主供老仙等五尊神灵”,可以看出是一道教为主的山和观。“仙”是哪个宗教的?是道教的,道教应该称“观”,而不应称“寺”,寺或院是佛教的建筑物名称。道与佛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争夺之后,供奉的主神是道教的“老仙”,但名字却是“灵应寺”,妥协——成了道教和佛教在这座山和这座建筑物的最后结果。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有个广告——骑马上山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梵仙山平面图。如今正在山顶建造电视转播塔,这个新方案,图示里没有。或许一年半载后,山顶上的电视转播塔成为新添的一景。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4、我与老伴说了好几次,可惜老伴对这个不关心。我说:“这里本不需要新建停车场,留下这片空地该多好!建停车场你就建吧,将灰石推下了河道,占据了溪流,这个开发商也太不地道了。”这儿有个“党工委”,不知道管事不?我一个山东人都看着不舒畅呢!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5、这座山上符咒最多,据说主要来自内蒙古的香客。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6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7、一位男子聚精会神地在看什么。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8、老伴爬山的姿势很特别,两手倒背着。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9、下山的两位美女。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0、登山的路被装扮的五颜六色。这些沿路缎带最起码的好处是:知道哪儿有路,可以缘此行进。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1、喜鹊不停滴鸣唱,陪伴我登山。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2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3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4、这里是个缓坡,快到山顶了。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5、往北拍。这里可是五台山“台内”的精髓呀!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6、这里是凤林谷的谷口以西的寺院啊!梵仙山属于凤林谷谷口南侧的山。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7、遇到了一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北京人,据其自介,已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但尚未应聘。此大学毕业生名叫刘力。终于在这会儿想起来了,这一位与我在梵仙山相遇的是刘力,那位在晋祠遇到的摄影者不叫刘力。
(我要在《晋祠》博文配图注脚里删除——切记切记!)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8、靠“骑马上山”挣钱,委实不多,仅仅是青年爱侣吧,也仅仅是爱侣中的女子享受这样的待遇吧?我亲闻目睹的情况就是如此。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9、登顶后,在灵应寺山门空场俯瞰,台怀景观皆可入目。大白塔在红墙绿树辉映下直插云端,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寺与梵仙山遥遥相对,恰似四位端坐的高僧向着大白塔频频对拜,祈祷众生安宁。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0、再望,那台内景象,自有情趣,寺宇梵宫,错落有致,苍松翠柏,交相掩映,钟鼓声声,梵音阵阵,浓淡相宜,静中有动,宛若一幅出自大手笔的神奇画卷:再把目光放开去,沟口尽头,白云生处的缕缕青烟里,灰瓦白墙的农舍依稀可见.远山近梁田林交织,牧坡上牛羊成群,放牧人清脆的鞭声不时响起,再伴以粗犷宏亮的山歌和或高或低的鸟鸣,简直使人如入仙境。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1、这个大门不是灵应寺的大门,是后拉建的大门,或外门。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2、这儿介绍,东南角是南天门,可惜如今正在搞建设(电视塔),东南角封住了,过不去。我也看不成“放禄马”的空地了。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3、大仙殿是主要的建筑物。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4、天津人和陕西人还有内蒙人对这儿的贡献都很大。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5、这是灵应寺的主殿,是个二层建筑物。二楼我不曾上去,一楼大殿我也我饿进去观看,更没有拍照。儒教的佛教的我不忌讳,但是关于“蛇仙”、“虎仙”、“狐仙”、“铁狸子仙”一类,我是不原意看更不愿意拍的。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6、许多游客,主要是青年人,到处烧香磕头,我很怀疑他们(她们)的文化素养,究竟知道自己拜的是神是仙是佛?我若问,他们(她们)绝大多数回答不出来,属于盲目的崇拜者。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7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8、“有求必应”四个字在山门内侧的上方。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9、出来后,再拍寺名“灵应寺”。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0、别看这一溜普通的红墙,在山下仰望,绝对滴美景!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1、我站在山顶南部,俯拍山下。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2、山下(山南)是我们从忻州乘车过来的方向。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3、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4、因搞建设,封住了,过不去。我是多么想看看东南角放禄马的空场呀!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5、西北方的景物。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6、下山的时候,又遇到了两位登山者,经询问得知,也是北京人,但不是母子,是姑侄。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7、上山的香客或游客。这是一家人。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8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9、马子栓在这儿呀!这是喂马的麸皮(小麦的外壳)。我问:“为何不喂豆皮呀?”答曰:“豆皮贵呀!”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40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41、共有四匹马。
   

附:下山后图片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下山后,吃晚饭去。忘记拍的哪个方向了?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2、这就是从梵仙山北侧流下来的溪水。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3、如今的和尚不知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4、两条小溪流合并了。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5、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6、这幅图片尤其清晰。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7、我拍老伴,过来了一个尼姑。看形状,也不时真尼姑。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8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9、在我们住的旅馆南边吃午饭。这儿饭店不多,格外贵。这是后来知道的。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0、有个银鑫宾馆,很扎眼。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1、我们在这儿吃完了午饭。这时候已是13点41分了。



梵仙山和灵应寺是佛道两家争夺与妥协的产物     
12、回到下榻的“台缘宾馆”小憩,也就几分钟吧,下午还要游览呢。






试听歌曲,不合适就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