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发源地——西辛(草稿)


标签:
尧沟社区西辛大棚西瓜发源地最早实验者吕传文口述者老支书王金荣杂谈 |
分类: 昌乐村影 |
西辛,曾用名西小庄、小庄、西辛庄,行政原属尧沟镇,后属宝城街道,旋归宝都街道。清初,吕姓与孟姓先后迁此立村,因处尧沟西,村又小,称西小庄。民国,改称西辛庄。1981年,更名西辛。
尧沟社区副主任张志明驾车陪我进了西辛,恰好尧沟社区主任刘卓也在。接着,文书孟庆祝开车拉来了六十七岁的老支书王金荣,我的采访正式开始。以下资料基本来自于王金荣的口述:
西辛是个异性庄园,有:孟、吕、王、刘,还有胡。
清末,吕氏家族有个吕廷阶,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来了帖子,但因官场腐败,被豪门子弟替换,未能做官。之后,吕廷阶干了讼师。其四弟民国时期在益都县(青州)衙门干厨师长,被吕廷阶告倒了。
日本侵华时期,吕氏家族有个叫吕官守的,干“治安军”(伪军)教练,回家时带着一队护兵,耀武扬威,村人侧目。
到了现代,西辛成了西瓜发源地,最早的实验者当属吕传文。
吕传文此人,很有闯劲儿,也挺会琢磨嫁接技术,西瓜实验成功之后,《农村大众》给他登了整整一个版面。后觉得委屈,发过牢骚,典型人物变成了尧东的。
老支书王金荣说:“1983年,县里、镇里组织考察队,先后到过牟平、莱阳、蓬莱,回来后,一家人聊起来,说是西瓜都十年了,种到头了。我与大家说,人家苹果这么多年了,不照常还在种吗?青年人听后,用西葫芦嫁接西瓜成功。这件事儿是在1985年左右。之后,户均一个大棚。尧沟镇的生产发展,无非靠蔬菜,无非靠地膜西瓜。1986年县里开农业会议,我首先提出,‘农民不种粮行不行?’王继东县长说‘行’,我又问‘不纳粮行不行?’王继东县长说‘行’,但他又补充说‘得用钱补差价’。以后,麦田改西瓜,到1987年全改成西瓜。每年的粮款西辛缴得最。省市的领导都来参观过。一直到了九十年代,都是大棚,以我们西辛为龙头,影响到青州一带。”
采访时间较长,又因天气不好,未能多拍几幅片子,若有机会就“补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