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太湖鼋頭渚快乐之旅(第四集)
刘福新
第四集图片上传42幅。内容包括:三山岛礁崖风景、天都仙府大门、月老祠、游船回返情景、太湖绝佳处、中华游圣徐霞客塑像,等等。
太湖仙岛,原称三山,俗称乌龟山,是鼋頭渚景区内一组湖中小岛,总面积12公顷。由东鸭、西鸭、大矶、小矶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周长约2.5千米。该岛如神龟静伏水面,绰约多姿,恍如“蓬莱仙岛”。岛上玉宇琼楼,石窟灵洞,林木苍翠,处处美轮美奂,不啻一清旷疏朗,超凡脱俗的仙境胜地。
不过,我和老伴脚迹所到之处,除了建筑物有标识者,那些岛子实在分不出来,至于哪是东鸭、西鸭,哪是大矶、小矶,懵懂无知。
在这篇博文配图的注脚中,我将徐霞客作为重点。徐霞客铜像坐落在鼋頭渚的“太湖绝佳处”。是游船回返后观览的景致。
这一集图片很有看头。
【图片注脚选】
图11、大门上方有四个篆体字“天都仙府”。我开始时没从这里走,回返时才看到这个大门。
天都仙府是三山岛的主峰。
天都仙府主体建筑占1320平方米,主楼三层五重檐,歇山顶,高22米,内设文昌、关帝、妈祖殿宇,两侧有六十花甲元辰廊。 灵霄宫,当然也包括在内。
灵霄宫,七层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象。第三集已发。
图41、我觉得不要光记住徐霞客是“中华游圣”,那时候谁也没有封他名号。若了解徐霞客,生活细节更吸引读者。譬如说,在他江阴的故居里,就可以读到一段颇为动人的故事。徐霞客最喜欢的女子是他的小妾,因为喜欢她,妻子很嫉妒。在徐霞客游历的某一年,妻子将小妾卖给姓李的一户人家。后来,小妾与李姓的男人生了孩子,自然,孩子是姓李的,自然,年历很快已至清朝。这个李姓的孩子,将徐霞客的游记,60万字的游记,进行了整理。今天,当我们阅读《徐霞客游记》时,必得感谢这个姓李的孩子,他是那女人带着徐霞客的骨血出嫁后生下的儿子。或是遗传基因使然,这个身份模糊的孩子,延续了父亲的事业。
由此可以明白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妒妇、悍妇,这些妒妇和悍妇在今天更得到了亘古未有的大发展。
1、我们到了三山岛的石崖边。
2、我开始自拍。这地方的自拍条件最好,因为岩石上可以放相机。
3
4、海岛上的浪漫!
5
6、给一位美女拍照。
7、不知是干啥的?
8、“摩云”。
9、
10、其实,有许多图片没有上传。譬如这幅图片的前边还拍了好几幅。
11、大门上方有四个篆体字“天都仙府”。我开始时没从这里走,回返时才看到这个大门。
天都仙府是三山岛的主峰。
天都仙府主体建筑占1320平方米,主楼三层五重檐,歇山顶,高22米,内设文昌、关帝、妈祖殿宇,两侧有六十花甲元辰廊。
灵霄宫,当然也包括在内。灵霄宫,七层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象。第三集已发。
12、文昌殿。
殿里供奉着文昌帝君,即文曲星,是专管天上、人间科举考试的,在文昌帝君两边,有两个童子,即天聋、地哑,意思是人不要聪明用尽,不妨装聋作哑,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
13、“太湖通宝”
14
15
16、连心锁。
17、鸳鸯亭。对联是:红翠鸳鸯处处;湖上朝暮年年。
18、这个月老祠让我好找!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一开始就没有看到码头附近的这个月老祠。上山了,转了好久,一直在问,直到后来从另一条山路转回码头,才看到了月老祠的大门。
19、祠里供奉“月下老人”,相传唐朝时有个人叫韦固,从小失去父母,一直想着早点成家,一天他碰到一个在月下翻书的老人,老人身旁有一个口袋,韦固就问老人口袋里装的是什么,老人说是红绳子,还说天下男女都由我配对,用红绳子系在两个人的脚上,来定下两个人的姻缘,即使两个人相隔很远,也可以千里姻缘一线牵。
月老祠大殿的对联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20
21
22
23、这位小老弟是这样带孩子的。
24
25、这儿是“会仙桥”。这是五孔五亭的廊桥,为什么取名“会仙桥”呢?两端桥面分别有两副对联告诉我们:“过此桥是玉虚境,到彼岸非本我,道是非天非地路,果其亦仙亦凡桥”意思说此桥是凡仙相会之处,过桥后就将渐入仙境,当然从此后我们在此的每一个人就不是凡间原来的我了。为此,我们一定要在规定的时辰返回人间,渡船将所我们带回凡间,如过了时辰我们不能返回,没了渡船我们只能留在仙界,遥看人间了。
26、其实,我们是在回返。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完成了“会仙”的伟大任务了,要重回凡尘了。
27、还有刚乘着游船过来的。
28、同船的尼姑。
29、船名:徐霞客。
30、游船上的爱侣。
31、回到码头了。
32、导游名单。
33、太湖绝佳处。
34、“太湖绝佳处”是郭沫若赞美无锡鼋头渚的诗句。1975年,郭沫若在无锡游览,先经过蠡园(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
民国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湖畔建青祁八景,号称“山明水秀之区”。1927年至1936年,同村人王禹卿、王亢元父子在虞的帮助下,利用原有基础,建蠡园;1930年王家的亲戚陈梅芳在其西侧再建“渔庄”,又名“赛蠡园”。建国后,于1952年扩建蠡园长廊约200米,使蠡园与渔庄相连;1980年前后又拓建“层波叠影”新区;仍以蠡园命名以上全部景点。该园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郭沫若对蠡园赞美不已,留下一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
后来又游览了鼋头渚,才惊叹蠡园虽美,但与鼋头渚相比,尚有不如,所以写下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1979年,著名书法家李可染写下了“太湖佳绝处”一额,这一匾额就挂在1931年建造的鼋头渚老大门上,被称为太湖佳绝处牌坊。
到1981年,无锡市取到了郭沫若的手迹,才制成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匾额。
说一句某些人不乐意听的话:我倒是认为1979年著名书法家李可染写下的“太湖佳绝处”更珍贵!书法家毕竟牵涉政治少一些,比那些专吃政治饭的政客纯洁许多高贵许多!
35、“长春花漪”。据说,“长春花漪”是赏樱花最好的地方。
36
37、“云横山庄”。这四个字没有出处,百度查不到任何资料,纯属现代人随便写的。
38、中华游圣徐霞客铜像。
早在400年前,徐霞客开始了他的探索之旅。作为中国旅游第一人,他传载了一种勇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精神以及胸怀理想的爱国精神。
为纪念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全球第一座徐霞客铜像2007年4月29日在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具区胜境景区揭开面纱,这也是太湖鼋头渚为第二届徐霞客旅游和徐霞客首游太湖400周年献上的一份贺礼。
太湖是徐霞客的首游之地,“太湖佳处”又是太湖风景精华之处,徐霞客铜像在无锡太湖鼋头渚落户可以说是对霞客精神的一种纪念和传承。
该铜像高3.6米,宽2.9米,重达4吨,基座为黑色花岗岩,显得庄重而又大气。徐霞客头戴帽子、手持树枝斜指地面,全身的衣服和身披的箬衣随风飘舞,双腿略微弯曲,即将踏上壮行中华的征程,铜像看似与太湖的山、水、大地融为一体,整个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2007年4月29日的落成仪式上,来自中国、江苏、无锡、江阴的各级徐霞客研究会的会长齐聚一堂,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徐霞客铜像的创作者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以及无锡市相关领导出席了揭幕仪式。
39、徐霞客的原籍是江苏江阴。徐霞客是个孝子。
40、这块石头一侧刻着徐霞客的简介,可惜用肉眼看不清楚。
41、我觉得不要光记住徐霞客是“中华游圣”,那时候谁也没有封他名号。若了解徐霞客,生活细节更吸引读者。譬如说,在他江阴的故居里,就可以读到一段颇为动人的故事。徐霞客最喜欢的女子是他的小妾,因为喜欢她,妻子很嫉妒。在徐霞客游历的某一年,妻子将小妾卖给姓李的一户人家。后来,小妾与李姓的男人生了孩子,自然,孩子是姓李的,自然,年历很快已至清朝。这个李姓的孩子,将徐霞客的游记,60万字的游记,进行了整理。今天,当我们阅读《徐霞客游记》时,必得感谢这个姓李的孩子,他是那女人带着徐霞客的骨血出嫁后生下的儿子。或是遗传基因使然,这个身份模糊的孩子,延续了父亲的事业。
由此可以明白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妒妇、悍妇,这些妒妇和悍妇在今天更得到了亘古未有的大发展。
4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