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之旅(二):下榻尚客优·大桥镇影记
标签:
江都区大桥镇下榻尚客优连锁店尚客优收银员刘金玲翌日早上拍永济桥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11月22日傍晚,经七八个小时的车程(包括三次服务区小憩),终于到达了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表弟媳蓝娟的娘家就在这里。先给我安排旅馆,车子到了一处河边,宾馆名曰“尚客优”,是一家连锁店,表弟媳早就让娘家人给预定了。如今住店都通过网上,让我这老网虫顿生落伍之感。柜台前,我要交住宿费,被表弟媳拦挡,道是“来这儿哪能让表哥交费?”
一进江苏境内,发现一个民情民俗,若是老年人与年轻人争着交费,柜台里边的收银员绝对不看老年人只收年轻人的现金,竟然比孔孟之乡的山东收银员还要讲究礼道,若在我们潍坊或昌乐,收银员们才不管这些礼道呢,谁交的早就收谁的。这次旅游又多了一种经历和阅历,别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却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精神文明程度。
安排好住宿,车子才进入蓝娟父母所住小区,蓝娟的爸爸今年才六十虚岁,属猴的,比我这六十八虚岁属鼠的人还小八岁。蓝娟的妈妈炒了一大桌子菜,我要的是白酒,表弟于勇身材魁梧,平日里却滴酒不沾,竟也倒上了小半杯白酒。喝得高兴,谈得畅快,只是苏鲁语言不通,交流未必到位。
饭后,表弟于勇送我回尚客优宾馆。至此,古小说一般用四个字叙述——“一夜无话”。但我却有话,沐浴毕,读书大约一个时辰,睡梦中,突听“唰唰”声,开始是朦胧的,不大会儿非常清晰了,这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呀!雨点打在楼瓦上,声如炒豆,又如泼豆。这两个词儿,恐怕年轻人缺少了经历和阅历,完全不懂咋回事儿,不妨略略说几句儿:铁锅烧热了,黄豆在锅里噼啪乱响,声响极大,这就是声如炒豆的由来。以前公社时期,生产大队在场院里“扬场”,具体场景是,一人操起木锨,将场院里“带豆皮豆叶”的豆子放到另一人的簸箕里,端着簸箕的人根本不回头,将里边的豆子往高处使劲扬起,豆叶豆皮迎风刮走,金黄色的豆子陡直地落下,发出一阵阵噼噼啪啪声响,这也就是“声如泼豆”的意思了。幸亏这场急雨,让我回忆起童年和少年的时光。
醒了,拨开窗帘,果然水珠在低处的楼瓦上蹦起老高老高。时间不长,大约1点半到2点10分。
一大早,打表弟于勇手机,让他到宾馆与我共进早餐,因为我发现有两张早餐票,另外,表弟原计划想与我参观就近的开元寺的。表弟接话声音嘶哑,显然太疲累了。见面后才知道,小侄子夜里玩耍胳膊脱臼,表弟与其深夜到医院就医,再加上表弟天生不喝酒,陪了我半杯白酒头疼脑热。哎,让我表弟受累了。
早餐后,给收银员拍照,在附近观赏。后在大桥镇远拍近拍,就算大桥镇掠影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