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老同学肖存仁果园暨四0八团营地旧址
刘福新
7月31日,拍罢曹家庙子,归途中我谈到肖存仁的果园,妹夫说“我知道。”一想,妹夫邓汉军从林业局退休,自然与肖存仁的儿子肖军是同行。好几次想拜访肖存仁而不得,此次终于完成夙愿。同时,我还参观了炮三十二师第四0八团(简称八团)营地旧址。有新浪网友“好运来”者曾转载我不少博文,而其中的一篇是引用,非但引用,还纠正了我的一个说法。将其附在此篇博文下边了。此行收获出乎意料。
1、2015年7月31日14点34分,我与妹夫抵达了老同学肖存仁的果园。
2
3
4、休息了好大会儿,我因中午喝白酒半斤,竟然聊着聊着睡着了,幸亏我妹夫替我聊天。接下来参观老同学的果园。
5
6
7、给两人合影。
8、
9
10、这条路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好似走过。
11
12、肖存仁的房子正南有三座山。我不禁拍手道“好风水!”
13
14、原来炮三十二师第四0八团营地旧址南大门就与老同学肖存仁的果园是紧邻。
15、原四0八团的团部办公楼。
16
17、现在是天源色织布有限公司
18
19、弟媳(肖存仁老伴)在给我们割韭菜。我说:“你老不让我拍照,这一回偷拍一个。”
20
21
22
23、那时候,一个团部的办公楼就这么简陋。
24
25、肖存仁与他邻居朋友(织布厂负责人)合影
26
27
28
29、东边的一个气象单位。我以前拍谢家山时已经拍过了。
30
31、公路边坐东朝西的大门。我记得这里才是八团的正式大门。
32
33
附:炮三十二师资料
网友“好运来”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6e182b0101da2n.html
博文:当年小时候关于炮三十二师的几个疑问,现在才知道
小时在大院,常常有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咱师有五、六、八团而没有七团?
为什么五、六团的小学叫“西工地小学”?
孩童时期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只是有些当时己知道原因了。近几年网络发达了,自认为高难的问题也变成容易回答的事了,当年大院里一些老军人也答复不出来的问题现在一查就知道答案了。
三十二师为什么没有七团?因为解放军是先有的团编制,后又要把几个团组成一个师,团的编号又不变,就成了咱们师这种情况,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四0五团、四0六团、四0八团组建成炮兵三十二师,而炮兵四0七团归别的师了,就这么简单,完全不是象大院里传说中的被美韩夺了军旗而取消之说。
反坦克炮兵第407团简史
1950年由西南军区抽调战车三团之战防炮营及川东、川南、川西之战防炮营,于铜梁西温泉组成。
1950年9月,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炮兵第407团。
1952年,该团改称炮兵第49团,归炮兵第4师建制。
我军第二个炮兵第407团于1952年5月在炮兵第8训练基地改建,归炮兵第33师建制。
该团前身是1949年9月11日,国军173师两个团与甘肃省保安司令部两个团合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1师,下辖1、2团,归62军建制。其中国军173师517团改编为西北军区独立1师1团。1950年8月改称西南军区独立1师1团,10月25日以其为基础组建炮兵暂编3师,11月师部整编为炮兵暂编3师师部,1团整编为炮兵暂编3师7团。
1951年2月,到邯郸后改编为炮兵第八训练基地炮兵暂编第11团。
1952年5月,改编为炮兵第33师407团,各装备76.2野炮,57战防炮5门,日式47战防炮12门。
1953年6月,随师奉命入朝参战,该团摩托化行军过江。
1958年10月炮兵33师回国,为57战防炮团装备24门火炮,进驻辽宁省辽阳市。
1961年随师移防吉林延边,407团驻地吴明村。
1969年至1970年,部队移防长春地区,407团驻地长春市吉林农业大学。
1976年5月,撤消炮兵33师,407团团部撤消,所辖的两个营分别调归401、402团建制。
以上是人们对七团的介绍。
至于为什么叫“工地”?经过对炮八师的了解,一联想就知道了,炮八师的驻地名称你们知道不?他们都用一至五工地的名称替代,当年是为了保密吧?也许当时建八师和三十二师这几个大营房区对当地来说也是个很大的工程,就给这几个大营区以这种称号命名了,地处东部的八师营房区为一、二、三、四、五工地,三十二师营区为中,我们五、六团处在西部,就叫西工地了。
1楼
福好运来 评论时间: 2013-05-25 14:57:22
崔家埠,行政隶属五图街道,位于街道辖境西北部。明朝隆庆二年,崔姓因水灾从原址崔家寺东迁至埠顶立村,改称崔家埠。
崔家埠比较出名,不止村庄曾迁移过,还在于村西有一部队,属于某炮兵六团,我们南郝镇的人称其“东山部队”。崔家埠再往东,有师部,番号为6210部队。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修筑了一条昌乐县境内最早的油漆路,简称“国防路”,从昌乐城里一直伸到五图镇的五图村,也就是某炮兵师部6210部队。这个炮兵师曾参加“抗美援朝”,由于其中一个团的军旗被敌人所夺,因此建制取消,只有五、六、八团,缺少七团。五团与六团就在崔家埠村西,八团位于师部(6210部队)以北。
说起这几个部队营地,我都去过,师部原副师长韦锦章与我关系不错,曾邀我多次到他家做客,那还是“文革”期间的事情。
只因看到以上昌乐一老师写的一编文章,认为必须更正这段野史,才有了想写个日志改正大家的错误传说。 |
-
-
刘福新
你引用的这段历史是本人的。
我当然也是听到很多人传说的。
【说明】此文发布后,明日一大早,小儿媳拉着我们老俩还有孙女要到枣庄、微山湖、台儿庄、徐州等地旅游,恐怕不能回访诸位朋友了。当然了,旅游期间,我也会上网,但总是不及时的,还望诸位原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