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014-10-21 12:40:56)
标签:

白浪河河源实拍

感慨百端

农民环保意识令人忧

白浪河故事链接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刘福新

 

昨天,白浪河河源的图片已经处理完毕,想回忆2008年11月在鄌郚镇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文化站长王子柱陪同下实地考察时的经历,以及王子柱对我讲述的那些白浪河的传说,但时间久了,完整回忆谈何容易?也就作罢。又想到已经有许多人传到网络了,用百度搜搜吧,一搜,真还不少!大概是开个头结个尾中间插几句自己的经历,其余大部分就是“资源共享”了,如此一来,反复传抄或复制粘贴,也不知道谁是原作者了。

因为79岁的丁永恩先生要写一篇白浪河的文章,本月17日我陪同采风到了白浪河源,我还是建议丁永恩先生也来一次“资源共享”,从我博客附文里复制粘贴几段(附文三篇在正文下边)。

至于图片与图片下面的注脚是百分之百的原创作品,这些图片实事求是地说明了今天白浪河源头令人惊讶和忧虑的现状,对于那些梦呓似的语言是一种纠正甚至批评,我希望来访者还是对我的图片和图片注脚多倾注一份心力吧。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快到白浪河河头了。车里拍农妇捆玉米秸。北鄌郚一带的深山里农民大都养羊养牛,这是冬天喂羊喂牛的主要食料。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走错方向了。这是打鼓山村。车里拍,未停车,只拍下了村庄西部的一个院落外景。打鼓山原属北鄌郚乡,后并入鄌郚镇,位于镇境西北部。明朝宣德年间,刘姓自边下村(我们营陵黄村刘氏家族的人)迁来,立村于打鼓山之南,遂取名打鼓山。还包括朱家庄和毛家庄两个自然村。

     因为我只是一个陪同采风的人员,我不可能下车拍摄,留下很大遗憾。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昌乐县电业局王师傅驾车,从这片建筑物的南边向西行驶。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车里拍玉米秸垛。这样的垛引起我太多的感慨。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车到孟家峪,也就是说已经到达白浪河河源了。关于孟家峪的资料可参考我2008年11月发布在新浪博客等多个网站的文章。这两位孟家峪妇女真有缘分,二人的照片随着时代的前进永载网络。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找不到朝村东走的路。这件事儿说怪不怪,山村,几米之间就是深涧陡崖,街巷根本无法通行,需要七拐八拐才能到村东的白浪河源。幸亏我2008年11月来过了,但还是领错路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7、转回来。我与昌乐电业局管文字和图像的小刘能下去,可丁先生的腿部做过大手术,何况他年赋已高,走平路还困难呢,稍稍陡点儿,就走不动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8、从村北再转到村南。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9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0、就是从这个栓牛的院墙前(南)向东走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1、站在村东朝西拍照。我记得有个古井和古树,2008年的博文里有。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2、我说这里的石头基本上是“麻岗”,一句话引起了丁永恩先生的灵感,丁先生说,他要从这里的麻岗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3、麻岗渗水性能很好。但有麻岗的地段,土地往往瘠薄。我给丁先生谈了昌乐的地形,我说昌乐县境,南北横亘着一条“麻岗岭”,北从吕家庄村南开始,一直到昌乐县南部。我还想告诉他(但我没有讲),我的老家小埠前的土地绝大部分处在这条麻岗岭上。老家里人说“咱小埠前村的土地净是碎石头和沙巴拉子,一到半夜,蛇虫子也要搬家。种地是个大问题,地瘠薄,不用小半天锄头就卷刃了,锄地要使很多劲,比人家多受很多累。若是土地肥沃,那很从容的,譬如我岳父的村子边下河南,虽然位于方山下,地里却寻不到一块小石头。怪不得我老家的人笑话边下河南的人懒,人家种地不用受这大的累嘛!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4、深沟里还有水。这条沟就是白浪河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5、这个石碑原来不在这儿,是后来移到这里了。可以参考我2008年11月发布的博文图片。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6、给丁永恩先生拍照。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7、东北边的长岭子就是打鼓山。打鼓山不起眼,却孕育了三条河流。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8、我与丁永恩先生合影。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19、石碑的背面。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0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1、小刘要下去拍照(仰拍陡崖)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2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3、骨碌滚了一下,我大喊“注意安全!”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4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5、小刘说他当过特种兵。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6、远处可能就是是车罗顶,昌乐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地方。与打鼓山相连。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7、我说白浪河的河头还要往西北走。但丁先生已经挪不动步了。我建议丁先生在这里等着,我与小刘下去拍照。还亏得这个建议,否则这次来采风就等于半途而废了。我为何这样说?请看下边的图片。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8、麻岗岩上的野菊。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9、村民。我突然发现,这里出现了一条路,两边栽种杨树。这是个很不好的征兆——因为河流只能有桥不能堵路。白浪河源头堵住了河流的方向,让我心里也堵得慌。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0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1、再往上游走,有树木,有地,将白浪河原来的河流堵得3可怜巴巴,只剩下宽三四米的沟沟了。我不客气滴说,中国的农民就是自私狭隘,他们为了自己几棵树几棵庄稼,就可以这里堵那儿截。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2、一条河流的形成,绝不是由一条小溪下来的,而是由许多泉水汇合而成的。这里的麻岗岩里就有水泉。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3、今年太旱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4、2008年11月,鄌郚镇文化站站长王子柱和这里的片长陪同我来的时候,这里没有堵起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道宽阔的河床。你看看现在,北边砌起了石头,西边更是堵住了。就留下一米的河床了。中国的农民啊!让我怎么说呢?大多时候,我们批评(我也包括在内)那些看不起农民的人,但很多时候,中国的农民不争气,环保意识很差,甚至根本没有环保意识,这就是例证。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5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6、河床湿润的地方长着一种野蓼子的植物,大致属于水草类。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7、上边竖着一块牌子。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8、大家自己看吧。可当地农民在乎这块牌子吗?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39、原来这儿是个小瀑布的呀!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0、我让小刘搀扶着丁永恩先生过来看看这个地方。可他们过不来。我喊了一声:我再上去看看拍一拍。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1、是不是因为这里种庄稼,就将河床堵起来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2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3、2008年11月我就拍过这个水池子。这是肉眼看到的白浪河河头最显眼的水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4、这里的河床没有种地。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5、这是北边的一条小沟,下大雨的时候,雨水肯定从这儿流下去,也从这儿渗下去变为泉水。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6、我记得白浪河源的石碑原来就是埋在上边的。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7、找不到原来树碑的具体位置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8、这里有一块麦田。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49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0、麦田将白浪河河头挤扁了,非常可怜哪!这是山坡下最西端的沟了,就在麦地西侧,还能看得出河头有个分叉,一条是从西南方向过来的,另一条是从西北方向(麦地)过来的。但很明显,从麦地过来的是主流。按说,这里才是白浪河的河头。我就用这幅图片作为“压题图片”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1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2、我要沿着白浪河河头朝下观察和拍照了。我一定要将图片拍详细,让丁永恩先生看看河头的地形地貌,他来一趟不容易啊,他腿部有疾,过不来,小刘在那边陪他,也过不来,我不仔细的拍片就对不起丁先生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3、这里有一个小陡崖,我断想:以前的时候,每逢雨季,这里肯定是个小瀑布。但近几年可能不行了。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4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5、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6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7、河床中心有细沙,是“麻岗沙”。说明,夏天这里流着水。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8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59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0、看到了吗?这条人工堵塞的南北路改变了白浪河河头的流向。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1、往上走的时候,我是沿着原来的河道走的,现在,我要沿着改了道的流向走。这里是干旱的沙土,掘开的河道不行呀,水流一大半渗入了沙土。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2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3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4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5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6、我走回来一看,小刘就陪着丁先生站在改道的地方。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7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8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69、农户隔着不到十米就是深沟。村名孟家峪,名副其实。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70、推玉米秸的老农就在这里住。他家大门西边和南边都是深沟。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71、我从他院墙东边走,走到北边,北边的正房有三分之二在街道下边。


 

 

 

【本人相关博文链接】

 

  1、(散文与摄影)白浪河源头——鄌郚览胜之一(2008-11-18 11:26:4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bhdh.html

 

   2、丁永恩先生昌乐采风的几幅照片(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014-10-19 23:05: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v7sr.html

 

 

3、(摄影)昌乐县第二十一届桃花年会暨白浪河风情书画摄影展(二)(2011-04-23 23:12: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17aem.html

 

 

4、一个非常奇特的村庄——三图村(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014-07-07 14:52: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uwgj.html

 

 

5、占据昌乐县历史重要一页的村庄——仓上(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 (2014-08-02 12:02:5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uxo7.html

 

 

6、(散文与摄影)车罗顶与吉山——鄌郚览胜二(2008-11-18 16:29: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bhib.html

 

 

7、潍坊白浪绿洲湿地公园一瞥(2013-05-04 01:35:47|)(我的网易博客)

http://sdwfwenxin.blog.163.com/blog/static/102643892013441354729/

 

 

 

 

附文一:《白浪河源头的传说》(再转自《白浪河源博客》)

  提起白浪河,在潍坊地区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千百年来,她以博大宽阔的胸怀泽惠着广袤富饶的昌潍大地,哺育了千千万万的昌潍儿女,世世代代,年年月月,流淌不息,永不枯竭,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昌潍百姓的母亲河。白浪河原叫“白狼河”,因“狼”与“浪”音同,后来就衍称为白浪河。
  据明嘉靖《青州府志·山川志》载:“擂鼓山,白狼河发源于此,山麓有白狼庙。”又另据《昌乐县续志·山川志》载:“白狼河发源于擂鼓山,即打鼓山前孟家峪庄东。深涧十余丈,众泉涓涓,合流而出焉。”白浪河发源于此,白浪河源头的传说也产生于此。
  打鼓山古称丹山,因是白狼河的发源地,又称白狼山,日落后风吹谷鸣,声似擂鼓,所以又叫擂鼓山。该山位于昌乐县城西南30余公里处,鄌郚镇驻地西北打鼓山村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8′,北纬36°29′,海拔379米,面积1平方公里,为昌乐县第二高峰,西与昌乐县第一高峰车罗顶一体相连,也是盟津河、大丹河、猪河的发源地。相传黄帝禅丹山,即此山,是古帝尧的儿子丹朱的封地。丹朱原叫朱,因封于丹山、丹水之浦,而名丹朱。其故国遗址朱墟尚存。
  打鼓山前,山坳里有一个小村叫孟家峪,庄东有一条深涧大壑,涧溪岩谷中有许多泉眼。清亮亮的小水流从岩缝中潺潺而出,潜入涧草葳蕤的谷底,在下游一块低洼处又汇溪成潭。潭水清澈透明,清亮又纯净。这就是白浪河的源头,正如县志所载“众泉涓涓合流而出焉”。据当地人讲,这里原先全是地下泉脉涌汇地表而成,明溪暗泉如叶脉密布,到处泉水喷涌。大者水击岩石,哗哗作响,水从石罅中出,上涌若沸,中间有花心,水向四面漾开,形若朵朵硕大的白莲花在不停地怒放;小者似花苞欲放,水中有细沙子随泉水翻上落下。数股泉水汇成一潭,上面雾气蒸腾,霞光流泻,五彩缤纷,若霓若虹,潭中水泡连连冒起,犹如熠熠生光的串串珍珠从水底滚浮而上,瞬间迸裂,细细有声,如珠落盘。可以想像,当年白浪河源头泉水是大泉喷玉碎,小泉吐珠圆,众泉淙淙,泉涌如轮。如进入夏季,一场麦雨过后,汩汩泉水传出的声音若隐雷滚走,数里之外都能听到。如此壮观、瑰丽之景象,愈显源头内在的深邃、清幽之美。泉水流出山谷后,曲折东流,经鄌郚、红河、营丘3个镇27个自然村,折而北流,进入潍城区。在昌乐县境内长达29公里,流域面积301.5平方公里,下游河道宽200米,有猪河、金钗河、孝妇河、龙丹河等较大支流6条,年水流量平均4490万立方米,为昌乐县第二大河。
  孟家峪是个偏远古老的小山村,村中除部分新建的砖瓦房外,至今还有一些现今农村几近绝迹的古式老屋及倾塌的废址残垣。农家院墙多是用块块小石头垒砌而成,有些房舍仅是柴门相掩,院落用树枝编成篱笆障儿为墙,村后有石碾、石磨,都古香古色,闲弃于街落一角。村东有一方水池,澄澈见底,映晃着山庄的身影。旁边有一老井,水位很高,弯下腰伸伸手,即可触到水面,水质清洌甘美。用青石板围砌的井口边沿、被井绳磨出的条条凹痕放着亮光,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村民们大部分仍旧从事着农耕生活,悠闲的牛羊,遍山的野花,朴素、安静而祥和,宛若一副墨色滋润疏朗、笔势粗阔浑厚的山野古画。这里远离公路、城镇,无车马之喧闹,小山庄显得古朴、幽静和清爽,身临其境,让人顿觉脱离了尘俗,回归了大自然。打鼓山宛如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风,把孟家峪从东、西、北三面环围于怀,为它遮挡风雨,提供着生命的乳汁和甘泉。打鼓山的土是红色的,有的艳红如丹,也许这就是它古称丹山的缘故吧?传说,山中有丹穴,穴中出凤凰,见风而舞,鸣声如歌,音律婉丽动人。打鼓山是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不仅因它历史起源早,风景秀丽,具有九顶连环之势,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曾登临此山行过封禅礼仪,还因它流传着一个带有神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相传早年孟家峪村有位姓孟的风水先生,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给人家看风水很准,被人称“孟神仙”。孟神仙有四男一女。一天哥四个与老爹闲谈,埋怨老爹光给人家看好风水找宝地,也不给自家看看,日后也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他爹说:“为父不是不为你们着想,实在是你们不担这个福分。”可他们不信,非要老爹给他们指条发财致富的门路。孟神仙无奈,只好说:“那好,就看你们命里担不担了。今晚咱庄西官道上过队伍,你们兄弟四人各持棍棒,队伍一过来,你们只管上前猛打就是。”
  兄弟四人按照老父的指点,早早来到官道上等着。等到半夜,果然来了一队戴黄盔、穿黄甲、骑黄马、打黄旗、持黄刀枪的官兵。他们一看都吓坏了,没有一个敢上前猛打的,急忙跑到路旁树林里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又来了一队戴白盔、穿白甲、骑白马、打白旗、持白刀枪的官兵,他们一见这阵势,还是怕死,又跑到路旁树林里躲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又来了一队戴黑盔、穿黑甲、骑黑马、打黑旗、持黑刀枪的官兵。这时天也快亮了,兄弟四人一商量,说不能空手而归,便鼓起勇气,硬着头皮上前一阵子猛打。结果,奇迹出现了,只听见“哗啦”一声,那些所谓的“官兵”,都变成一堆黑铁。兄弟四人只好抱着那堆铁回了家,把夜里遇到的情况跟老爹如实说了一遍。孟神仙淡然一笑说:“我说你们命里不担这份财,你们还不信,这回验证了吧。第一次过去的兵马队伍全是黄金,第二次过去的队伍全是白银,你们就是担堆黑铁的命。”大儿埋怨道:“那你怎么不早说呢?”孟神仙摆手说:“天机不可泄露啊!”兄弟四人又齐声哀求:“难道我们都是贱命,再没一点升官发财的机会?”老先生长叹一声:“这就看你们的造化了。你们不是打下一堆生铁吗,等我百年之后,就用这些生铁打四根链子,用链子捆好我的棺木,抬着围着打鼓山转,转到哪里,铁链子断了,就在那里下葬,深浅不管,挖不动为止,千万记住。”
  几年后老先生去世,兄弟四人按照老人的遗言,用那些生铁打造的铁链子,抬着他爹的棺木围着打鼓山转。当转到西山坡时,四根链子“咔嚓”一声断了,于是兄弟四人就在断链子的地方挖起墓穴来。结果挖了不到一尺就碰到石板,再也挖不动了,只好就地浅葬。但孟神仙的女儿看他爹埋得这么浅,为表孝心哭着非要把他爹深葬不可。哥四个无奈,只好先把石板撬开再下挖。刚把石板掀开,突然从底下飞出一只金凤凰,展翅向东南方向飞去。兄弟几个一看凤凰飞了,这才明白老爹的用意,这里就是风水宝地,都后悔不已,只好将棺木移入坑内,但还是很浅。几个人一商量,反正风水已破,干脆向下再挖深些,免得落个不孝的罪名。正挖着,突然又出现一个石洞,听到洞内传出一声瘆人的狼嚎,紧接从洞内窜出一只大白狼,四腿一蹬,向东南方向跑去。随后一股水桶般粗细的泉水从洞内涌出,紧随白狼跑去的方向流去。结果白狼愈跑愈远,泉水越流越大,转眼间流成了一条大河。开始人们就叫它白狼河,因“狼”与“浪”谐音,后来就叫成了白浪河,一直相传至今。
  据说,白狼带着水在哪里打个漩儿,哪里就会出高官富户。白狼在营丘打了个漩,奠定了太公在营丘建齐国的八百年基业,不仅孕育了名烁千古的齐都营丘故城,还使营丘黎家出了闫氏五代七进士。白狼在潍县城里打了几个漩,就出了郭、陈、丁、于四大宅户。还有那只飞走的金凤凰,落到诸城庞家庄后,就出了太子太傅刘墉祖孙三代宰相。
  关于白浪河的源起,在当地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传说很早以前,昌乐县城西南打鼓山南麓有一个山庄,叫孟家峪。庄里有一位姓孟名富贵的,为人勤朴憨厚,继承祖业,家私虽无万贯也值千金,在打鼓山一带堪称富户。娶妻王氏,夫妻和谐,百事如意,只是婚后十余年来未生得一男半女,为此夫妻整日愁容满面,双眉紧锁。为求子嗣,王氏每逢远近香火庙会,免不了买些香、纸、供品之类,虔诚地祈求送子娘娘赐给一男半女,也好为孟家传宗接代。凡信神者都说“心诚则灵”。这天王氏从玉皇庙求神回来,夜间忽做一梦,送子娘娘怀抱一只身着丽装的小狼对她说:“吾奉南斗星之命,送此孽子投入孟氏门下,给他一个悔改的机会。”说罢将小狼掷于王氏怀中,吓得王氏惊叫一声,汗如雨下。翌日她精神疲惫,心情恍惚,但梦中之事记忆真切,从此身怀有孕。十月临盆,孟家添了一个胖小子,取名玉郎。
  次年王氏又生一子,名曰继祖。孟氏夫妇视二男为掌上明珠,百般娇惯。二子虽说一母所生,但性情各异。玉郎听摔碗之声则喜,继祖听纺车之声则乐。富贵见此情景不免暗自思忖。一日,富贵对王氏说:“我看玉郎恐是败家之子,若不早做打算,恐你我晚年无着。”王氏听后点头默许。
  光阴似箭,转眼七载已过,孟氏夫妇看二子长大,便请了邻庄耿老先生来家中书房教子攻读诗书。日月如梭,不觉又过了八年。玉郎虽在书房却终日无所用心,学业始终不见长进,先生免不了要训导一番。那先生虽出于一片善心,换来的却是玉郎一顿谩骂,一气之下,辞馆回乡。
  玉郎学业中断,更像撒缰野马,本自放荡,又交上一班无赖,蛮横骄侈,欺压乡里,吃、喝、嫖、赌,挥霍无度。孟富贵拳打鞭笞无效,只好暗自与夫人计议,早为玉郎娶妻,指望枕边之言或可劝其改邪归正。哪知儿媳过门之后,和玉郎一般无二,虽身着绸缎,日食珍馐,总是挑肥拣瘦,嫌这嫌那,稍不应心,即柳眉直竖,杏眼圆睁,昂首挺胸指着公婆骂不停口,小两口待二老如家奴猪狗一般。孟氏夫妇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暗自垂泪。
  次年,继祖娶妻李氏,此女虽出自贫寒之家,却勤劳贤惠,对公婆百般孝敬。继祖又读书明礼,街里乡亲无人不夸。李氏对兄嫂为人处世渐渐不满,日久天长难免发生口角,相处不睦。老两口见这样下去合家总难维持,趁身体尚健,请了中人,将房产家具一分为三,各自持家谋生。
  花开花谢,年复一年,转瞬孟氏夫妻年过花甲,犹如霜叶枯枝形容憔悴。一日孟富贵突然染病卧床不起,自觉岁月难熬,如同残烛将熄,暗告王氏在南山寿坟之内还藏着私积银两。又将二子唤到床前,令继祖记下嘱言:“死后务必葬于南山祖墓。”继祖挥泪道:“爹爹的嘱咐孩儿一定照办,母亲日后由孩儿供养,爹爹放心就是。”玉郎一看生气地说:“还没写上你死后那份家产怎……”话没说完,富贵双目紧闭,七魄幽沉,一命归阴了。
  富贵死后,丧事料理,里里外外都由继祖一人应酬,玉郎从不照面。守灵七日,午后发丧,刚走到南沟,只见玉郎夫妻内着艳装,外披孝服,手提丧棒赶至棺前挡住去路。继祖出示先父遗嘱,玉郎怒骂道:“遗嘱又不是银子,今有何用?活着叫声爹,如今死了死了,早烂了更好,甭听这些屁话,偏把这老东西埋在阴沟里!”继祖无法,只是泣不成声。玉郎喝令众人落棺刨坑。刚入地半尺,见有黑石板一块,无法刨深。玉郎两口一见,火冒三丈,夺过镢头狠狠地向黑石板刨去。镢刚触石,只听见惊天动地一声巨响,从石下喷出一道擎天水柱,浪花四溅,将玉郎夫妻推到了浪尖上,起于半空。众人惊愕,又听见空中说道:“众人休生恻隐之心,因此孽子前世作恶多端,今生又无悔改之意,吾奉命将其抓回,压于海底,永不复生!”众人复看浪尖上有一对白眼狼,磕头作揖,嚎叫着乞求天神饶命,却无济于事。这一对白眼狼被水冲着连跌带滚,顺沟转弯,向东北滚入茫茫大海之中。从此泉水川流不息。为告诫后人,故起名曰“白狼河”,今曰“白浪河”。
  继祖扶灵柩至南山,亮开寿坟,见有纹银两坛,还有先父亲笔留言:“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待来早与来迟”。
  该传说虽有多种说法,但洞中窜出白狼领出一条河的说法基本一致。
  这是一条河流诞生的传说,具有神话、传奇色彩,年代久远,与地质、地理、生态环境相关。
  白浪河源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山高涧深,大气磅礴,不但有壮观、瑰丽之景,而且有深邃、清幽之美,处处充满着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神韵,极具生态环保、旅游开发价值;白浪河沿河两岸有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15处,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历史考古价值;白浪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是影响昌乐乃至潍坊广大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河流,因此还具有水利灌溉价值。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泽被千古的母亲河,她的源头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山体植被的破坏,周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泉水日益枯竭,导致出现断流现象。白浪河源头的源起传说虽然在民间一直流传,但由于年代久远,只有古稀老人还记得,年轻人知者甚少,濒于失传,据可考的传承谱系为:毛得新(1877—1958)、毛常青(1929—)。
  母亲河的现状引起了昌乐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保护这条母亲河和她的源起传说,白浪河源头已于1998年列为昌乐县重要水资源保护和旅游景点开发项目,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计划,把白浪河和打鼓山列为重点绿化和环境保护区域。2007年,潍坊市为了保护母亲河组成民间考察团,追寻母亲河源头找寻到此处,并立碑铭记。现在大面积的环境绿化和旅游开发已按期逐步实施,不久的将来,白浪河源头又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宾朋、八方来客。白浪河源头的传说已被编入《昌乐历史文化丛书》并正式出版存档,传承老艺人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白狼河”的传说将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附文二:《白浪河源头小记》(转自荒野踏歌博客)

 

 “白狼河发源於擂鼓山即打鼓山前孟家峪庄东涧深十余丈众泉涓涓合流而出焉。”
  ——《昌乐县续志》卷三《山川志》
  提起白浪河,在潍坊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千百年来,她以博大宽阔的胸襟,泽惠着广袤富饶的昌潍大地,哺育了千千万万的昌潍儿女,世世代代,年年月月,至今流淌不息,永不枯竭,称得上一条名符其实的昌潍百姓的母亲河。
  据水文资料统计,白浪河仅在昌乐县境内就长达29公里,经鄌郚、朱汉、马宋、崔家庄等4个乡镇27个自然村,才曲折东流,进入潍城区。流域面积达301.5平方公里,下游河道宽200米左右,潴河、龙丹河、金钗河、孝妇河等较大支流就有6条,年经水流量平均为4490万方,为我县第二大河流。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泽被千古的母亲河,她的源头在哪里,现今是什么景况却鲜为人知。于是,我和星莹、增志一行三人,在春意阑珊时节,亲去白浪河源头寻访了一趟。
  据《昌乐县续志·山川》载:“白浪河发源于擂鼓山,即打鼓山前孟家峪庄东。涧深十余丈,众泉涓涓,合流而出焉。”那天,我们从北岩镇出发,绕道乔山西,走槐林大道,经毕都、王家槐林,过苗家庄子,直达全县最高峰——车罗顶,又从车罗顶沿盘山道东路蜿蜒而下,朝着打鼓山,直插孟家峪庄东。这一路,我们穿行在全县最高“屋脊”上,一会儿翻山越岭,一会儿上沟爬崖,到达孟家峪村时,已是午后一点了。
  孟家峪原来是个偏远古老的小山庄,打鼓山宛如一道绿色的屏风,把它从东、西、北三面环围于怀,形成一个小小的盆地。小山庄除部分新建的砖瓦房外,还有一些现今农村快要看不到的古式老屋,每个农家院墙多是用块块小石头垒砌而成,有些房舍仅是柴门相掩,院落用树枝编成篱笆障儿为墙。庄后有石碾、石磨,都古香古色,闲弃于街落一角。旁有一头老母猪,带七八个猪娃,正酣睡。一群小雏鸡却围着猪娃,跳上跳下,活泼地刨土争食。庄东有一方水池,澄澈见底,涟漪轻荡,映晃着山庄的身影。旁边有一眼老井,水位很高,弯下腰伸伸手,即可触到水面。水质清洌甘美。用青石板围砌的井口边沿,被井绳磨出的条条凹痕放着亮光,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看上去,小山庄在青山翠岭的环围中,是那么朴实无华,宛若一幅墨色滋润疏朗,笔势粗阔浑厚的山野古画。这里又远离公路、城镇,无车马之喧闹,愈显得小山庄古朴、幽静和清爽,让人顿觉脱离了尘俗,产生了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山庄竟是白浪河、孟津河、潴河三条河流的发源地。据《昌乐县续志·山川》载:“孟津河有二源,东源发於擂鼓山前孟家峪庄西。”但见庄西有个长方形水池,长约40米,阔20米,在高高白杨树的浓荫遮围下,池水潋滟,闪着蓝宝石的幽光,原来这就是孟津河的源头之一。因时间关系,对这一源头我们只是匆匆路过,没有细看,直奔庄东白浪河源头。
  就在我们来到庄东快到源头时,一棵高大的古槐,突兀立在面前。只见古槐龙干虬枝,盘根错节,一身疙瘩,腹内全空,似火烧过,里面可容纳两三个大人,仅靠一半躯干支撑着,而躯干上还透着一个个黑窟窿。抚槐仰视,若没有顶上的枝叶槐朵,定会疑心它已经老死了。然而,它顽强地活着。问起古槐的树龄,当地老人谁也说不上来,只知道老辈建村时就有它,称为“祖宗树”。我们被这棵给生命赋予顽强和活力的祖宗树深深地感动,恭恭敬敬地围在它身下,看着它就像浏览一部千百年来的沧桑史册,心里泛起悠长遥远的思古之情。无庸置疑,它是白浪河源头悠久历史的古老见证。星莹和增志都纷纷举起照相机,拍下了我们和古槐合影留念的珍贵镜头。
  顺着孟家峪庄东一条斜坡小道,行约二十余米,见一条深约十余丈的沟壑,从打鼓山下来向东南横斜而去,原来白浪河源头就出在这条涧里。举目上望,打鼓山像一面屏障,横亘在源头之上,面积约1平方公里,海拔379米,为昌乐县境第二高峰。相传,该山有时在日落后,风吹谷鸣,声似擂鼓,故名。据《昌乐县续志·山川》载:“白狼水,《齐乘》云有二源,一出丹山,隋志作白狼山。”故此山又称丹山、白狼山。打鼓山是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不仅因它历史起源早,风景秀丽,具有九顶连环之势,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曾登临此山行过封禅礼仪,还因它流传着一个带有神奇色彩的民间传说。
  相传早年孟家峪村有位姓孟的风水先生,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给人家看风水很准,被人称为“孟神仙”。孟神仙有三男一女,一天哥仨与老爹闲谈,埋怨老爹光给人家看好风水找宝地,也不给自家看看,日后也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他爹说:“为父不是不为你们着想,实在是你们不担这个福份。”可他们不信,非要老爹给他们指条发财致富的门路。孟神仙无奈,只好说:“那好,就看你们命里担不担了。今晚咱庄西官道上过队伍,你们兄弟三人各持棍棒,队伍一过来,你们只管上前猛打就是。”
  兄弟三人按照老父的指点,早早来到官道上等着。等到半夜,果然来了一队戴黄盔、穿黄甲、骑黄马、打黄旗,持黄刀枪的官兵。他们一看都吓坏了,没有一个敢上前猛打的,急忙跑到路旁树林里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队戴白盔、穿白甲、骑白马、打白旗、持白刀枪的官兵,他们一见这阵势,还是怕死,又跑到树林里躲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又过来一队戴黑盔、穿黑甲、骑黑马、打黑旗、持黑刀枪的官兵。这时天也快亮了,兄弟三人一商量,说不能空手而归,便鼓起勇气,硬着头皮上前一阵猛打。结果,奇迹出现了,只听见“哗啦”一声,那些所谓的“官兵”,都变成了一堆黑铁。兄弟三人只好抱着那堆铁回了家,把夜里遇到的情况跟老爹如实说了一遍。孟神仙淡然一笑说:“我说你们命里不担这份财,你们还不信,这回验证了吧。第一次过去的兵马队伍,全是黄金;第二次过去的队伍,全是白银。你们就是担堆黑铁的命。”大儿埋怨道:“那你怎么不早说呢?”孟神仙摆手说:“天机不可泄漏啊!”兄弟三人又齐声哀求:“难道我们都是贱命,再没一点升官发财的机会?”老先生长叹一声:“这就看你们的造化了。你们不是打下一堆生铁吗,等我百年之后,就用这些生铁打四根链子,用链子捆好我的棺木,抬着围着打鼓山转,转到哪里,铁链子断了,就在那里下葬,深浅不管,挖不动为止,千万记住。”
  几年后老先生去逝,兄弟三人按照老人的遗言,用那些生铁打造的铁链子,抬着他爹的棺木围着打鼓山转,当转到西山坡时,四根链子“咔嚓”一声突然断了。于是兄弟三人就在断链子的地方挖起墓穴来。结果挖了不到一尺就碰到石板,再也挖不动了。只好就地浅葬。但孟神仙的女儿看他爹埋的这么浅,为表孝心哭着非要把老爹深葬不可。哥仨无奈,只好再下挖把石板撬开,刚把石板掀开,突然从底下飞出一只金凤凰,展翅向东南方向飞去。兄弟几个一看凤凰飞了,这才明白老爹的用意,这里就是风水宝地,都后悔不已。只好将棺木移入坑内,但还是很浅,几个人一商量,反正风水已破,干脆向下再挖深些,免得落个不孝的罪名。正挖着,突然又出现一个石洞,听到洞内传出一声瘆人的狼嚎,紧接从洞内窜出一只大白狼,四腿一蹬,向东南方向跑去。随后一股水桶般粗细的泉水从洞内涌出,紧随白狼跑去的方向流去。结果白狼愈跑愈远,泉水越流越大,转眼间流成了一条大河。开始人们就叫它白狼河,因“狼”与“浪”谐音,后来就叫成了白浪河,一直相传至今。
  据说,白狼带着水在哪里打个漩儿,那里就会出高官富户。白狼在营丘打了个漩儿,奠定了太公在营丘建齐国的八百年基业,不仅孕育了名烁千古的齐都营丘古城,还使营丘黎家出了闫氏五代七进士。在潍县城里打了几个漩儿,就出了郭、陈、丁、于西大宅户。还有那只飞走的金凤凰,落到诸城庞家庄后,就出了太子太傅刘墉祖孙三辈京官。
  增志真是个讲故事的好手,我们刚到源头上,他就绘声绘色地讲了上面这个“白狼河的传说”,我们都听得简直入了迷,更觉得让这片神奇的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我站在当年相传他们兄弟为其父下葬的地方,想看看那位孟神仙的墓穴里,那根捆棺木的铁链子还在不在?里面还有没有其它遗物?那个窜出“凤凰”、“白狼”和泉水的石洞是个什么样儿?我们几个围着到处寻觅着。发现原来这里地质奇特,土层厚实,色红如血,像里面搀了红颜料,抓起一块用手一捻,冒油似的粘手。周围有村人挖的几个土窖子,都四五米深,里面的土层也是栗子皮色,不见一块沙石,里面湿漉漉的,壁上长着一些鲜绿的蕨类植物。
  源头山崖上有棵高大的椿树,兀自傲立,不计年代,几只山喜鹊围着枝头喳喳地叫着,飞上飞下,像在搭窝育雏,也许是争着向我们诉说源头千年的沧桑与变迁?同来的王效民站长让我们仔细看看这里的地形像什么?我们举目环眺,但见面前的打鼓山像伸出的胳臂,把整个山坳严严实实圈成了个半圆形。他提示说,像不像把“太师椅”?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太像了。谁能想到,这把“太师椅”竟是块“风水宝地”!如果说,这里当年出过“凤凰”和“白狼”,那是传说,但这流淌了千百年的白浪河水,就是从这里发源的,还不足以昭示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吗?据《昌乐县志》载:“打鼓山下有白狼庙”。至于“白狼庙”建于何年何代,此后又圮于哪年,供奉哪方水母神灵,虽已无据可考,但说明白浪河源头早已成为历史上人们敬仰的一方胜地。
  我们从“太师椅”上下来,在一条涧溪岩谷中,发现三个泉眼,清亮亮的三股小水流,从岩缝中潺潺而出,潜入涧草葳蕤的谷底,在下游一块低洼处又汇溪成潭。潭水清澈透明,没有任何的侵蚀和污染,显得清亮和纯净。原来白浪河源头泉水就是从这里涌出的。正如县志记载的,“众泉涓涓合流而出焉”。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原先全是地下泉脉涌汇地表而成,明溪暗泉如叶脉密布,到处是泉水喷涌。大者水激岩石,哗哗作响,水从石罅中出,上涌若沸,中间有花心,水向四面漾开,形若朵朵硕大的白莲花在不停地怒放;小者似花苞欲放,水中有细沙子随水翻上落下。数股泉水汇成一潭,上面雾汽蒸腾,迎日看去,霞光流泻,五彩缤纷,若霓若虹,潭中水泡连连冒起,犹如熠熠生光的串串珍珠出自水底滚浮而上,瞬间迸裂,细细有声,如珠落盘。可以想像,当年白浪河源头泉水是大泉喷玉碎,小泉吐珠圆,众泉淙淙,泉涌如轮。如进入夏季,一场麦雨过后,汩汩泉水传出的声音若隐雷滚走,数里之外都能听到。如此壮观、瑰丽之景象,愈显源头内在的深邃、清幽之美。
  我们顺着涧溪往下走,不远处,又发现一深潭,数米见方,深不见底,水面上长着一层绿云彩,像一颗璀璨的蓝宝明珠,镶嵌在涧溪口上。深潭旁边有片碧绿的油菜地,金黄的油菜花儿开得正旺。水边周围丛生着一种不知名字的水生植物,一层层的叶片都指甲盖大小,鲜绿得耀眼,开着一朵朵密密麻麻的小白花,连水中的根儿也是雪白的。许是受山的元精,水的灵润养出来的,用手一掐,嫩得直溅汁儿。我和星莹、增志都觉得这是源头上的水仙灵物,每人仔细挖出一棵,用塑料袋连水装好,带回去养着作个纪念。在涧溪峡谷中,我们还发现山崖壁间,裸露着形形色色的怪石,都呈瘦、陋、透、皱之状,极丑又极美,中间还夹杂着一层层鹅卵石,都圆滑滑的,大如足球,小如鹅蛋,当地人叫龙骨石。我问星莹,星莹说莫不是一些恐龙蛋?对他的大胆设想,大家都惊喜不已,深深感到,我们的白浪河源头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也让我联想到,凡是大河的源头,大概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神秘、激情和险峻吧!
  走出溪涧峡谷,我们高高地站在源头上,虽已是午后两点多了,北岩党委不断打来手机催我们回去吃午饭,但那源头山水的独特魅力,总是撩拨着我们的情思,仍久久不忍离去。想起人们常说的“饮水思源”那句话,白浪河千百年来泽惠和哺育了我们这一方斯土斯民,还留下了那么多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故事传说,而我们又应该怎样来呵护这条大河的源头呢?古时为纪念大河的源头,还在这里修建了“白狼庙”,成为当时人们敬仰的一方胜地。而在大力提倡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今天,不是更应该保护和优化好白浪河源头的生态环境吗?
  在返回的路上,围绕这一课题,大家议论了一路,都深深觉得,要保护好这条母亲河,首先要把源头保护好,把她纳入全县优化生态环境的总体规划,实行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建立白浪河源头公园,充分挖掘源头的旅游资源,开辟打鼓山风景区,打造一条与北岩远古火山群游览区一体的旅游专线,使之早日向四方游人展现出白浪河源头山水景观的独特魅力和风姿。(马进)

 

白浪河的传说

 

  白狼变的不孝子,
  水冲浪卷葬海底;
  告诫子女应孝敬,
  白浪河名从此起。
  看起来这四句顺口溜颇传荒唐,无甚道理,它却说出了一段白浪河的故事来。传说很早以前,昌乐县城西南打鼓山南麓有一个山庄,叫孟家峪。庄里有一位姓孟名富贵的,为人勤朴憨厚。继承祖业,家私虽无万贯也值千金,在大鼓山一带堪称富户。娶妻王氏,夫妻和谐,百事如意,只是婚后十余年来未生得一男半女,为此夫妻整日愁容满面,双眉紧锁。为求子嗣,王氏每逢远近香庙会,免不了买些香、纸、供品之类,虔诚地祈求送子娘娘赐给一男半女,也好为孟家传宗接代。凡信神者都说,“心诚则灵”。这天从玉皇庙求神回来,夜间忽做一梦,送子娘娘怀抱一只身着丽装的小狼对她说:“吾奉南斗星之命,送此孽子投入孟代门下,给他一个悔改的机会。”说罢将小狼掷于王氏怀中,吓得王氏惊叫一声,汗如雨下。翌日精神疲惫,心情恍惚。但梦中之事记忆真切。从此身怀有孕。十月临盆,添了一个胖小子,取名玉郎。次年王氏又生一子,名曰继祖。孟氏夫妇视二男为掌上明珠,百般娇惯。二子虽说一母所生,但性情各异。玉郎听摔碗之声则喜,继祖听纺车之声则乐。富贵见此情景不免暗自思忖。一日,富贵对王氏说:“我看玉郎恐是败家之子,若不早做打算,恐你我晚年无着。”王氏听后点头默许。光阴似箭,转眼七载已过,孟氏夫妇看二子长大,便请了邻庄耿老先生来家中书房教攻读诗书。日月如梭,不觉又过了八年,玉郎虽在书房却终日无所用心,学业始终不见长进,先生免不要训导一番。那先生虽出于一片善心,换来的却是玉朗一顿谩骂。一气之下,辞馆回乡。玉郎学业中断,更象撒缰野马,本自放荡,又交上一班无赖,蛮横矣侈,欺压乡里,吃、喝、嫖、赌,挥霍无度。孟富贵拳打鞭笞无效,只好暗自与夫人计议,早为玉郎娶妻,指望枕边之言或可劝其改邪归正。哪知儿媳过门之后,和玉郎一般无二,虽身着绸缎,日食珍馐,总是挑肥拣瘦,嫌这嫌那,稍不应心,即柳眉直竖,杏眼圆睁,昂着挺胸指着公婆骂不停口。小两口待二老如家奴猪狗一般。孟氏夫妇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暗自垂泪。次年,继祖娶妻李氏,此女虽出身贫寒之家,却勤劳贤惠,对公婆百般孝敬。继祖又读书明礼,街里乡亲无人不夸。李氏对兄嫂为为处世渐渐不满,日久天长难免发生口角,相处不睦。老两口见这样下去合家总难维持,趁身体尚健,请了中人,将房产家具一分为三,各自持家谋生。花开花谢,年复一年,转瞬孟氏夫妻年过花甲,犹如霜叶枯枝形容憔悴。一日孟富贵突然染病卧床不起,自觉岁月难熬,如同残烛将熄。暗告王氏在南山寿坟之内还藏着私积银两。又将二子唤到床前,令继祖记下嘱言:“……死后务必葬于南山祖墓……”继祖挥泪道:“爹爹的嘱咐孩儿一定照办,母亲日后由孩儿供养,爹爹放心就是。”玉郎一看生气地说:“还没写上你死后那份家产怎……”话没说完,富贵又目紧闭,七魄幽沉,一命归阴了。富贵死后,丧事料理,里里外外都是由继祖一人应酬,玉郎从不照面。守灵七日,午后发丧,刚走到南沟,只见玉郎夫妻内着艳装,外披孝服,手提丧捧赶至棺前挡住去路。继祖出示先父遗嘱,玉郎怒骂道:“遗嘱又不是银子,今有何用?活着叫声爹,如今死了死了,早烂了更好,甭听这些屁话,偏把这老东西埋在阴沟里!”继祖无法,只是泣不成声。玉郎喝令众人落棺创坑。刚入地半尺,见有黑石板一块,无法创深。玉郎两口一见,火冒三丈,夺过镢头狠狠地向黑石板创去。镢刚触石,只听见惊天动地一声巨响,从石下喷出一道擎天水柱,浪花四溅,将玉郎夫妻推到了浪尖上,起于半空。众人惊愕,又听见空中说道:“众人体生恻隐之心,因此孽子前世作恶多端,今生无悔改之意,吾奉命将其抓回,压于海底,永不复生!”众人复看浪尖上有一对白眼狼,磕头作揖,嚎叫着乞求天神饶命,却无济于事。这一对白眼狼被水冲着连跌带滚,顺沟转弯,向东北滚入茫茫大海之中。从此泉水川流不息。为告诫后人,故起名曰“白狼河”,今曰“白浪河”。继祖扶灵柩至南山,亮开寿坟,见有纹银两坛,还有先父亲笔留言:“善恶到头终迟”。

 

 

 

 附三:《白浪河的传说》(转自潍水闲人新浪博客)

 

    白浪河从潍坊市中心穿城而过,成为潍坊市中心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白浪河,原名白狼河,发源于昌乐县鄌郚镇打鼓山。流经昌乐、潍城、奎文、寒亭4县区,在寒亭区央子镇北部流入渤海莱州湾。干流全长127公里,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

    关于白浪河的起源,在潍坊地区流传着两个传说,一个美丽、凄婉;一个让人感叹不已。

    (一)

    相传很久以前,潍县城(今潍坊市主城区)西南关的两间小茅草棚里,住着一个年过半百、身体多病、慈祥诚实的老太太和她的两个儿子。兄弟二人整天忙着做豆腐、卖豆腐,挣点豆腐渣糊口,老太太则每天忙着一家三口人的粗茶淡饭,日子也马马虎虎算过得去。两个儿子每天卖完豆腐回家,虽然很累,但对待母亲却又关心又疼爱,尽量少让母亲操心费力。老太太看着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心里又是高兴又是酸楚。高兴的是儿子人品好,又孝顺;心酸的是老大已经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可家里地无一拢,房无一间,一贫如洗,拿什么说媳妇娶亲?想到这儿,老太太总是满眼泪水。这时,老大总是安慰母亲说:“什么媳妇不媳妇的,只要您老人家身体壮实,就是我们兄弟俩的福。”听了儿子的话,老人的脸上含着笑,眼泪却成串的往下滚。

    老天真是不开眼,越穷越遇上贱年。这一年,潍县附近数县大旱,地里几乎颗粒不收,黄豆价格一个劲的往上窜。做豆腐本是小本生意,哪有许多钱买黄豆?再说了,乡亲们已经到了吃糠咽菜都难以为继的地步,谁还有钱买豆腐吃?没有了生计,儿子愁,娘更愁,没过多久,老太太就病倒了,由于没有钱请郎中看病吃药,只好躺在炕上干靠,两个儿子跪在炕前哭成了泪人。几天以后,老太太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她看着自己的亲骨肉那痛苦的样子,张着嘴,好象有许多话要说,兄弟二人趴在母亲头前细细倾听,但还是听不清说了些什么。忽然,老人的泪眼里放出少有的光芒,说话声音也大了,两个儿子见老人有了转机,忙止住泪水,脸上露出了笑容。老二忙去端水给娘喝。娘用尽最后的力气,对老大说:“我死以后,你们兄弟俩,用铁链子抬上我,围着县城转圈,铁链子什么时候断了,就在那个地方挖坑把我埋了,……”说完,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兄弟二人悲痛之余,急忙借来铁链子,用一扇门板抬上娘,围着县城转起来,他们走一步哭一声,挪一步喊一句。这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惊动了沿路的乡亲们,谁见了都伤心掉泪。家里略微有点粮食的人们,纷纷拿来开水和干粮给他兄弟俩。兄弟二人抬着老人转呀转,走啊走,又累又饿,就在筋疲力尽的时候,铁链子“啪”的一声断了,娘的尸首与门板一起落地。兄弟二人急忙跪在地上用手挖坟,挖着挖着,出现了一块又大又硬的青石板,再也挖不动了。待要换地方,想起这是娘的临终嘱托,又不忍心换地方,老大急忙到邻居家借来铁锤和铁钎,二人打呀打,凿呀凿,终于将石板打出一个大洞,老大刚要往洞里瞅瞅,只听“呼”的一声,洞内突然跳出一只大白狼,四条腿一登,向着东北方向一溜跑去。接着,一股又粗又清的泉水紧接着从洞内喷涌而出,雪白雪白的浪花四处飞溅,泉水向着白狼跑去的方向流淌。白狼越跑越远,泉水也愈流愈长,转眼之间就流成了一条大河。这条河正好从潍县城中流过,一片黄土飞扬的潍县城,从此有了一道清亮的河水,原来无光无彩的小城,也立时变的生机勃勃了。城乡居民引河水灌溉田地,解除了旱情。得河水之利,人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人们感激白狼,就将这条河取名叫白狼河,后来,又渐渐的谐音叫成了白浪河。

 

    (二) 

    白狼变的不孝子,
  水冲浪卷葬海底;
  告诫子女应孝敬,
  白浪河名从此起。
  看起来这四句顺口溜颇为荒唐,无甚道理,它却说出了一段白浪河的故事来。

    传说很早以前,昌乐县城西南打鼓山南麓有一个山庄,叫孟家峪。庄里有一户人家姓孟,男主人叫孟富贵,为人勤朴憨厚。家私虽无万贯也值千金,在大鼓山一带堪称富户。孟富贵早年娶妻王氏,夫妻和谐,百事如意,只是婚后十余年来未生得一男半女,为此夫妻整日愁容满面,双眉紧锁。为求子嗣,王氏每逢远近香庙会,总免不了买些香、纸、供品,虔诚地祈求送子娘娘赐给一男半女,也好为孟家传宗接代。真是“心诚则灵”,这天她从玉皇庙求神回来,夜间忽做一梦,送子娘娘怀抱一只身着丽装的小狼对她说:“吾奉南斗星之命,送此孽子投入孟氏门下,给他一个悔改的机会。”说罢将小狼掷于王氏怀中,吓得王氏惊叫一声,从梦中醒来,不觉汗如雨下。翌日精神疲惫,心情恍惚,但梦中之事记忆真切。从此身怀有孕。十月临盆,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全家欢喜,取名玉郎。没想到喜事成双,次年王氏又生一子,取名继祖。孟氏夫妇视二男为掌上明珠,百般娇惯。二子虽说一母所生,但性情各异。玉郎听摔碗之声则喜,继祖听纺车之声则乐。富贵见此情景,不免暗自思忖。一日,富贵对王氏说:“我看玉郎恐是败家之子,若不早做打算,恐你我晚年无着。”王氏听后点头默许。孩子到了七八岁上,孟氏夫妇便请了邻庄耿老先生来家中教其攻读诗书。继祖学习刻苦,学业长进;但玉郎虽身在书房却终日无所用心,到了十六七岁,学业仍无长进,先生免不得要训导一番。那先生虽出于一片善心,换来的却是玉朗一顿谩骂,一气之下,辞馆回乡。玉郎学业中断,更象撒缰野马,本自放荡,又交上一班无赖,蛮横奢侈,欺压乡里,吃喝嫖赌,挥霍无度。孟富贵拳打鞭笞无效,只好暗自与夫人计议,早为玉郎娶妻,指望枕边之言或可劝其改邪归正。哪知儿媳过门之后,和玉郎一般无二,虽身着绸缎,日食珍馐,总是挑肥拣瘦,嫌这嫌那,稍不应心,即柳眉直竖,杏眼圆睁,昂头挺胸,对公婆骂不停口。小两口待二老如家奴猪狗一般。孟氏夫妇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暗自垂泪。

    次年,继祖亦娶亲。这继祖妻李氏虽出身贫寒之家,却勤劳贤惠,对公婆百般孝敬。继祖又读书明礼,街坊乡亲无人不夸。李氏对兄嫂为人处世渐渐不满,日久天长难免发生口角,相处不睦。老两口见这样下去家务很难维持,趁身体尚健,请了中人,将房产家具一分为三,各自持家谋生。

    花开花谢,年复一年,转瞬孟氏夫妻年过花甲。一日孟富贵突然染病卧床不起,自觉如同残烛将熄,暗告王氏在南山寿坟之内还藏着私积银两。又将二子唤到床前,令继祖记下嘱言:“……死后务必葬于南山祖墓……”继祖挥泪道:“爹爹的嘱咐孩儿一定照办,母亲日后由孩儿供养,爹爹放心就是。”玉郎见父垂危,不但不悲,还嫌其遗嘱上没有分析财产一条,于是生气地说:“还没写上你死后那份家产怎……”他话没说完,只见富贵双目紧闭,七魄幽沉,一命归阴了。

    富贵死后,丧事料理,里里外外都是由继祖一人应酬,玉郎从不照面。守灵七日,午后发丧,刚走到南沟,只见玉郎夫妻内着艳装,外披孝服,手提丧捧赶至棺前挡住去路。继祖出示先父遗嘱,玉郎怒骂道:“遗嘱又不是银子,今有何用?活着叫声爹,如今死了死了,早烂了早好,甭听这些屁话,偏不让把这老东西葬在南山,就埋在阴沟里!”继祖无法,只是泣不成声。玉郎喝令众人落棺创坑。刚入地半尺,见有黑石板一块,无法创深。玉郎两口一见,火冒三丈,夺过镢头狠狠地向黑石板创去。镢刚触石,只听见惊天动地一声巨响,从石下喷出一道擎天水柱,浪花四溅,将玉郎夫妻推到了浪尖上,悬于半空。众人惊愕,又听见空中朗声说道:“众人体生恻隐之心,孽子前世作恶多端,今生又无悔改之意,吾奉命将其抓回,压于海底,永不复生!”众人复看浪尖上有一对白眼狼,磕头作揖,嚎叫着乞求天神饶命,却无济于事。这一对白眼狼被水冲着连跌带滚,顺沟转弯,向东北滚入茫茫大海之中。

    继祖扶灵柩至南山,亮开寿坟,见有纹银两坛,还有先父亲笔留言:“善恶到头终迟”。

    白眼狼没有了,但他刨开的泉眼从此流淌不息,终成大河。为告诫后人,此河起名曰“白狼河”,今曰“白浪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