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岩南村的风情与记忆


标签:
北岩南村与新村的分界线昔日的故事北岩南村的卑鄙小人杂谈 |
分类: 昌乐村影 |
借着甲午年(2014年)八月十六(9月9日)到北岩西村给大姨拜寿的机会,在边下街舅家二表弟孙家成陪同下,采访了与大姨家仅仅隔着一条南北胡同的北岩南村。边下街舅家二表弟孙家成是走大姑家的,孙家成当过兵,在我四个表弟中素养较高,几乎每一年都到北岩西村给他大姑(我的大姨)过生日,其他表弟就差着那么一点儿。在采访北岩南村的过程里,我见舅家二表弟孙家成不时地与村民亲热交谈,后来才知道孙家成在北岩南村烧过砖窑,他是“窑把头”,换句话说就是烧窑师傅。
真是没想到在北岩南村的访问这么让我有成就感,因为我拍到了许多珍贵片子(我自己认为),譬如,很少看到的农村家具编织物(用庄稼杆和庄稼皮编织的)了,但在北岩南村西南部的一个农户大门里却看到了。
在北岩南村,我还看到了一户人家,亲朋好友挤满了大门,实在是对我前篇博文《十五过节十六忙》的得力印证。
我看到了一个很旧的大门,散发出很旺的气场,我与二表弟走了进去,一位老太太正在洗衣服。别看宅院老旧狭窄,却是一个家丁兴旺的农户。也不知何年何月,突然对风水有了点儿悟性,所以凭的外在观察和内在感觉,经常能从一大片宅院里找到风水聚焦点。
通过边下街舅家二表弟孙家成的介绍,还拍了北岩南村南边的一个“独立”的“小庄”,这个小庄是从北岩南村繁衍出来的,当然属于北岩南村的组成部分。孙家成为何对这个地方如此熟稔,原来他曾在“小庄”的东边烧过砖窑。
从北岩西村、北岩北村、北岩南村三部分来说,西村有我大姨家,我也在昌乐十四中教过学,算是比较熟悉;北村居民大部分是我们营陵黄村刘氏的人,也感到比较亲切;对于南村还是比较生疏的。但北岩南村也有令我记住的人生花絮:
譬如,1981年秋天,从昌乐县常务副县长退休的王洪义曾在北岩南村住村,我到王洪义当时的住村办公室玩过两次,有一次王洪义对我说:“函授这件事儿很挠头,不想去了。”我当时持强烈反对态度,可能王洪义这位昌乐一中的学兄后来多少参考了我的意见,得以大学函授毕业,对后来晋升昌乐县副县长是有作用的。我与王洪义的交往很早,在昌乐一中上学时期,他比我高好几级,我认识他,他不一定认识我。但1964年春天,赵天祯(当时是昌乐二中数学教师,那个二中是高崖的)、王洪义(昌乐七中语文教师)和我到昌潍地区体委参加了“地区级裁判员训练班”。那时候每个县只有三个名额,讲“老中青三结合”,白天学习,晚上逛街,彼此已经很了解了。
譬如,我在昌乐十四中任教期间,为了一件事情情(姓黄的学生将篮球往树上扔)罚了北岩南村的一个学生,体罚学生怎么说也不是件好事儿,当冷静下来也感到自己做得过分了。这件事儿也就过去了,可有个北岩南村姓黄的老师暗地里挑唆那个与他同村的学生,满操场涂画侮辱我的标语。我想,北岩南村这个姓黄的老师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作为教师能使出这样下三烂的卑鄙手段,让我一想起来就厌恶之极。
最后解读一下题目,风情是现在的,记忆是以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