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中秋节专稿之三:八月十五看东山


标签:
甲午年中秋节专辑之三八月十五看东山关于笔架山文笔塔观生阁官升阁杂谈 |
分类: 民风民俗 |
甲午年八月十五,也就是公历2014年9月8日,上午,依然接待亲戚晚辈;下午,家人准备圆月饭菜,反正没我的事儿,我想去东边山坡转转。新居上海花园小区原本就在昌乐城东南郊,离着东山很近很近,权当活动活动,以便享受比平日丰盛的晚餐。
骑上自行车出小区南大门,在碧水龙庭小区外的佳惠超市稍停,拍几幅店员与顾客图片,这是必须的。行至寿阳山路(原名大沂路,后改为不三不四极其荒谬的寿阳山路),向北拐,旋即上到一条通往笔架山(原名草山,本人前些年改名笔架山)的土路,这条土路上边是一片撂荒的山坡,南边是什么“卡纳圣菲”,东边是“天然猎场”的围墙。
要说这“天然猎场”,简直就是昌乐县政要们的一部争权夺利史,据此有人曾著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即有讥刺的篇章。很快地,这个用钱垒起来的人工猎场大门紧闭,锁住了昌乐市民的视线,只能从外边仰望山上的松林和山顶上的塔。这座塔与我的书房正好相对,几年前我就称它“文笔塔”了。但据知情人士披露,这个塔原名“观生阁”,意即“在塔里可以观望自己的生意”,当然还有更深的含义,看看都是哪儿的车辆来了,什么名头的人来了,以便招待或防备。“观生阁”还有个解释,若是官员进来了,可以用谐音“官升阁”,意即“官升一格”或“官升一级”的意思。
已经好多年了,大门就这么紧闭着,里边的风景被周围的高墙封住了,只能看不能进,附近居民难免怨怅,周围文化人颇有微词。
好了,既然是中秋节,不说这些了,还是说点儿高兴的吧。在拍摄的时候,我遇到了几位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还遇到了一位寿光市的老妇,老妇的儿子儿媳在昌乐工作,她是看孙子的。我问她对昌乐的印象,这老太太说话挺有意思——“比我们寿光差多了!”按说,这样的回答很正常,我得同情她,尤其是中秋节正日,谁不想念自己的家呀?接着,我又说了一句,“你们寿光可没有山呀?”这下,她不则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