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2014-08-28 10:12:30)
标签:

崔家庄专访崔同君

79岁的庄户编导

戏曲音乐说唱艺术

贡献很大

杂谈

分类: 文辛随笔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刘福新

 

8月20日,我乘长途汽车到了河头,再由庞希杰驾车直奔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我的目的很明显,是为补充我的一篇文章《营丘戏曲音乐、说唱艺术、民间歌谣》。已经写到第四稿了,依然很不满意,尤其“说唱艺术”这一子目缺乏具体内容。在8月18日的编辑部会议上,赵某和阎某都提到了崔同君先生,第二天(8月19日),我给营丘方编辑庞希杰打手机,让他迅速与另一位编辑单之礼取得联系,并让单之礼提前通知崔同君先生(单之礼与崔同君都住崔家庄)。第三天(8月20日)我迫不及待地赶到崔家庄,对崔同君先生进行了时间较长的专访。

崔同君先生今年79岁,四十年来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剧本,被人们誉为“庄户编导”。崔同君先生是昌乐县京剧艺术协会会员、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91年潍坊市职改办为其颁发了农民四级编剧证书。

专访细节不赘。

正文后附一段本人所写的关于崔同君先生的资料;正文图片里还有一幅单之礼发表的《庄户编导崔同君》的文章,读者可以参考。关于崔同君先生,本人以后还有详述,此篇博文只写专访原因只发几幅图片。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1、趁着光线好,先拍照。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2、左起:庞希杰、崔同君、单之礼、赵希栋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3、这位就是我专访的崔同君先生。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4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5、崔家大门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6、院子里的梨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7、院子里的石榴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8、单之礼2010年发表的文章《庄户编导崔同君》。



(原创)崔家庄专访崔同君先生小记                                9

 

附:本人写的关于崔同君先生的两段资料

 

(一)    

营丘镇的戏曲音乐对昌乐县贡献很大,并影响到坊子、潍城、安丘等县市区。以崔同君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年年编剧本,从无间断过。下面介绍几种流行于昌乐营丘的戏曲音乐:

1、吕戏(吕剧)。 崔同君为编剧赵希栋为团长的“庄户剧团”以白浪河西岸的黎家为中心,以吕剧为代表剧种。1973年他们编导演出了吕剧《全家红》、《过年》;1974年编导演出了吕剧《佳期》;1976年编导演出的《布谷催春》;1981年编导演出了古装吕剧《兰竹缘》;1983年编导演出了小吕剧《定级》;1985年编导演出了《随大流》;1986年编导演出了《石磨记》。

 

(二)

昌乐营丘活跃着一支融编、导、演于一体的说唱艺术队伍,这支民间艺人队伍以崔同君、赵希栋为主要代表。相声、评书、山东快书、快板书、天津快板、小品、广播剧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全县演出比赛中屡拔头魁,对于活跃昌乐县的文化氛围起到了巨大作用。

1、1973年,崔同君创作的评书《过年》。

2、1974年,崔同君创作的快板剧《年初二》。

3、1975年,崔同君创作的快板剧《争缸》。

4、1978年,崔同君编导杜耀福主演的《一碗面条》。

5、1978年,崔同君编导赵希栋李文广主演的《扬眉剑出鞘》。

6、1979年,赵玉光编导赵希栋等演出的《追弟妹》获昌乐县会演一等奖。

7、崔同君编导赵希栋刘玉凤演出的小品《市场一角》》

8、单之礼编剧李文广等演出的广播剧《红梅颂》。

9、赵希栋等人演出的天津快板《批四人帮》。

营丘镇的说唱艺术队伍不拘形式,不但年节与比赛期间排练、演出,而且山会、庙会、大集、小集、会前、会后、喜事,也有许多说唱艺人表演献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