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014-06-03 05:33:05)
标签:

崔家庄原是一个镇

如今落魄了

崔家庄粮所是个分界线

孝妇河畔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营丘行之六

 

                                 刘福新

 

实事求是地说,我知道崔家庄这个村庄的名字是很晚的事儿。比较深的印象来自于2003年夏天,我要找一处地方修改我的长篇历史小说《侯景乱梁》,学生张某恰好在崔家庄镇主政,我一电告,学生立即派车到城里接,可就在那一刻,我改变了主意,因为我打好行李后,突然看到了书房西壁上的昌乐地图,白塔镇围绕着高崖水库呀,又拨通了新到白塔上任的镇长亓某的手机,亓某到底是教过政治课的,将白塔好一阵夸,我当时的想法是,不论崔家庄还是白塔,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感,之前我曾发过一篇小散文《河流边写小说》,就是讲创作灵感的。

 崔家庄镇主政的学生张某派自己司机师傅小徐到了我家,我犯难了,小徐也犯难了,我犯难是因为我突然改变了想法,小徐犯难是因为完不成拉我到崔家庄的任务。我对小徐说,你不用为难,这事儿我自己说。很明显,学生张某对我的朝令夕改很不乐意,这从电话里可以听得出来。不过,崔家庄还是没有去而是去了白塔。崔家庄镇书记的车拉我去了白塔,白塔的车都免了。

这件事儿,让我惭愧了许多年。真的。

5月28日下午,东枣林支书刘君收驾车让我采访了前张次,之后拉着我和单之礼到了崔家庄。此行有个缘故,因为陪同我采访的编辑单之礼家住崔家庄老干部大院。

目送刘君收的车离开后,我说先不进单之礼的家,趁着天色还早到处转转,单之礼已经对我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有所了解,再说也不好拂我的意,就在原崔家庄党委政府周围转了转。

夜宿单之礼的家。

其实,单之礼老师常驻潍坊,与老伴一起接送孙子,崔家庄原政府宿舍大院的家很少过来,但小院收拾的很干净,还种着黄瓜和韭菜,刚浇过水。但屋子里却有点不好下脚,充分证明这里已经沦落为不大常来的“行宫”了。

单之礼老师不断地打手机,看来是想约几个朋友陪我晚宴,我喝了两大杯水之后,与单之礼说了一声又出去了,结果围着崔家庄转了一大圈,拍下了主要街道的几乎每一幢建筑物。

拍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崔家庄——一个曾有过辉煌的镇政府驻地现在却落魄了的大村子!当然,不仅是崔家庄,所有曾驻过乡镇机关的村庄大致都有这种令人喟叹的景象。

我们两人都没有打呼噜的习惯,所以一夜平安度过。翌日,早起,去逛南边不远的卓家铺。看起来,我与单之礼的性格差不多,都是工作狂。

5月29日,在单之礼编辑的积极筹备下,另一位老干部给我的采访助了一臂之力,这位老干部叫庞希杰,与单之礼同龄,今年六十六,而我比他俩痴长一岁。多亏了这位庞希杰呀,我的采访才获得了如此满意的结果。

当然,后边几个自然村的采访,就不属于这篇博文的内容了。

 

【图片注脚选】

 图19、崔家庄公社粮所以及后来的崔家庄镇粮所是一个地形地物标志,说明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个粮所是一个分界线,因为崔家庄与李家庄甚至还有卓家铺都连为一体,不熟悉的人绝对分不出来了。单之礼告诉我说:“粮所东边是崔家庄的地盘,这个粮所大致属于李家庄,粮所西边当然属于李家庄了。再往南是卓家铺,原来的平柳中学(昌乐九中)既不在平柳,也不在崔家庄,也不在李家庄,地面属于卓家铺。你看,多复杂!不用说外地人,即使当地人特别是青年人谁能分得出崔家庄和李家庄的界线?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1、崔家庄原镇政府机关大院就在这里。最明显的标记是一排又粗又高的白杨树。我目送着东枣林支书刘君收的车离开。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这个院落是更早的崔家庄公社所在地,现在是老干部宿舍区。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先不进单之礼的家,因为就他自己在家里,我也不用探望他的家人。这是原公安机关。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原崔家庄党委政府机关。现在是营丘镇老年活动中心和营丘镇养老院。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5、这座楼就是原崔家庄镇的党委政府大楼了。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6、一排白杨树像哨兵挺威武的。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7、这是啥地方?忘记了。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8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9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0、住在这里的一位老干部。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1、这个地方可要重点地交代了——这里边是原崔家庄公社和原崔家庄镇的粮所。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2、斑驳陆离的牌子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3、粮仓与门号。这是5号仓库。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4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5、粮所里的水塔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6、粮所曾办公的房屋。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7、规模印证着历史的辉煌。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8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19、崔家庄公社粮所以及后来的崔家庄镇粮所是一个地形地物标志,说明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个粮所是一个分界线,因为崔家庄与李家庄甚至还有卓家铺都连为一体,不熟悉的人绝对分不出来了。单之礼告诉我说:“粮所东边是崔家庄的地盘,这个粮所大致属于李家庄,粮所西边当然属于李家庄了。再往南是卓家铺,原来的平柳中学(昌乐九中)既不在平柳,也不在崔家庄,也不在李家庄,地面属于卓家铺。你看,多复杂!不用说外地人,即使当地人特别是青年人谁能分得出崔家庄和李家庄的界线?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0、这会儿我们要休息一下了,补充点儿水了。这里就是单之礼老师的家。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1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2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3、小院里种着黄瓜和韭菜。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4、单之礼不停滴打手机约人,我说趁着天色还早,出来转一转。幸亏这一转,拍摄了许多图片,崔家庄几乎所有的大建筑物都在我的镜头里了。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5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6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7、我折入这条南北街道,我要到前边的大街去,因为我打听到前边的大街才是最早的公路。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8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29、这是一条早已废弃的老公路。路面都残缺不全了。这条路以前曾有过辉煌,如今风光不再。路如此,村如此,城也如此。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0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1、石榴树与晚炊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2、我又折入了最前边,这里有河流,可河流变异了!如今看到的河流基本如此,有点儿水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论是臭水还是清冽的水。我询问一位老妇,她说这事”孝妇河“。究竟是”孝妇河“还是”孝夫河“?单之礼也搞不明白,但我回家看地图,是”孝妇河“。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3、孝妇河畔的街道是崔家庄最南边的街道。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4、我重新回到老公路。拍枣花。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5、坑坑洼洼年久失修的老公路很少有车辆,过来一辆,立即激起一阵灰尘。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6、有个成语叫”门可罗雀“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7、我已经走到了东边的公路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8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39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0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1、路东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2、过来一位戴着苇笠的老农。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3、路西的一个超市。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4、从这幅图片开始,我开始拍摄崔家庄目前最重要的大街了。大街东西向,街道两边布满了店铺。还有学校。这是大街北边最靠东的一家。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5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6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7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8、印象最深的就是路南这一排平房。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49


         

原来的乡镇机关驻地——崔家庄(上)               50、我询问过一个村民,他说这是原来崔家庄的一个什么机构,他也说不明白。此篇博文我打开评论栏,谁知道谁就告诉一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