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甲午年早春第一次郊游纪实
刘福新
昨日,是夏历甲午年(西历公历2014年)正月二十六,已是节令“雨水”第六天了,或许没从冷天里愣过神来,或许还没对春姑娘凝目呢,倏忽间,早春过了一大半了。记得孙子孙女还很小的时候,我就让他们背诵“春雨惊春清谷天”的节气歌了,尽管那时候小孩子不懂二十四节气的真正含义,但歌诀还是牢牢地记住了。具体地说,昨日下午,是我与老伴甲午年早春第一次郊游。
昨日下午的郊游也可以叫踏青,虽然我们昌乐这个小县城还没有从春节后的寒冷里彻底解脱出来,但村庄里的房前屋后、小道旁的果园沟崖、山坡上的树木草丛已经有点儿绿意了。既然有点儿绿意,踏青也就多少有点儿意思了。
此篇博文配图较多,不得不打了个腹稿,拟分为五个小标题:《吴家池子一条老街旧景》、《吴家池子村东南一条果园小道》、《旷野里一个闲适小园》、《寿阳山路东侧一个小区卡纳圣菲》、《寿阳山路东边一片山景》。
最后,我要感谢昌乐当地新浪博客好友静夜书生,静夜书生在我上篇博文评论栏跟帖,中间一句说:“我觉得田野上任意的一片野草地都可以给人以启迪。所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农村的老头老太积淀的包含人生智慧的笑容也比那个好。”是呀,这个阶段天冷没能走远,城市里的人物景物着实拍多了,田野内容几乎不见了,所以昨日下午与老伴郊游与静夜书生督促有关。
2014年2月26日14点匆匆敲于编辑框
(一)吴家池子一条老街旧景
1、昨日拍的是吴家池子村的一条前街,已经好长时间了,那条通往城南萧的老街道堵住了,只有吴家池子前街才能行驶。再具体点儿说,我拍的地方是吴家池子村前街的南部,也就是村子最南边的旧建筑。这口老屋已经废弃了。
2、这口老屋虽然外墙用水泥泥过,但屋顶却是麦草。这样的屋顶是以前中国北方典型的屋顶。这里有两位老农在晒太阳。我问他俩:“都住上新楼了吧?”他们回答:“住上新楼的也就三分之一。”如此看来,这个村子里还有大多数房屋依然居住着村民。
3、前街南边还有比较狭窄的胡同。
4
5、村南小树林里躺着废旧的磨盘。
6、竹板钉成的简易大门,可以称为“柴扉”了。
7、过去的焗锅匠一到村里就喊“焗盆子焗碗焗大缸”,这就是焗大缸的锔子了。焗锅匠在我的老家俗称“箍镥子匠”。
8、过去的农民就是靠着这样的缸盛粮食。光看这些锔子就可以看到中国农民的艰苦朴素。我很早就听老人讲,农村里的富户是靠过日子过好的,根本不像宣传的那样地主富农靠剥削靠压榨穷人发家致富。人为地划分出阶级也许是一个打天下的策略罢了。大家再想一想,靠着农村包围城市,靠着农民打的江山,一旦执政了,农民反而被弄成“农业户口”了,第一个牺牲的阶级就是农民。历朝历代哪有这样对待农民的?
9
10、这些编制的条条板板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11
12
13
14
15、在中国北方农村,比较高的偏房(东屋、西屋、南屋、大门楼子)经常有这样的窗户。
16、吴家池子村最东南角的一个宅院吧。也只有这座宅院南侧的土路与外界相连。
17、这里堵住了。
(二)吴家池子村东南一条果园小道
1、先说明一下,这一幅图片和后边的几幅片片还不是小标题里说的那条土道。
吴家池子村村东南已经荒废的耕地和园林。这里肯定已经有承包商承包了。
2、我喜欢这样的草丛和旷野。因为觉得与大自然很近!
3
4、这里有个分叉。左边的通往萧家庄村东和宝通街,右边是沙子路,直通城南萧村里。几年前,右边(西边)这条沙子路跑长途车,可以到方山。
5、正拍这呢,过来了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女子。
6、我看到了春天的使者!——杨穗。一大片杨树呢,只有这两棵有杨穗了。
7、第二个小题目的土道就是指这里了。一位妇女正在送老娘或老亲。
8、两只小犬与我对视着。
9、土路南边有一大溜果园。也有几个柴扉。
10、果园里的简易小屋。是果实熟了时候看园子用的。
11、图北侧是个铁门。里边不知干啥的?
12、通过矮墙看里边。
13、圆形砖塔上是个什么器具?
14、继续拍路南的果园。
(三)旷野里一个闲适小园
1、土路的东端有一个小园。我决定走进去瞧瞧。
2、小园靠着西边的砖墙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屋。
3、露天畦子里的大蒜给了我一阵惊喜。
4、主人告诉我:这儿有许多野兔子,野兔子这时候没有吃的,经常来啃蒜苗,这几棵就是野兔来啃的。
5、我问“树上栓的瓶子是咋回事儿?”答曰:“吓唬野兔子的。风一刮,啤酒瓶就响起来。”
6、我曾想不打注脚,让来访的朋友猜一猜。又一想,还是算了吧,大家都很忙的。
7
8、这里有一个小蓄水池,用这个水池可以浇灌蔬菜。
9、这里的土层湿润,白蒿芽都这么大了呀!
10、聊着天拍着照。原来这位园主是从昌乐机关党工委退居二线的干部。他说是亲友的园子,人家不要了,反正园子闲着也是闲着,就种点儿蔬菜。
11、我说:“我给你拍照的地方占风水呢,北边有水,南边有树,你站在三角形的顶点,左右逢源哪!”
(四)寿阳山路东侧一个小区卡纳圣菲
1、以前这条经过昌乐县城东边的公路叫“大沂路”,后来大沂路改道,这里改称“寿阳山路”了。我几年前就批评过这个名字,明明是“首阳山”却叫成了“寿阳山”,对历史不负责任呀!
2、这里有一篇建筑物,建的有点儿“洋味”,名字也起的洋味十足。
3、卡纳圣菲正门
4
5、我与老伴说:“咱在这儿停一停。我隔着铁门拍几个镜头”
6
7
8
9
10
11、有个人上了楼。
12
13

14、我老伴不愿意拍照。只留下这幅骑车子的背影。
15、我猜测,以前这里是大沂路,如今改称寿阳山路,客流量车流量减少了,这些“贵族式”的建筑物越发落寞了。
(五)寿阳山路东边一片山景
1、这幅照片是在卡纳圣菲北墙边拍摄的。
2
3、围墙里边有一排房屋。
4、路边的树枝上有骨朵了。
5、从这一幅图片开始,是在南环路东端拍摄的。
6、我经常在我居住的上海花园小区居处拍文笔塔,但还是这里最近。
7
8
9
10、三位青年朋友进入了我的镜头。
11
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