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儿子丢车史

标签:
大儿子好丢车不翼而飞总给小偷上菜失而复得杂谈 |
分类: 刘氏家族 |
倘若儿子不丢车,恐怕没有这样的感受:既心疼车,又心疼儿子,还得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儿子从小爱车,但丢车也是够“水平”的,数量自不必说,单是丢在家门的车就够创纪录的。
就工了,来回五十多里路,求亲告友,弄了个自行车指标,给他买辆“凤凰”,没多久,他灰头土脸赶回家,耷拉着脑袋,说自行车放在车间门口被偷走了。如今丢车已不新鲜,不丢才是怪事。换句话说,又不是没上锁,埋怨也没有用。
临结婚前,儿子与“准儿媳”各买了一辆新车,还没稀罕够,先是儿子的车不翼而飞,紧接着“准儿媳”的那辆也“送”人了。在那微妙时刻,我与老伴只有暗里叹气,却装着没事的样子说;“破财免灾,你们以后就会灾尽福来。”安慰自己也是安慰儿子和“准儿媳”的话,就像阿Q那精神胜利法一样。总给小偷“上菜”经济上受不了,精神上也着实颓丧。索性把老伴那辆做小买卖的“功勋车”给了他,这“功勋车”早已成了“放心车”。说“放心”倒是真的,就好似相声大师侯宝林“夜行记”中说的“除了铃铛不响以外别部件皆响”的那种,就好歹凑合着骑吧……
结婚几年后,儿子儿媳自动辞职,包了一个大工厂的食堂。要联系客户,要购买物品,是离不开车的,于是又买了一辆“长春铃木”摩托,没想到在一天的傍晚,儿子买回菜后,车放在门外,不一会儿,又让人“借”走了。儿媳倒是心胸宽广,笑着对儿子说:“没了就没了,这铃木也不吉利,去年还与人碰上了;再说,这车风里雨里,也算够本了。”儿子如释重负,向我们汇报:“反正海霞(儿媳名字)不嫌,倒也让我安稳了。”看到小夫妻那一幅无所谓的样子,我们也就释然了。反正钱是人挣的,去了旧的,再换新的,又何必烦恼呢?但愿儿子在丢车的经历中总结点经验,把丢车的历史画上个句号。事情往往有意料不到的惊喜,儿子的“铃木”被盗后的三个月,公安局打到我家一个电话,说是破获了一个偷盗团伙,据被拘留的盗车贼交待,查获的车有我儿子的那辆,要我通知儿子去认领,真是喜出望外。我对儿子儿媳说:“失而复得,是喜事,值得庆贺。”儿媳高高兴兴下厨炒了几个菜,全家小酌了一番。
2000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