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采风)先有文官树,后有亓家庄
刘福新
亓家庄,行政隶属五图街道,位于街道辖境东南部。明朝成化年间,亓姓从潍城迁来立村,取名亓家庄子,今名亓家庄。
而今,亓家庄姓氏有五,王、刘、秦、徐、赵,唯独没有姓亓的。连访了五图街道三个村庄,用姓氏打头的徐家庙没有姓徐的,而亓家庄又没有姓亓的。倒让我有点儿恍惚了。
进村后,先采访了亓家庄卫生室大门外几个剥玉米裤的妇女,继而拜访了医生王好才和他的妻子刘玉花,并给小两口拍照。
据医生王好才提供,此村有200余户,人口670人。
大街拍照时,幸遇一老太太,她告诉我们,这个村庄有棵“文瓜树”,我们一行四人,谁也不明白什么是“文瓜树”,就连从林业局退休的妹夫邓汉军也没听说过。拍照这棵树的前后,又问过好几次,老太太一直说的是“文瓜树”。直到回城后,妹夫给我打手机,说那个老太太读错字了,应该叫“文冠果”。带着这个问题,我从网上搜索“文冠果”辞条,结果是这样解释的:别名“文官果”、“文官树”等。《杨家将》中的“降龙木”就是指的文官果树。看来老太太的读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文官果就是木瓜嘛!木瓜叫成文瓜也是可以的。“文瓜树”里边包含了“文官果”和“木瓜”两个概念。
因为我对“文冠果”很感兴趣,更何况这个村庄与文冠果有联系,题目就拟为《先有文官树,后有亓家庄》了。
采访亓家庄之前,已有打算,将这个村子里的一位老友以及他那在外地任职的弟弟写一写,但经过手机协商之后,却不愿在我博客抛头露面,也罢也罢,已经打好的文字免了,已经翻拍自《天南地北昌乐人》里的图片也免了。其实,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1、亓家庄前街。朝东拍。
2、卫生室。
3、剥玉米裤的妇女
4、先给和我对话的妇女拍一幅照片。
5、医生王好才与妻子刘玉花
6、一条南北街
7、妹夫邓汉军询问我老朋友的故居
8、炉屋
9、村东的水塘
10、一个姓刘的小伙子
11
12
13
14(已删除)
15(已删除)
16
17(已删除)
18、这里有一棵国槐
19(已删除)
20(已删除)
21(已删除)
22(已删除)
23(已删除)
24
25(已删除)
26
27
28、这就是文冠果树。据说已经是原来那棵的孙子辈或重孙子辈了。
29
30、我妹夫邓汉军搞了一辈子林业,对树木很感兴趣。一来,他在五图住过村,对五图街道比较熟,二来,我也借此对各种树木有所了解,所以每逢到五图,我都让他陪同我采访。
31、左起:葛有德、邓汉军、刘祥利
32(已删除)
33(已删除)
34
35(已删除)
36、与我妹夫合影
37(已删除)
38
39
附:三幅文冠果图片(网络下载)
1、榆林市清涧县桃岭山村千年文冠果树
2、甘肃省靖远县300年以上的文冠果树
3、文冠果开花
【图片说明】为了便于打开此篇博文,可有可无以及重叠的图片已删除(2013年10月9日9点11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