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图文)昌乐县五图街道徐家庙
刘福新
很久就想去昌乐县五图街道的徐家庙村采风了。不瞒各位,这个村庄是我大儿媳妇张海霞的娘家,尽管我的大儿媳妇张海霞从小跟着父母在公家部门生活,但徐家庙是她的原籍,这是不能否认的。
大概半月前,看了当地网友吴某的博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吴某的博文配图就是拍的徐家庙,我立即跟帖说:“不日即到徐家庙采风去也!”
9月26日上午,昌乐县综合实践创新实验学校校长刘祥利打我手机,说要接我到昌乐县综合实践创新实验学校一趟,我当然很高兴,因为我可以借着这次到五图街道的机会再次采访几个村庄了。未下楼之前,我在书房草拟了一个采风单子,赫赫在目的第一个村庄就是徐家庙。
在徐家庙的采风很有戏剧性,拍了也就四五幅片子,电池量耗尽了,备用的电池也忘记充电(我走的时候太匆忙),幸亏昌乐县综合实践创新实验学校校长刘祥利是摄影家协会的主要成员,他的相机是佳能5D,比我的佳能600D高好几个层次,接下来的采风图片就都是用他的相机拍摄的了。
在徐家庙的采风尽管有这么一段小插曲,但总归没有大的妨碍,还是比较顺利的,收获也不小。在一条铺了柏油的东西主街上,遇到了两位耄耋老人,一位是82岁的张杰春(戴帽子者),另一位是81岁的张举东。据详细询问,如今的徐家庙村张姓和王姓基本上各占一半,而徐姓一家也没有了。“徐家庙没有姓徐的”这个概念算是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了。除了张王二姓,还有几个小姓:耿、许、于、刘、李、曹、万。从村西吃水捐款的石碑碑文背面可以看出徐家庙的姓氏,我当时就注意到一个事实,捐款记录里没有万姓,后来听说,万姓好似不在村里居住了。
村西有一座山,还没进村我就注意这座不高的山头了,竟然未曾问出山名(当地新浪好友“昌乐葛优”在点评里说:我查了1986年版《昌乐县地图集》,徐家庙西边的山名叫“独炉山”,海拔281米,是跟海拔338米的方山为同一山系的不同山头),但山下有一小片柿子园,却平添了一段很有意思的采风细节,柿子园边有两个年轻人,非常好客,极言柿子很好吃,摘了不少让我们品尝,后经我提醒,那两位好客的青年才喊来了柿子园的主人。主人叫王继滨,在山下搞了一个养鸡场,我让其站在柿子树下,给他拍照。
村东有几家果园,其中比较大的一个果园就是大儿媳张海霞的叔父张纯东的。进园,喝茶,合影(我与海霞叔父的合影),临别,海霞的叔父张纯东送我一大袋苹果。
徐家庙,曾用名张家埠,位于五图街道西南部。元大德年间,张姓自薛家村迁来立村,因处山东侧,取名张家埠。明初,徐姓迁入,并修菩萨庙,改名徐家庙子。今称徐家庙。
1、徐家庙村的支部与村委就在东西主街的东段路北侧
2、村中的一条南北街
3、东西主街道
4、同上
5、大街上晒满了黄橙橙的玉米
6
7
8、这一幅以及底下的好几幅是刘祥利拍的片子,他的观察力很强,摄影创意独到,譬如这一幅,他拍到了挂在半空的丝瓜,这的确是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
9
10
11、我在采访
12、这位老者是张举东,与我亲家张英东是同辈。张举东今年81岁了。
13、左起:81岁的张举东、82岁的张杰春
14
15
16、村中积阴德行善事的碑文
17、从这个碑文中可以答题可大体了解徐家庙村的姓氏情况
18、从村西头俯拍

19、山下有一小片柿子园,却平添了一段很有意思的采风细节,柿子园边有两个年轻人,非常好客,极言柿子很好吃,摘了不少让我们品尝。
20、左,老学生刘祥利;右,老同事葛有德
21、山里人热情,这话不假。
22
23
24、天太旱了!
25、山下有一条深沟,我料定早先一定有一条小溪。
26、徐家庙村西的小山
昌乐葛优2013-10-05
19:55:44
我查了1986年版《昌乐县地图集》,徐家庙西边的山名叫“独炉山”,海拔281米,是跟海拔338米的方山为同一山系的不同山头。

27、后经我提醒,那两位好客的青年才喊来了柿子园的主人。主人叫王继滨,在山下搞了一个养鸡场,我让其站在柿子树下,给他拍照。
28、同上

29、村子西头
30、前排右一,我的妹丈从林业局退休的邓汉军。
31、村东是大儿媳张海霞叔父张纯东的果园。论起来,我与这个人也算是亲家。在他的果园屋子里,我让刘祥利给我们拍一幅合影。
32、前排左一是我大儿媳张海霞是婶母
3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