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图文)转移杜仲
刘福新
近来身体有点儿不给力,总是病恹恹的,症状格外明显的是,身上发冷,特别是脚心一晚上也暖和不过来。说是感冒吧,又不是。原来的“一天两顿酒,一天两盒烟,一天十里路,一天四顿饭”全部瘫痪了。喝酒酒辣,抽烟烟苦,走路无力,吃饭不香。我与老伴说:“可能是从昌乐一中回来途中,进了昌盛花园小区,出北大门时无缘无故跌了一跤,跌了魂儿去了。”老伴反唇相讥“你还信这个?”
天气反常,身心也跟着反常。但总不能一直躲在家里呀?昨天下午,本人作了一个伟大的决定:街拍去!
其实,出门也是有急事的,手里经费暂时枯竭,要到银行取点儿银子以供开销,可不凑巧,我到了银行大门口,正好工作人员上锁。沿着昌乐利民街东行,旋即折入方山路,远远地看到原城关镇家属院一带聚着一群人,摆着一溜长板车,还有大吊车,好不热闹,走近一瞧,在挖树。以前我就发现这段路上隔三岔四地栽着一些好看的树,但不知名,这会儿一问,是杜仲。我问挖出的杜仲拉往何处?农民工答曰:人民广场。一想,这些被挖出的杜仲是要转移到新县委县政府前那个大场地了。
挖树和拉树的过程以前还真不明白,总是猜度,这么大这么高的树怎么弄出来呀?怎么搬到车上去呀?昨日下午,终于弄清楚了。以图片为证。
询问了挖树的人几个问题,一问,这里的杜仲为何转移?答曰:这里的树木不统一。二问,这么累的活儿一天工钱多少?答曰:长工110,短工90. 接下来就不属于我问的范围了,是他们自己主动告诉我的。也就顺便了解到几个信息,他们是南流泉村民,没有资本搞其它经营,只能打零工,零工这活儿也不是随找随有的,也得碰运气。看来,社会存在着多阶层的男人女人,从政治地位到经济地位,好像一降生就被老天爷安排好了似的,受累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受累。突然想起了孔夫子的那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话。从孔夫子这句话的本意来看,他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变的。但后人附会,却把它理解为“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的”,意思完全弄反了。而且把性情附会为等级、地位的世俗的东西,以此印证孔夫子是奴隶等级制度的鼓吹者,这实在是很荒唐的。鉴于此,我对前边那句话(好像一降生就被老天爷安排好了似的)也应检讨了,老天是公正的,只要你肯努力!只要心存良善,就是生活贫寒点儿,也没人敢小觑你,因为你挣得是辛苦钱、血汗钱!
1、昌乐县城方山路的一段(孤山街北),正在挖树。
2、树根部挖好之后,一人爬到树上栓绳子。
3、这个农民工爬树很利索。
4、已经搬到车上的一棵杜仲
5、开始栓绳子了。绳子当然拴在已经裹了草绳的地方,以免弄伤树枝。
6
7、基本挖好的根部(树底还没与土坑分离)
8、拉动大绳。让杜仲成半卧状
9、再在树木中部拴上宽带
10、下边就是吊车干的活儿了
11
12、“叼起来了”
13、我为何说是“叼起来了”?吊车在我们老家俗称“老雕”。
14、“叼”到车上了。
15、慢慢地放倒,车就可以开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