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曹一民老师

(2013-04-04 15:17:01)
标签:

怀念曹一民老师

作者毕玉钦

往事回忆

杂谈

                              怀念曹一民老师
                    怀念 曹一民老师

                             毕玉钦

年前腊月初九,我从外地归来,戴老师对我说曹老师去世了。感到很突然,急忙打电话问曹强,曹强说:“我叔是元月6日去世的。知道你在青岛,就没通知你。刘福新老师的博客里有我叔追悼会的像片,你调出来就能看到当时的情景。”

记得曹老师去世前不到一个月,我曾去看望,见他神色还不错,闲谈了一上午,这次我从青岛回来,带了一册范曾的书法珍品,想送给他,谁知曹老师却离开了我们!

老师是昌乐一中高三级入学时的第一名。入校后渐露头角,深得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钟爱。我后来听几个我的老师说,语文教研组里的高默之老师有一句话:“他将来恐怕要吃些苦头。”谁知竟成谶语!高考前查体因色弱理科受限,违愿报了文科,被山师中文系录取后倒也坦然并很快适应,不久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一九五七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阳谋”运动,他因一篇大字报竟被大众日报点了名。大学毕业被“关照”到益都师范,曹老师的病根就是这时候落下的。后来,多亏了高默之老师和孟公虔校长的周旋,才回到母校昌乐一中任教。

老师是连续三年教过我的语文老师,这也是他教学生涯的黄金期,由于深得领导器重,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至今还记得一篇鲁迅的《药》被他讲活了。从华小栓的病,讲到肺结核病症的表现;从三国东吴周瑜、诸葛瑾名与字的起法,讲到鲁迅对夏瑜起名的暗意;从瑜儿坟上的花圈,讲到鲁迅后来提出的遵命文学。最后,他总结到侠士们的鲜血馒头能治好当时千疮百孔的中国病吗?使得我们这些幼稚的青年恍然大悟。讲授古文,更是他的拿手好活,记得讲《荆轲刺秦王》一文,司马迁对短句的运用,在课堂上绘声绘色,竟大声朗诵起来,全班同学被他的气氛感染,呼吸也急促了起来。后来,我体会到,在讲课中到了超常发挥的时候,便是知识功底与灵感结合的时候。

当曹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常见到王晓东校长和好多老师也坐在教室里,下课时从他们带着微笑的脸上就能知道对课堂效果的赞许。

老师那漂亮的行书粉笔字也吸引并被模仿着。

老师是一位孝子,在那饥饿的年代,他把弓背的老父亲接到学校,用那每月不足三十斤的口粮,来延续着爷俩的生命。

一九六六年,我高中毕业,“文革”骤降,曹老师的人生又一次走进了低谷。

一九八零年初,我师专毕业分配到了昌乐一中,又见到了可亲可敬的曹老师。他笑着对我说:“我又从流放地调回来啦。”而谁知,新领导一句“他抓升学率不行”的话使某些人得势,有的竟到他宿舍前谩骂。曹老师的旧病又犯了。

一九八二年春,他突然走进我宿舍,破旧的三大扇棉帽下是一张黑瘦的脸,他对我说刚从老家来,前几天去县医院检查,医生在我的病历上写着“类癌”,你现在能不能到校长那儿,请求一辆车,把我送到潍坊结核病院去?我说行。好歹弄了一辆半截头汽车,送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他给我写过一封长信,说病无大碍,已见好转。主要讲他有几个心爱的学生,谁爱调皮要我约束着点,谁谁粗心,谁谁上课爱走神,要时时提醒。可见病中的他一门心思扑在学生身上。出院后他在一中是不能呆了,有一位好局长耿建巨,把他调到了县教研室。未料到一九八五年时年四十九岁的他因病提前退了休。

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一九八八年昌乐特师的领导聘他到校讲授书法,并任《山东特教》(季刊)的编辑,使老师有了第二次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在《曹一民书法碑刻集》的《自序》里说:“天公还算大度,不急于索命,竟又支撑了二十多年。”课余,他从篆到隶到草,再到魏碑,又过渡到楷以及二晋的二爨,认真临摹,细细揣度,竟摸索出了一种接近欧、魏、晋的新体书法,一时为众人瞩目,并应邀作展,亦不断有来索字者。曹老师热情,有求必应,从题中国宝石城的大字到城里的众多牌匾,甚至省市县的书画展,也来信索字。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了上级的通知,就开玩笑说,您这也是遵命文学呀,逗得老师大笑起来。

老师定居于特师后,我是常看望他的学生之一,有一次我向他索条幅,他让我出句。我想了想,“天地存正气,人间立高风”,他随即道:“平仄不对。”我请他改,他说:“不给你改了,你自己知道就行啦。”他用龙须宣纸写的条幅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

闲聊时,不免有触动老师神经的时候,有一次,我提到“阳谋”运动后,章伯钧有一句误入白虎节堂的话,曹老师脸上骤然紧张起来,嘴唇也颤抖起来,我赶紧把话岔开,但不大一会儿我又冒出了《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中“道路以目”的句子,曹老师正色道:“解放前,公众场合常挂着‘莫谈国事’的牌子,以后不要再提了。”还有一次我问:“老师退休后,县史志办聘您任县续志主编,您怎么辞了?”他说:“赵主任一公布我任主编,我就害怕了。你知道,我哪是当头头的料?”

退休后,曹老师犯了一个错误,他竟把工资关系从县教育局转到了老家五图镇,后来因为乡镇工资自筹,他常有到期领不到的困窘,且比原来少了许多,可见曹老师那时生活的窘迫。为此我曾斗胆向当时的局长进言却无结果。

不再往下写了,愿曹老师在天之灵能得到平安!

                                       二零一三年清明节

 

 补发本文作者毕玉钦照片两幅如下:

 

怀念曹一民老师

                                                                                       


怀念曹一民老师                                                 2

   图片来源说明:此文作者毕玉钦老师的以上两幅照片是其女儿毕慧卿从青岛刚发到我电子邮箱的。像素很高,为了保持照片的清晰度,我没有缩小,这是未经处理的原照。(2013年4月6日21:26)



【编后语】此文作者毕玉钦是曹一民老师的学生,我的南郝老乡。毕玉钦师从曹一民老师三年,以后还与曹老师在昌乐一中共过事,对曹老师了解较多,所以这篇文章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可以使读者更进一步了解曹一民先生高风亮节的一生,坎坷不平的一生。这篇文章不止对于一个人一件事,更是对共和国特殊阶段的历史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反思。一个年轻有为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精英,一个孜孜不倦地长者师者,一个从不说别人坏话的好人,本应受到政府更优厚的待遇,可曹老师却没能得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悲剧。

  这篇文章是我的南郝老乡毕玉钦老师送来我家的,我承包了打字和修改的任务,除了个别字词语句之外,标点符号是修改的重点。我没有记下毕玉钦老师的电话,几次想就本文咨询一下却未能如愿。至于本人修改的效果如何,还请毕玉钦老师指正。

另外,我电脑里没有毕玉钦老师合适的照片,只有一幅是我老同学李广田三女儿结婚时拍摄的,那幅照片显然不能用在此处。至于此文的压题图片是取自“荒野踏歌”的博客,因为荒野踏歌的这幅照片是恩师逝世前的近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