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二度梅——访陈贵堂老先生札记

标签:
采访陈贵堂老先生二度梅南大萧楠森教授湖北黄梅江心寺地质新构造控水论 |
分类: 文辛随笔 |
“二度梅”和“梅开二度”这两个词汇,以前只在小说里看到或者在戏曲中听到,但我从未相信过,因为我觉得“梅开二度”可能只是一种美丽的传说或不可达到的美好愿望,但在今年11月21日,我的的确确地看到了,也就服服帖帖地相信了。
还在11月20日,孙希秀女士给我打手机,建议我到城西郊的五阎家庄子采访一位离休老干部工程师陈贵堂先生,翌日上午,孙希秀女士的车来接,我们一块儿采访了陈贵堂老先生。
陈贵堂原任昌乐县工业局总工程师,离休后住在五阎家庄子东南角一个院子里。当我刚进院那一刹那,就看到正屋门外有一棵正在开着花儿的树,我想这就是二度梅了。
陈工(按通俗说法,后文里我就称他“陈工”了)身材魁梧,满脸红光,根本不像一位耄耋之年的人。进屋,他递烟、奉茶,我一边抽烟啜茗,一边听陈工娓娓道来:
陈工说,二度梅入冬初开,花期一个月左右,暂歇后,入春前花开满树。也就是说,逢冬逢春花开,故叫“二度梅”,亦云“梅开二度”。他说:“这棵二度梅从1982年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我异常爱护它,以前在花盆里,越长越大,实在不能搁在盆里了,十年前的一天,就将它移到院里了。我这人孤僻,从未向人介绍,这棵二度梅无人知晓,只是春节时,但凡有人来给我拜年,一进院就惊讶——‘怎的这么香?’我只笑笑,从未透露过这棵树叫二度梅。”
我这人性急,对陈工说,还是先拍照吧。待到拍完照,他又接着上面的茬谈了起来。他这一谈不要紧,讲出了一段令人感慨不已的往事:
“要说这棵二度梅的来历呀,是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萧楠森送给我的。刘老师你听说过江心寺吗?湖北省黄梅县的江心寺有一棵古梅,是晋朝高僧支遁栽的,这一棵就是古梅的后代。民国年间,萧楠森教授的父亲与当时江心寺的主持方丈交厚,老僧人赠给萧楠森父亲一棵成苗,我这一棵又是萧楠森父亲那一棵繁衍的。”
“我与萧楠森教授是怎么认识的呢?我们在《中国地质报》上各发各的学术论文,萧楠森教授创造了《新构造控水论》,而我已经将这种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了。我们两人互相倾慕,经过鸿雁传书,你来我往,成了没见面的知己朋友。记得那是1982年春节前,我先后接到萧楠森教授两封信函,他邀请我到南京会晤,我于腊月二十八启程,直到年初五才返回昌乐。临离开的时候,他送给我这一棵二度梅。”
“后来,我们之间的来往就多了,我曾到南京给南大地质系毕业生作过地质钻探实践报告,萧楠森教授也到昌乐来作过新构造控水论的理论报告。当然了,萧楠森教授来昌乐,是由当时的王继东县长出面邀请的。”
陈工还告诉我说:“二度梅在我们北方是很难繁衍的,一是气候,二是土质,我嫁接了十年,仅仅成活了两棵。气候是无法改变的,但土质可以试一试,明年我准备到南方一趟,将那里的土弄回来,看看如何?”
不知不觉已经中午时分,陈工执意留我午餐,于是,一边喝酒,一边继续谈起二度梅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