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峨眉山下令人叫绝的参天古树
——川渝之旅杂谈之十八
刘福新
我的川渝之旅系列已经中断好长时间了,下决心排除干扰,接着写。
8月30日那天上午,瞻仰过乐山大佛,在乐山吃过午饭,网友董俊东(网名老骀)与其子董谋勇、老骀的战友杜品信陪同我们老俩直奔峨眉山。我的新浪好友乐山老骀做事非常精细,中午时,他陪我喝酒,他的战友杜品信驾车,他们回乐山之前,他与杜品信当然要与我喝道别酒,再换他的孩子董谋勇开车。
车至峨眉山下,好友老骀帮我们找好宾馆,接着陪我游览峨眉山下的景致。
可能因为天气湿潮,相机发生故障,从乐山到峨眉山途中的拍的图片都没有了,在峨眉山起初拍的图片也被“格式化”了,心疼呀!这也是我的“川渝之旅系列”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乐山到峨眉山途中,虽然天气不好,但此次是好友陪同,每逢我想拍摄的景致,老骀的战友就停车,让我拍摄,所以这次途中所拍景致格外清晰,一旦消失焉不心疼?在峨眉山起初拍的照片虽然不多,但看到了许多不知名字的古树,老骀边走边解释,譬如桉树,譬如香樟树,就在拍下了那些古树后,在一个碑碣前,相机的快门突然按不动了,那些古树再也找不到了。需要说明的是,就在我拍摄那一排桉树和香樟树时,萌生了一个标题《峨眉山古树参天》,这个标题我与老骀兴冲冲说过。
待到相机重新为我服务,我的兴致也就略减,现在川渝之旅系列再续,到底游览了哪些景点,几近淡忘,好在有后来所拍图片可以作证。当时一路走一路拍,那个拍古树写古树的主题在心里扎根似的,所以这一辑就以古树图片为主。
至于寺院,印象最深的当属伏虎寺了。但由于行程所致,我们是“逆向”游览,也就是先游览寺院后游览山门,这种从上到下的游览方式是不多见的。老骀说,游览峨眉山,一下午时间只能看看山下的景致,翌日方可游览主峰,这是很有道理的。
伏虎寺,在峨眉山麓伏虎岭下报国寺西约1公里。始建于唐。寺为峨眉山大庙之一,几经兴废,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寺宇建筑纵横交错,构成若干四合院。占地百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殿堂宽敞,气势巍峨,四周楠木参天。寺虽覆于翠绿中,但屋瓦终年不败叶,清康熙帝曾题赐匾额“离垢园”,墨迹尚存。
有几处风景着实令我振奋,给老伴拍了几幅照片,与老骀爷俩、杜品信拍了几幅合影。晚上,我无论如何要做一次东,这件事儿我在乐山大佛那儿就屡屡说起,大佛面前说的话怎可言而无信?老骀唯恐我多花钱,寻了一家很实惠的饭店,名曰“荣生萝卜汤饭店”,地点就在中医药学院旁边。饭罢,握别,目送老骀三人上车归乐山,心底顿生一种想法,我与乐山好友老骀就像峨眉山下紧紧相连的古树,难以割舍哪!偶然想起了一句少男少女的话:聚也依依,离也依依……
2012年11月11日23:45完稿
1、由于我的相机故障,前边拍的图片被格式化了,这幅图片成了峨眉山第一幅图片。
2、有750年树龄的黄葛树。
3、拍寺院大门的图片没有了。但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以拍古树为主。
4、有500年树龄的桢楠树。
5、这一棵是什么树?
6
7、还是一棵黄葛树。
8、不知哪儿来的僧人?
9、虎溪精舍
10、有650年树龄的银杏
11
12
13
14
15、我们是逆向而行,从山上坡到山下坡。以苦力为生的农民汉子不少。
16
17、这里有一棵树龄950年的桢楠
18、树干下部
19、树干中部
20、树干上部
21、伏虎寺
22、这位一定是富婆了,可我觉得,她自己出来游览可以乘坐滑竿,带着女儿就大错特错了,小小年纪的女儿也如此“高高在上”,培养成什么人呀?
23、这位乘坐滑竿的妇人一直笑眯眯的,抬滑竿的汉子却不愿意我拍摄,我说:你们是劳动者,怕什么?
24、路过这个桥亭。
25、桥下就是峨眉山的“虎溪”了。
26、桥的西侧(不知是不是西)是龙头。
27、桥中央的东侧(不知是不是东)有龙尾。
28、再拍龙头时突然发现,谁将龙头栓了根绳子?不吉利!
29、题字:人间奇秀集峨眉
30
31、回望桥亭
32、题字壁
33、山灵水秀
34、这里才是伏虎寺山门
35、卖纪念品的
36、刚拍了和尚,又遇到了尼姑
37、还有一大段呢。老骀打手机让杜品信驾车赶过来。
38、路边长满了古代植物——蕨类。
39、壁雕。
40、“第一山”亭。
41、给我老伴在这里拍一幅照片。
42、这儿也不错!
43、前排:新浪博客好友老骀(董俊东)、本人、老骀的战友杜品信。后边是老骀家令郎董谋勇。
44、我与贤侄董谋勇合影。
45、崖壁上的题字一定有讲说的吧?
46、给一位美女游客拍照。
47、荣生饭店萝卜汤。我们就在这里晚餐,依依惜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