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高崖行(三)

(2012-10-16 20:25:42)
标签:

高崖行之三

高崖的圩子墙

已具备城墙雏形

功劳炮打明楼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高崖行(三)

 

                         刘福新

 

    翻开厚重的中国历史,您可以看到,凡是战略重镇和中心城市都是有城墙的,从小时候起,看连环画,在我心里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没有城墙的城市怎么能算一座城呢?因此,在历史上凡是能建得起城墙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便十分重要。但昌乐县境内南端的高崖街只不过是一个大村庄,它只能叫做圩子墙,但让我吃惊的是,高崖的圩子墙已经基本具备了城墙的条件,或者说,它已经具有了城墙的雏形。何以至此,我不是高崖村民,没听过关于高崖街圩子墙的叙述,也没有可参考的文字资料,但我认定这就是一座城墙的雏形。

为了进一步解释什么叫城墙,特作如下说明:城墙是作为一座城池和城堡的抵御外侵防御性建筑,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从结构和功能分,主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和瓮城等部分构成,绝大多数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从建筑的原材料分,分为版筑夯土墙、土坯垒砌墙、青砖砌墙、石砌墙和砖石混合砌筑多种类型。

而我亲眼目睹的高崖村的圩子墙,虽然没看到垛口、城楼、角楼和瓮城,但墙体厚实高大,作为防御性建筑已经足够了。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不少军事冲突。刚才从百度搜索到不少近代革命党人在这里躲避清军追杀的故事。现代史上,这里还发生了一个“功劳炮打明楼”的故事,不过我不赞成这个军事举动,不论是哪个政党的军队,一座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的宏伟建筑被瞬间摧毁了,多可惜!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假若没有圩子墙,这个明楼就可以保存下来了。何也?围起来即可,何必老远用炮攻?

如今高崖的圩子墙只剩下西北角和东南角很短的一段,但仍在我心里激起涟漪。高崖村,一个原属于安丘的村庄,后来划归了昌乐,必定给两个县市的人文都添加浓浓的一笔。

【图片说明】附有几幅秦氏族人寻访珍藏书籍的图片。

                           2012年10月16日20:15完稿

 

 

                     (一)高崖圩子墙残留的一段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墙体的横断面。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2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3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4、当年鏖战急,弹洞后村壁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5、墙下原有“护城河”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6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7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8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9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0、西北角拐弯处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1、顿时生出一种沧桑感!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2、是“我朝”那个年代的标语啊?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3、我从一片残垣剩壁里走过来,拍摄下圩子墙的内面。

           

                  (二)拜访珍藏文物的秦家老人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4、为了拍摄一本珍藏书籍,临时会议决定由秦氏族人秦卓堂、秦晓鸣、秦日光作为代表拜访秦家一位老人。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5、这就是那位秦姓老人的家。听说这里住着的秦氏老人将那本书籍一直秘不示人。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6、唯恐那位秦姓老人看到我不是秦氏家族的人,又带着相机,所以我在外边等谈判结果。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7、这位秦家大婶一走近我就“啊呀!”了一声,我还没反应过来,她举起拐杖朝我肩膀一挥,原来我的上衣肩膀部位有一只八角毛。我很感动,这就是昌乐南部村民啊!我连声吆喝,要给她拍一张照片,可老太太耳聋,只管往前走。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8、我从小受尽了这种有毒的小动物的欺负!



(原创)高崖街的圩子墙—— <wbr>高崖行(三)       19、趁着“三秦”未出来,我朝东边走,遇到了这位秦家妇女,她一再请我给她九十岁的婆婆照相,历数她婆婆的功德。这又让我感叹不已!昌乐南部的民情民俗让我敬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