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2012-06-16 21:29:01)
标签:

刁家井

衡王

为外婆

所打

一筐石砟

一升制钱

深度

硬度

全国

罕见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鄌郚镇采访札记(一)

 

                                       刘福新

 

6月4日午后,司机师傅于观喜将我从乔官镇的潘家槐林拉到了鄌郚镇,在鄌郚镇党委接待室小憩后,再由鄌郚镇文化站长王子柱亲自驾车,网友《鄌郚文史通览》总编刘文安陪同,到了东山后。

东山后,曾用名刁家庄,宋朝庆历年间,刁姓从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取名刁家庄。清朝初年,刘、李等姓迁入,以位于金山东北侧,改名东山后。别称李家山后。

王子柱和刘文安两位先生皆对鄌郚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如指掌,我采访鄌郚镇第一站李家山后的刁家井就是王子柱站长推荐的。

鄌郚是一个古国,自古就有南鄌(郚)、北都(昌)、西剧魁、东营丘之称,鄌郚与其它三处皆属昌乐“四大古国”。这里的故事当然不少。

15点半,我们抵达东山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街摆满了盛金山西瓜的车辆,金山西瓜在全国颇负盛名,我不失时机地拍了下来。

接着,王子柱站长领我去看刁家井,刁家井位于鄌郚镇东山后与陈家楼两村交界处。井口用六块大石砌成,看上去就象一整块巨石从中央凿开,直径达三米,井深约16米,弯腰俯视,色纯净,可照人。再看井沿,石面磨出了深浅不一的沟,约有五十余道,最深的有5厘米,可以想象,千百年来,村人都是用井绳拔水,天长日久软磨硬拉,以至于此。这种情景,我在故乡小埠前见过,但当我看到井沿石面被磨出一道道深沟时,还是惊讶不止。

这刁家井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青州衡王的外祖母家是刁家庄,因为刁家庄地下基本上是岩石,打井极其困难,吃水要到一里外的河里挑。衡王小时候常看到外祖母艰难地从很远的河里挑水,就记在心里,决心以后一定为村里打一口井。

衡王长大后袭了王爵,某天,他从封地带来石匠,来到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随便一指,“就在这里打井。”这个地方正好有一块巨石,方圆十几米。石匠犯了愁,这么硬的石头怎么能打井呢。于是他提了要求,每打出一升石砟子就得付一升钱。当时衡王有权有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石匠的条件。说来也巧,打下十米深后,石头就不那么硬了,再打到两丈深的时候,石匠听见西北方向有水声了,石匠贪财,为了多挣恒王的钱,就用石块把泉眼塞住了。继续往下打,又打了许久,石匠听见井底深处有人拉呱,是一位妇人隔着墙头要箩箩豆面蒸菜吃。把石匠吓得不轻,如果把地打穿了那还了得,于是使劲摇动铃铛,让井口的人用绳子把他拉上去,当拔到泉眼时,石匠用锤子使劲一砸,顿时哗啦一声水灌满了井。石匠又怕井底太薄容易让水压穿,便把井边的三间破房填到井底下,这个井也就不那么深了。因这井是恒王派人给刁姓外公家打的,故而村人起名“刁家井”。

关于刁家井,另有一说,是衡王主动提出打出一筐石砟子付给一升钱的。很可能恒王对这一带地形十分了解,觉得自己势大财粗,打一口井的用度小事一桩。我觉得这个说法更有道理,因为一个农村石匠面对的是一位王爷,不可能提出每打出一升石砟子就得付一升钱的要求。

从我拍下的照片里,诸位朋友可以看出,刁家井的井壁全是坚硬的岩石,这眼井不论深度和硬度,在全国确属罕见。

在东山后采访时,除了刁家井,我还拍下了一些其它照片。

感谢《鄌郚文史通览》的总编刘文安先生给我提供了刁家井的资料,但笔者又对原文作了部分删补以及修改。

                              2012年6月16日21:20完稿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2/06/18/035800.shtml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1、6月4日15点34分,我在东山后的一条南北街拍下了第一幅照片。这是各地车辆争购金山西瓜的情景。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2、东山后还经营其它业务。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3、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刁家井。井口用六块大石砌成。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4、俯视井下,水色纯净,光可照人。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5、再看井沿,石面磨出了深浅不一的沟,约有五十余道,最深的有5厘米,可以想象,千百年来,村人都是用井绳拔水,天长日久软磨硬拉,以至于此。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6、这刁家井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7、鄌郚镇文化站长王子柱在讲述刁家井的故事。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8、同上。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9、你看这井壁,都是极其坚硬的石头,无论深度和硬度,在全国确属罕见。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10、刁家井西边有一处或清末或民初的老宅院。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11、大门紧锁,我从门缝里伸进手去拍摄的。



(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12、就是这个门缝。从这幅对联来看,牛郎为上联,织女为下联,无可非议;但“桥”为平声,“幕”为仄声,有违对联格律。所以显得不伦不类。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2/06/18/03580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