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村影)衡王与刁家井

标签:
刁家井衡王为外婆所打一筐石砟一升制钱深度硬度全国罕见杂谈 |
分类: 昌乐村影 |
6月4日午后,司机师傅于观喜将我从乔官镇的潘家槐林拉到了鄌郚镇,在鄌郚镇党委接待室小憩后,再由鄌郚镇文化站长王子柱亲自驾车,网友《鄌郚文史通览》总编刘文安陪同,到了东山后。
东山后,曾用名刁家庄,宋朝庆历年间,刁姓从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取名刁家庄。清朝初年,刘、李等姓迁入,以位于金山东北侧,改名东山后。别称李家山后。
王子柱和刘文安两位先生皆对鄌郚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如指掌,我采访鄌郚镇第一站李家山后的刁家井就是王子柱站长推荐的。
鄌郚是一个古国,自古就有南鄌(郚)、北都(昌)、西剧魁、东营丘之称,鄌郚与其它三处皆属昌乐“四大古国”。这里的故事当然不少。
15点半,我们抵达东山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街摆满了盛金山西瓜的车辆,金山西瓜在全国颇负盛名,我不失时机地拍了下来。
接着,王子柱站长领我去看刁家井,刁家井位于鄌郚镇东山后与陈家楼两村交界处。井口用六块大石砌成,看上去就象一整块巨石从中央凿开,直径达三米,井深约16米,弯腰俯视,色纯净,可照人。再看井沿,石面磨出了深浅不一的沟,约有五十余道,最深的有5厘米,可以想象,千百年来,村人都是用井绳拔水,天长日久软磨硬拉,以至于此。这种情景,我在故乡小埠前见过,但当我看到井沿石面被磨出一道道深沟时,还是惊讶不止。
这刁家井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青州衡王的外祖母家是刁家庄,因为刁家庄地下基本上是岩石,打井极其困难,吃水要到一里外的河里挑。衡王小时候常看到外祖母艰难地从很远的河里挑水,就记在心里,决心以后一定为村里打一口井。
衡王长大后袭了王爵,某天,他从封地带来石匠,来到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随便一指,“就在这里打井。”这个地方正好有一块巨石,方圆十几米。石匠犯了愁,这么硬的石头怎么能打井呢。于是他提了要求,每打出一升石砟子就得付一升钱。当时衡王有权有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石匠的条件。说来也巧,打下十米深后,石头就不那么硬了,再打到两丈深的时候,石匠听见西北方向有水声了,石匠贪财,为了多挣恒王的钱,就用石块把泉眼塞住了。继续往下打,又打了许久,石匠听见井底深处有人拉呱,是一位妇人隔着墙头要箩箩豆面蒸菜吃。把石匠吓得不轻,如果把地打穿了那还了得,于是使劲摇动铃铛,让井口的人用绳子把他拉上去,当拔到泉眼时,石匠用锤子使劲一砸,顿时哗啦一声水灌满了井。石匠又怕井底太薄容易让水压穿,便把井边的三间破房填到井底下,这个井也就不那么深了。因这井是恒王派人给刁姓外公家打的,故而村人起名“刁家井”。
关于刁家井,另有一说,是衡王主动提出打出一筐石砟子付给一升钱的。很可能恒王对这一带地形十分了解,觉得自己势大财粗,打一口井的用度小事一桩。我觉得这个说法更有道理,因为一个农村石匠面对的是一位王爷,不可能提出每打出一升石砟子就得付一升钱的要求。
从我拍下的照片里,诸位朋友可以看出,刁家井的井壁全是坚硬的岩石,这眼井不论深度和硬度,在全国确属罕见。
在东山后采访时,除了刁家井,我还拍下了一些其它照片。
感谢《鄌郚文史通览》的总编刘文安先生给我提供了刁家井的资料,但笔者又对原文作了部分删补以及修改。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2/06/18/035800.shtml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2/06/18/0358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