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图文)青州古建筑摄影札记开篇
刘福新
近睹新浪好友不老松关于青州仿古建筑“宋城”图片,激起我拍摄青州古建筑的兴致,这已经是我多年的夙愿了。我这人的性格有点儿与众不同,一旦想干一件事,便按捺不住,不管有无车辆,不管有无伴当,也不管有无彼地网友接待,反正说走就要走的。
此文曰“开篇”,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我拍摄的片子共364幅,需要介绍的资料也不少,但我没有充裕时间来理料这些,仅仅精选和处理片子就很费力气了。
在这篇类似“总序”的博文里,我只说明一个问题,鉴于我在摄影过程中曾答应所拍对象(人物),一定在今天晚上八点半之前发于本博,也就不能失信。但也是只发其中一幅照片,其他照片有待分篇时再补。
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开篇”基本奠定了框架,也就是各个分目的构思,可能青州古城的主要古建筑已经大体包括在我的博文里了。当然了,这些以后陆续发布的图片和资料是以我的摄影顺序为基础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逢做一件事,我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我最重视的是过程中的快感。如果我约了昌乐文友或摄友去青州的话,极有可能这些过程都统统删除,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像我一样徒步奔波几十里路程去寻找这些古迹的。譬如,我在一对青年夫妇(北阳河人,在午饭时认识)帮助下已经抵达了清真寺,拍完清真寺之后,就是“东门大街”了,但我考虑到从东而西是逆光,我干脆往西走完全程,再返回去拍片,要是换了别人肯定不会这么做,要是有了伙伴,这种做法也是会被阻止的,即使朋友不阻止,我也不好意思让人家陪着多走一个来回。再譬如,今天上午,我寻找“满城”,一路询问,见到的人都说“快到了”,可我大约走了不下六里路。如果说,打个的抵达目的地要快许多,但那必定省略掉许多与古建筑有关的资料的,那样的图片资料是不完整的。
2012年6月12日19:30匆匆敲于编辑框
(一)宋城

给刘一锅店员拍照。其他照片在待发的博文里
给中华唐装店拍照
其他照片在以后发的博文里
练武的先生是书画店老板,另一位练武的老师照片在以后发的博文里
青州市花键协会给我专做表演。详细资料在我以后发的博文里。
逆光拍摄宋城
(二)北关大街
十分高兴啊,北关大街这条古建筑街道迄今仍保存完好。这条街道与万年桥(我在青州上学时一直叫它“北大桥”)略略斜对,与现在的仿古建筑“宋城”为邻,如此一来,这三个地方就连为一体了。有关这三个地方的详细资料,我在拍摄时采访了许多当地居民,待发。
给这位萍水相逢的姑娘曹丽娜拍照
(三)清真寺
我的午饭选择了这家饭店,没想到这家饭店格外出名,后来我坐车路过这里,去寻找满城,在外贸口下车,听到这里是个停车点的名字。
午饭时遇到的三口人,没想到青年人有车,要拉我到清真寺。抵达清真寺后,给萍水相逢的青年朋友拍照。祝他们一家好运!
大量资料以后发
(四)偶园
这个园林我太熟悉了,当年益都师范(我是益都师范十九级四班学生,1965——1968在益都师范上学)的大门就与偶园大门斜对。正值午后,大门紧锁,只好拍个外景了。
原来的大门改作别用了,给大门原址的茶店老板拍照
(五)基督教堂
“文革”前,益都师范南边有天主教堂,北边就是这个基督教堂了。南边的位于乐园大队的天主教堂被一位益都县女副县长在“文革”初“破四旧”运动中一声令下夷为平地。这个基督教堂幸免于难,逃过一劫。
(六)千年古槐
千年古槐(据说是唐朝时期的国槐)位于东门大街西侧,与东门大街是对过,我以前在这里上学时从未见到,我问一位颇有气质的老年女士,她告诉我说“这棵老槐树原先在一户人家院子里,是看不到的。”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七)东门大街
东门大街内容十分丰富,此文为“开篇”,只发三幅图片。这个巷子就是冯阁老的居住地,现在仍有后人,居住在2号宅。我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好多人根本不知道冯阁老究竟居住在什么地方。偶园是冯阁老的花园不假,但是离这里很远。
明德楼其实就是益都二中原来的大门
在我的记忆里,东门内的清真寺大门口是坐东朝西的,这符合穆斯林教徒西向而拜的规矩,但现在的大门口为了临街显眼,改为坐西朝东。我不知道这样的变更是否合适?(见标题三)我寻找这个原来的大门好累好累,但最后还是寻到了。原先的清真寺大门已经拆除,只留下这个小便门了。
(八)东关大街
这里的土著居民告诉我,这条南北马路就是原来的青州东门和东城墙。我曾经两次从东门下经过,徒步八九十里回昌乐的老家。有一次还遇到大雪,走到半夜才到家。有人问,不会买火车票吗?没钱了!
一群男青年看到我在摄影,七嘴八舌地鼓励这位姑娘让我拍下来。于是就有了两幅照片,另一幅在以后的博文《青州东关大街》里发。
幸好遇到了三位老太太,我才详细地了解了这个十字口的情形。继续朝东的地方已经是水泥路了,叫“粮食街”,以前是青州粮食市场;北边是“北阁街”,我在北阁街遇到一位回民,他告诉我说,真教寺起于元朝,清真寺起于清朝。位于东关的真教寺远远早于位于东门里的清真寺。当然了,真教寺位于与东关大街相交、与北阁街对面的昭德街。
(九)真教寺
昭德街与东关大街成“丁字形”相交,与北阁街对面,这就是位于昭德街南段的真教寺。
(十)衡王府石坊

图片与资料以后发
(十一)满城
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青州(当时叫益都)上学时,曾听当地的同学说过北城,但一直没有到过这个地方。今天上午寻得好辛苦,脚板都跑直了,但很值得,因为我在寻找途中陆陆续续寻到了一些有关图片资料,不是这个终点所能概括了的。
附一:青州城早市一瞥
今天起得还算早,因为我下榻的旅馆没有电脑,电视机也仅能看几个频道,洗了个热水澡,早早睡下了。今天上午的任务是访问“北城”(满城),于是,告别了旅馆老板,在就近的早市拍了许多片子,也算是主题之外的额外收获。这里只发一幅片子。
附二:青州街景
有意思的街景不少,譬如我询问一位正在扫街的市容环卫工人,那老人误会我的意思了,向我发牢骚说:“你看着好你干呀!你干不了几天就够了!”其实,我了解到一个信息,青州城里的环卫工一个月工资六七百元,比昌乐城的环卫工人多出不少。我还遇到几位整理街旁园林的妇女,她们说,是按天计算工资,一天100元。这也比昌乐的临时工待遇好多了。
这个街景也很有意思,我与这位商店女老板说:“我这幅照片就叫‘开门’了。”
最后,我要说一句:不知道为什么,我到了哪儿,哪儿的人都对我很支持,很少遇到不配合的。常看到有的网友在我博客评论栏发帖子,说“不敢给人家拍呀”。其实,只要先报以诚恳,再报以微笑,即使抓拍,人家也会理解和支持的。
【编后】原想今晚八点半之前一定能发布的,但图片下的注脚一边想一边打,耗费了不少时间。可能又晚点儿了。请几位萍水相逢的朋友原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