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图文)采访山村小赵庄,欣遇四世同堂家
刘福新
沿着弯弯曲曲的黑山主峰山路西下,出黑山生态园西山网围木桩,就是小赵庄了。
小赵庄,别名船底赵,行政依次隶属鄌郚公社、毕都乡、青龙镇、北岩镇,如今隶属乔官镇,与西边的临朐县为邻。据资料得知,清光绪五年,赵姓自船底村迁此,因村小,取名小赵庄,别名又称船底赵。
在村东,我遇到一位身着迷彩服的中青年男人,他叫赵德升,很高兴未进村就了解了这个山庄的姓氏。赵德升告诉我说:“这个村子主要姓氏为赵姓,其它有钟姓和周姓,后两个姓氏是俺父亲的亲姑让俺爷爷留下来的,因为这两个姓氏是到俺这里走姥姥家。”“小赵庄很小,仅有14户,北边是响水崖子。再往西就属于临朐地面了。”
进村后,遇到了一位大婶(我今年六十有五,一般来说,比我年长的称呼大婶),这位大婶很和善,问我渴不渴?我说:“转了一个时辰山头,还就是口渴了呢。”于是,大婶到家里拿暖瓶,我趁机在东边仅有一条南北街道拍了几幅片子。从询问中,我知道这位赵家大婶有六个儿子,这个大门是她五儿子的。最令我惊喜地是,知道这位82岁的大婶上边还有个96岁的婆婆。一愣,这可是极为罕见的“四世同堂”哪!欣喜之下,给他们合影。
按照他们的指点,沿村西一条土路西行,下一站采访目的地就是杜家沟了,在路上又遇一拄着拐杖的老人,钟姓,84岁。自言:“我们姓钟的是走姥姥家住下的。”又言:“我们是‘解放’了才来这里居住的。原来我们是住在下埠沟。”我不知道下埠沟在何处,有待以后再访。但我从这位84岁钟姓老人的言谈里,有点儿疑惑,他为何强调是“解放了才来这儿的”?根据他的说法,是“看着这里好”,但我觉得有几种可能,其中之一就是:两个政权更替之初,搞土改搞运动,莫不是成分高来此权且避避风头,这只是我的猜测,没有实据。
还有一个问题,我在小赵庄村东遇到的赵德升是否就是四世同堂的人?如果确然,那他就是96岁老奶奶的孙子了。
2012年6月10日15:50 匆匆打于编辑框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2/06/18/042300.shtml
1、这里有个用木桩和铁丝捆成的大门
2、没想到出了大门还有铁丝网,我只得从这段低洼处钻出去了。钻铁丝网还是我平生第一次,很刺激的。本来有点儿累了,这会儿又精神了!
3、一条南北土路。南边和北边都通向哪儿呀?
4、在村东,我遇到一位身着迷彩服的中青年男人,他叫赵德升,很高兴未进村就了解了这个山庄的姓氏。赵德升告诉我说:“这个村子主要姓氏为赵姓,其它有钟姓和周姓,后两个姓氏是俺父亲的亲姑让俺爷爷留下来的,因为这两个姓氏是到俺这里走姥姥家。”“小赵庄很小,仅有14户,北边是响水崖子。再往西就属于临朐地面了。”
5、山村的特点,地块很小,但也闲不着。这里种的是棉花。
6、一辆拉着麦穰的车出村朝南去了。
7、村头收割后的小麦。
8、鸭棚。
9、国槐。不粗,但很高。
10、刚铺了沙石的东西大街。
11、大街不到三十米吧,这是最西端的一户。
12、村西的一条南北山路。
13、麦堆。
14、给这位问我渴不渴的大婶拍照。赵家大婶今年八十二岁。
15、街景。
16、唯一的一条南北街道。好似也是规划了,否则这样小的山村不至于这么狭窄这么整齐吧?
17、炉屋。
18、大婶给我倒水。我一岁半没了亲娘,每当我看到这个年龄的老太太我就激动,我想从她们身上能猜测到我亲娘的影子。
19、四世同堂!
20、这位赵姓大叔很孝顺,我拍照前,他给老母又放了一个杌踏。显得高了。
21、我建议在门外拍照,光线好。后边的女孩是赵姓大叔三儿子的女儿。
22、可惜第三代没有在家的。我猜测,是否我在村东头遇见的赵德升就是这家的人。
23、诸位请看,这位老太太清癯精神,根本不像九十六岁的老人哪!祝这位老人健康长寿!一个老寿星是整个村庄的福泽呀!
24、目送着我离开。
25、南北山道。
26、根据赵姓老人的指点,我从这条东西土路西行,遇到了另一位老人。
27、老人告诉我:“我到西边地理看看麦子,还割不着。”拄着拐杖的老人,钟姓,84岁。自言:“我们姓钟的是走姥姥家住下的。”又言:“我们是‘解放’了才来这里居住的。原来我们是住在下埠沟。”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2/06/18/042300.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