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图片)故地重游,龙旺小学喜遇八个弟子!
刘福新
公历5月22日,农历闰四月初二,恰好小儿子上午歇班,拉我去龙旺官庄。说起这个龙旺官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哪!1971年秋十月到1973年秋十月,整整两年时间,我在这个村子南边的龙旺中学任教。前些日子由我的学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萧广德驾车采访了西庵、埠南庄、前池子、后池子、高村,因时间已晚,将龙旺官庄漏下了,心里总感到有件事情没干完,5月22日趁着到这一带有事,正好抽空补上。
龙旺官庄,曾用名龙王庄,行政隶属城南街道。明朝中期,徐姓迁此立村,因西边有一水塘,名龙王湾,取名龙王庄。明末歉收,赦免粮款,成为官庄,改名龙旺官庄。
上世纪七十年代,庄南半里许有一东西土路,西通埠南庄,东通张家河洼。埠南庄为“片”所在地,遇到头疼脑热,或骑车或步行去埠南庄看病。张家河洼是我回家必经之路。这个“片”还有个韩信村是重要的村庄,我曾连续几年当“割麦子把头”,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于韩信村的故事。总之,我在这里的故事不少,此文不赘。
一到龙旺官庄,就看到了那所再熟不过的学校了,只是这里不再是初中,而是小学了。我们那时候,离得村子有一段距离,如今却连为一体了。那时候学校是敞着的,如今有了围墙。
我去的时候大门锁着,与一位女职员搭讪,要进去看看拍个照,女职员不置可否。恰好一熟悉面孔到了大门口,连忙让我入内,原来是1982年暑假后我刚进城时的学生徐延义。那时候我担任昌乐五中文科应届班的班主任,教着历史课。据悉,学生徐延义已经是这所学校的总务主任了。
先会晤了校长吴新堂,我没教过他,他却认识我。之后,我竭力回顾当年的校舍,听说是在原来的教室基础上重新建成的。这次故地重游,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八个弟子,基本上是我在昌乐十三中(前身是南郝中学)任教期间的学生,可喜的是每一级都有。兴奋之余,我说拍个照吧。于是便有了几幅师徒合影。
至于龙旺官庄的图文,以后再发。我累了!
1、站在大门口朝南拍
2、这一段墙还是以前的
3、这个敞棚里的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
4
5
6、这一排好似是以前的教室,但是看东山的砖却不像
7、也可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翻盖的
8
9
10、这里有个小园地,我说,就在这里拍照吧。
11
12、拍得不少,但有几个学生闭眼了。
13、前排左起:秦文英(南郝中学七五级)、徐秀伟(七七级)、刘桂香(七八级,这一级改称昌乐十三中)、李凤美(七九级)
后排左起:刘德林(七六级)、徐延义(昌乐五中八一级,八三年毕业)、刘泽安(七八级)、陈俊德(七六级)
14、我让我小儿子晓军给我们合影,可他按错了快门,误拨了“录像”功能键了,这一次我有了经验,拔出了电池,重新安放。但这一番折腾,弄得我兴致大减。
15
16、学校大门依然坐南朝北
【编后】5月27日,我要到方山店子,有大宗图片等我拍,不得不连发三篇,否则这几篇博文非漏下不可?再说了,我的学生很可能等着看呢!今夜又是处理图片又是打字,到这会儿(1:50)肚子咕咕叫了,我要吃夜宵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