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识)谈谈旧体诗中的“叶仄”、“叶二仄”
标签:
诗词常识什么是叶仄叶二仄答网友问文字伦理两大破坏如鲠在喉杂谈 |
分类: 文辛诗词 |
“叶仄”、“叶二仄”是什么意思?
是“押韵”、“押二仄韵”的意思。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叶”字的读音。《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30页:叶 ㈡ xié 和洽,常指声音的和谐。例 叶声|叶韵。(“和恰”,古代拼音,是“和洽切”的意思。)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3年·北京)第268页:叶:1 xié ㄒㄧㄝ和洽。王充《论衡·齐世》:“~和万国。”引 “合”,共同。《旧五代史·汉隐帝纪》:“股肱~谋,爪牙宣力。”(宣:尽)【注意】“叶”是“协”的古字,古代不当树叶讲。除“叶韵”、“叶句”等少数情况外,一般写“协”,不写“叶”。
在第288页里,还有解释说:“【注意】在古代,‘葉’和“叶(xié)”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叶”(指“叶子”、“中叶”、“书页”)。现在“葉”简化为“叶”。
其实,我们现在来看,“协”其实就是“谐”的意思。《新华词典》里就有“声音和谐”的解释。所以古代诗词格谱里“叶仄”,也就是“协仄”和“谐仄”的意思。那是古代人的专用语,现在就是“押”的意思了。
所以,“叶韵”就是“押韵”,“叶仄”就是“押仄声韵”,“叶平”就是“押平声韵”。
“叶二仄”,就比较复杂了,有时在句子里指“连押两个仄声”,有时在一首诗里,指“仄仄脚”,譬如“七言仄起仄收”。“仄起仄收”指七律中的“仄起式”(偏格七律),它的首句是“中仄平平仄仄平”,末句是“中仄平平仄仄平”。取决于首句的第二字和末句的倒数第二字。因为七言律诗的首句是“入韵”的,末句是“合韵”的。不能把末字算上。
但我也发现,古代讲“韵律”的书籍中,也有“葉韵”的记载,那是把“葉”与“叶”作为“通假字”合用了。其实,按理说,“葉韵”是不准确的。
中国的历次汉字简化改革,把古人的“形声”、“会意”破坏了,所以,我经常感叹曰:“中国文字、中国伦理的两大破坏,不知多少年才能拨乱反正过来?这可能比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还要难的多!”至于我的感叹,也许很多人不同意,但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各抒己见,文责自负罢了。
【编后】今天有事去“江北的水城”,凌晨四时半启程,夜晚八点半归来,颇劳累。有心不再更新,却破我一日一篇文的常例,故而将以前答网络中诗友的提问发于此。纯属学术研究,若有不同意见尽可发于老朽评论栏。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com/clcmw/wxdt/2012/01/10/140800.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