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昌乐南关古院落及其它
标签:
原创图片南关东关分界北关赵轶事老宅幼儿园工商局家属院杂谈 |
分类: 昌乐村影 |

“昌乐”县名始于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县治一开始在今城西3公里处,大致在大丹河与小丹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即今高家河村至戴家庄一带。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冬十月,吴王朱元璋攻陷山东诸路,邑归于明,建青州府,又复置昌乐县。”
翌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位称帝,建国号明。
明洪武元年(洪武:朱元璋称帝后的年号),县治始徙今昌乐城中。尔后,陆续修建四面城门。有了城门,也就有了“关”。因为“关”是在“城”外的。
关于昌乐县城的历史建制和县衙建制,资料较详,但“关”的资料几乎寻不到,也可以看出古代近代对于“关”的轻视。也就是说,从明初开始,昌乐县城虽然不断地修葺,但主要是在城内,至于“关”基本没有留下可供参考的资料。
现在,从网络里只能查到南关幼儿园等极少资料,至于南关小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产物,根本不在古代和近代“南关”的范围之内。
从网上查询南关图片资料,仅能查到笔者零星篇章,其中包括《昌乐南关街市场搬迁至昌乐农贸城》等。
笔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听过“北关赵”和“南关赵”之说。大体是“北关赵”贫寒,但人丁兴旺;“南关赵”富裕,能“担灾祸”。后有人命案,两下里商定,北关赵出人,南关赵出钱,来打这场官司。可后来,南关赵反悔,为邑人不屑,由盛而衰。这故事,我是听一位“锁匠”说的,不知详情若何,只能作为县城轶事。我并没有丝毫扬此抑彼的意思,盖因资料太少,用此充数罢了。
凡是“关”,不论哪一个“关”,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土地问题成为焦点,这在全国都是如此,无一例外。事关一县全局,我不想多说。我给自己锁定的目标,就是将现在的南关拍摄下来,但也只是足迹所到,仅仅一小部分而已。
10月14日上午,两位老同学先后驾临敝居,一是南流泉王培元,1962年昌乐一中同班同学;二是张培义,益都师范前后级同学(他是二十级,我是十九级)。待到二人告辞,我骑车抵达恒安街,原想寻访我大儿子的老房东张先生,但街道变化很大,打听不到,未能如愿。但这段近午的时光里,却收获不小。首先我看到了一所很小规模的幼儿园,名叫“城关街道雏鹰幼儿园”,我想,与北边邻近南关大街的“城关街道天真幼儿园” 或许属于一条直线的两端吧?我顺着这条南北街道(实际上只能算是胡同)北行,接下来的事儿让我吃一大惊,因为我拍下了以前没到过的工商局家属院,拍下了熟视无睹的一所老宅院,也拍下了南关和东关的详细交界线。这三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不用说将来,就是现在,我敢保证大多数昌乐城居民还不了解,特别是后者。
好了,我要发图片了,也许图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
此篇博文在昌乐传媒网的地址:
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1/10/25/035700.shtml
【图片】

此篇博文在昌乐传媒网的地址:
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1/10/25/035700.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