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官镇乔南村采访杂记(一)

标签:
乔官镇乔官街乔官坟乔官人吊乔官乔南村隋姑山电视转播塔杂谈 |
分类: 昌乐村影 |
乔官镇乔南村采访杂记(一)
乔官为乔官镇政府机关驻地,不仅是以历史传说命名的村名,也是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因乔官村大人密,后分为乔南、乔东、乔西三村。
乔官曾用名南郡州。至于山东省昌乐县乔官村曾用名南郡州的历史来源不详,但从字义分析,此地在历史上当属显地,昌乐县历有“南鄌北都”之说,皆有出处,而乔官独称“南郡州”,一定有其内涵。此史实待考。至于乔官二字开始于明朝初年,盖由冯姓迁入后,以传说“乔姓官人赴任,经此病卒葬此”,遂易村名。如此说来,冯姓盖为昌乐地名有所贡献者也!
本文之重点是写乔南,一到乔官,首奔乔南,何也?一来,支部书记郝信刚,是我任教单位昌乐二中八七年毕业学生,且是我任班主任的高三毕业班班长,另有葭莩之亲焉。二来,乔南为原昌乐三中驻地,常念昔日经历。三来,乔南毗邻隋姑山,隋姑山又多历史典故。故此。
但此次采访乔南,我的学生郝信刚去了市委党校学习,刚刚第一天报到,不能返归相见,我很理解此时郝信刚的心情。为了安慰他,我打手机时说:“你尽管办理政务,我对这里比较熟,自己拍摄几幅照片就行。”
今日发稿时,想起几件事,即刻咨询。经了解,乔南村姓氏大致有:郝姓居多,历有“十门九郝”之称。余外有刘、李、逯、赵、邢、王等姓氏。小姓者有张、冯、宋、周等。需要补充的是冯姓也是大姓,但乔南村的冯姓是从乔西村迁来;周姓为养老女婿,迁此不久。
还有一事尚需说明,有新浪网友“芯亚”者,今居台湾台北市,原籍为昌乐县乔官镇人士,突然有一天到了老朽博客,由此开始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对话,今将对话贴于下:
谢谢刘老的杰作,让我这远嫁台北的昌乐人,一解思乡之苦,每次看到您有新的博文我都看了好感动,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还因为您为我找到了一位同学,刘老,对于您的这份爱昌乐的心,致上无限的敬意,谢谢!
芯亚2011-07-25 10:04:16
我是远嫁台北的昌乐人,感谢刘老的杰作,让我每每看到,都会一解我的乡思苦,读您的博客已成我的工作,看着老家的变化,很是怀念,还因为您为我找到了一位同学,寥寥几句,难表感激之情,谢谢您刘老/
请告诉我您的原籍是昌乐县哪个乡镇那个村子的,我会优先去采访。
只要我能够对于所有的昌乐人有所贡献,我就满足了。希望您能常来,我的“村庄故事”也会接连地发布。
芯亚2011-07-25 23:01:59
我是乔官镇的,回家一定登门拜访您,看到昌乐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觉真好,您拍昌乐的街景好多,我都好熟悉哦。
刘福新 回复 芯亚:2011-07-26 10:12:17
若从台湾归省探亲必经昌乐,还会经过我的故乡小埠前,小埠前与乔官镇是紧邻,大埠前就属于乔官。当然了,我现在居住昌乐,与教育局家属院走一个大门。找到教育局家属院一问就找到我的“老二中家属楼”居处了。可能这地方快拆了,还不知道到哪儿租房子暂住呢?您要是光临寒舍,当然欢迎!
隋姑山山顶有直插云霄的电视转播塔,原先,全县900多个村庄的电视节目都是通过这里传进来又发送出去的。对于今天的转播不很清楚,为此与昌乐传媒集团总编室邵光伟主任通话,得知数字播放转换已经大部完成,只有昌乐南部几个乡镇还在用它,工作人员在隋姑山电视转播塔安装了放大器设备。可以说以前这里联通着千家万户,迄今仍起着一定作用。倘若完成了数字转换,隋姑山山顶的电视转播塔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但不论将来的发展如何,隋姑山电视转播塔的辉煌历史已经深深烙印在昌乐县人民的心中了。
2011年9月1日14:10完稿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地址: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