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011-08-22 14:00:41)
标签:

采访

朱刘街道

九级村

村名由来

于姓

凉湾

鹁鹁楼

筑土盖楼

老槐不旺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刘福新

 

 

     当读者一看到“九级”这两个字一定很奇怪,昌乐县怎么还有这么个村庄名字呢?是的,当我乍听到这个村名时也很奇怪。

    关于这个村名的由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这地方一开始是“集”,集市很早很大,故而称作“九集”,后来改称为“九级”。

    二、这地方明朝已有村,村北有座观音庙,台阶有九级,遂取名九级庙。后庙宇不存,村名简称为“九级”。

     此次采访,有收获,也有失落,正所谓有得有失者也。失落的是,打一个学生和一个朋友电话,竟然没人抽出空来送我去九级村采访。乘坐第10路公交,又将提包丢在车上,迄今未得到公交公司确信,看来是寻不到了。刚验光配好的眼镜也在包里。收获当然是有的,而且还不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了九级村的姓氏状况。九级村于姓占多数,约占全村的三分之二;赵姓大约占三分之一。

   其次,这个村有个鸽子楼,村民俗称“鹁鹁楼”。楼主姓于,曾养过羊,头羊到了孤山顶,宅子里的羊尚未出完。此楼建造于明朝,建造的方式十分特殊,不使用脚手架,楼周围筑土,筑一层盖一层。“鹁鹁楼”宅院里有个叫于连忠者,建国前参加革命,是林业局离休干部。这一家在土改运动中被划为中农。

   再次,我还在饭店老板于怀庆陪同下,拜访了九级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德英。张德英,女,娘家是南边山坡村(即是我前不久采访过的村子),今年93岁。其丈夫于渡伦,在五图公社干过党委书记,已故。

   最后,九级村有个“凉湾”,原址尚存。至于九级村的老槐树,非倒即枯,无甚可颂。

                                      2011年8月22日午后匆此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邮政局东侧候车亭,一对夫妇朝我发牢骚,“我们来了一个半小时了,还没坐上车!”他说得是公交10路车。我要到九级去,也得乘这路车。我的提包丢车上时,除了他们夫妇外,还有个曾在朱刘经委工作的老干部。我不知道这三个人看到我的提包了没有?我的包里有名片,联系我是很方便的。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一上车,我就给这个司机拍了个后影。倘若我的包在车上,司机师傅肯定知道。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3 、我抵达九级站点的时间是11:07分。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4、一下车就看到北边绿化丛中有一明晃晃的建筑,出于好奇,先过去瞧瞧。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5、原来朱刘街道的中心小学在这里!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6、教学楼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7、马路东侧有棵国槐,我奇怪:为何在不靠村不靠店的地方。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8、我从朱刘街道中心小学南边一条小道进入九级村。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9、美化得不错!但愿别再教条,将这些花草清除掉(我还想着北流泉那件事儿)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0、老远看到有个饭店牌子。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1、我在这个“超市”询问情况时,想借用一支圆珠笔,并讨要一张纸。我说了好多话,我说:“我的包掉在公交车上了,本子和圆珠笔也在包里。从与那位老妇的接触中,又一次给我提了一个醒。朱刘这一片的居民太“不实在”了,与昌乐南部村庄的居民决然不一样。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民情装在我脑子里几十年了,写一本日记体长篇回忆录也可以了。虽然说,哪儿也有好人,但是你不得不相信一个大气候!不用说不认识的村民,即使是同学、同事、学生、亲戚、本族也与昌乐南边的人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没有可忌讳的!!!就是有人反对我也这样写,难道说句实话还不行吗?

    我当时的脑子还就是成了真空,我又不是没带钱,买她的不就得了,何必要借来写几个字呢?那日下午,当我采访过钱家庄之后,我与载着我的文友刘其安说:“再回去一趟,圆珠笔还没还呢。”我宁愿多跑好几里路,也不失信于人。一支笔在我看来已经不是物品,而是信义与道德。当然,对于此处居民(不仅这一个庄,凡是与潍县、寿光离得近的都差不多)我的感受更强烈了。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2、我在大门外喊了一大会儿,里边光有声不见人,后来,才看到一个光着脊梁跛了一条腿的男子出来开门。我问支书、主任,他说:“支书是个大学生,在城里住,主任在镇上住着。”我说:“那总得有个副主任吧?”答曰:“副主任叫于怀德,在南边住。”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3、村委大院。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4、寻到一条东西街,于怀德就在这条街。突然看到了一条南北胡同,胡同口有枣树,我倒是喜欢这地方。我预料着,这条胡同里肯定有戏。(让我猜中了)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5、靠山吃山,胡同两边都是孤山青石。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6、上车时,给文友本家弟刘其安打手机,他也到了九级村。我做东,要了几个菜,饭后,由店主于怀庆做向导去看“凉湾”。记得刘其安博客里曾有凉湾的故事。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7、这一家主人挺会打扮。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8、原来“凉湾”在马路以东。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样子。于怀庆告诉我,为啥叫凉湾?水很深,扎下去水很凉。但这个凉湾从未淹死过孩子。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19、于怀庆说,西边有个“跌簸箩子”,我想与马路边的这个涵洞也许有点儿关系吧 ?当然了,我只是猜测。现代的涵洞是人工造成的,以前的“跌簸箩子”是自然形成的。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0、左起:文友刘其安、店主于怀庆。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1、8月17日真晴朗!进入7月份以来,这是头一天!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2、再次进入了我“发现”的小胡同。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3、胡同很窄,石墙与土墙显示出这就是村庄的旧时特色。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4、这里有一家,几乎全用石块组合起来的。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5、这就是那座“鹁鹁楼”。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6、注脚不再打了,可见正文。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7、这座楼比山坡那座楼高大的多!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8、这是从北边拍的。楼后还有土墙的痕迹。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29、鹁鹁楼北边大街上,槐树枯死了,旁边又发出一枝,但不旺。每逢见到这样的老槐,我无话可说。因为树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30、想起了村民讲的另一棵老槐树,他们说,就在鹁鹁楼那个院子里,我当时没在意,再一次返回去看。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31、从北边再拍小胡同。



(村庄故事)朱刘街道九级村采访札记(上)                     32、老槐树倒下了,不知多久了!想起了两个字“风水”。


                 

      附:我的视频《老刘的博客情》
http://www.clcmw.com/spcl/spcl.asp?pdid=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