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2011-05-26 20:22:56)
标签:

昌乐县

尧沟镇

宝城街道

赵家埠头

赵氏族人

系出元裔

族谱

墓地

石碑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刘福新

 

此文既不是散文,也不是地方志,只能算作一篇粗糙的采访说明,这样的文章用不着润色,说明采访的大致经过就行了,越润色越失真——题记。

 

既然前篇引用了本县文友朱彬占先生关于赵家埠头的文章,这一篇不再重复,只将本人在采访中遇到的人和事略略道来。

七十一岁的赵德泰老人与我一前一后,不几步就到了保存赵氏族谱的赵来瑞大哥的家,原来赵来瑞的大门与赵德泰所住的南北胡同斜对面。恰好赵来瑞在家,略略寒暄几句,便开始拍照。赵氏族谱封面呈暗黄色,纸张不知道是什么纸,有些年载了。我一边拍一边问,配合得十分默契。因为我从赵德泰老人那儿听到村西曾有墓田,有石人、石猪、石羊等,出于好奇,也出于对古迹的重视,我又对赵来瑞大哥提出要看一看,他们说,早就没了。我说,没了不要紧,看看遗址吧。他们告诉我,在变压器屋子那个地方。已经晌午了,赵来瑞大哥(比我仅年长四岁,就叫大哥吧)想带我去寻,但要接孙子,委实犯难。我说我自己去吧,可别耽误了您接孙子。

村西头有条笔直的南北路,可能北边就是梁庄,这一说,让我想起一件事,在德州工作的网友“昌乐阎”,曾给我留言,说他是梁家庄,我回复说,我的二姨子就是梁家庄。昨夜我看到他在评论栏里的帖子,说常从赵家埠头村路过,看来我是误解了,我将乔官镇的梁家庄误认为尧沟的梁家庄了。

南行不久,路东一座豪华敞亮的大门前,有一青年。我停车询问赵氏祖坟所在地。青年指着前面(南)的一辆车,就在那个地方。还说他小时候常到墓田里玩耍,石猪高,他爬不上去,一次次跌下来。谈话间,他偶然提到了他的舅舅是李良成,我说,那你姥姥家是常庄了。我与李良成曾是南郝公社官庄联中的同事,大概1975年秋,兼任会计的李良成患病,我作为主持工作的校领导骑着自行车到过常庄。

拍下了那辆车附近景物后,折入一条东西大街。心里老想着“变压器屋子”,直到走到街中心,老伴提醒我,那不是变压器屋子吗?一回头,果然有个变压器屋子,既然已经走过了,就用远焦拍吧。我觉得赵来瑞大哥与这个青年人说的都没有错,赵氏墓田规模不小,变压器屋子可能是墓道大门,而搁车的地方以及大路都属于墓地范围。

还是老挂念那个赵氏谱碑,记得他们说在村南头。到了村南那条大街,有个很有意思的大门,说是有意思,是说大门口外摆着许多石凳样的东西。几个年轻人正要上车,说石碑就在树底下。细细寻找,树下哪儿有啊?正在此时,我拍摄的那个大门里走出一位老者,我连忙趋近搭讪。老者已经八十有三,虽然身子有些佝偻,但身板还算结实。原来石碑就在一条大沟的北崖上,附近遍布垃圾,石碑被一丛树枝遮住了一半。无论如何,总算找到了,总算拍下来了。

应该说,到此为止,我的采访就完成了,但令我兴奋的是,好多往事从这位八十三岁的赵氏村人介绍了出来。他指着路边的大棚说,这里原来有座庙,和别的庙不一样。我当然明白是一座蒙古传统的庙,老人不愿意明说,我也不好多问。他又指着路东一条大沟说,我们这个庄就是这条沟还是原来的模样,这条沟早先是盐道,从这沟里爬上来,拐个弯往西南。

说起盐道,可能许多读者不明白,中年人甚至六十岁左右进入老年行列的人也不一定明白,古代的盐在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盐商在古时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盐道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曾多次撰文,说明为何以前的盐道、驿道都在深沟里,那是时代的局限,谁家好好的土地当做道路使用?后来,当我沿着这条南北路进入傅家埠头村,我忽然悟到,这条经过赵家埠头村前的盐道拐了个弯以后,进入傅家埠头地界了。

八十三岁的赵氏老者还告诉我,路西原来是个很深的“湾”,湾里有大鱼。他比划着说很大很长的呀,捞上来一家人满够吃的。我这人天生好奇,随即问了两个问题。“原来的盐道就到这个大湾吗?”“湾里的水是从哪儿流过来的呀?”老人一一作答,原来盐道遇到了这个大湾才拐弯朝了西南方向,可见这个大湾年代很久了,与盐道相始终。而这大湾里水是从东边流过来的,东边有许多水沟——也可以说是小溪了。几条水沟流到这里存住了,鱼儿也就在这湾里生长繁衍了。由此可知,以前此地的环境相当不错,只是后来断绝了水源,沟还在,水草和鱼虾都成了历史的记忆。若不是有这些老人在,这赵家埠头以往的辉煌谁能记得?可见老人就是一部地方史志,特别是像这位有着良好记忆力的老人。

 

据地方资料,也据我亲自询问到的情况,赵家埠头村又分为“前赵”和“后赵”。我刚进入的是后赵,石碑所在的那条大沟是前赵。

另外,我记录的那几句话找到了,是记在刚拿到的一本《昌乐传媒》里了。赵家埠头村民绝大多数姓赵,除此以外,还有田、杨两姓。我刚进村时就打听有哪些姓氏,这是我采访的重要一环。一群中青年七嘴八舌与我讲,田姓是来走姥姥家,后来住下了。杨姓属于驻村干部,后来在前赵落户,杨姓的老家在青州。期间,有人说是还有王姓,引起其他村人老大不满,纷纷反对说:“那是住丈人家,不算不算!”看来,很多村子的风俗,“闺女女婿倒插门”永远是程度不同地受到歧视的,重男轻女思想的流毒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肃清。当然了,听他们讲,姓王的已经不在此处居住了,但我想王姓在这里曾居住过,总算一段短暂的历史吧,不可随意抹去的。

最后我要补充的是昌乐二中有两任校长赵来春和赵丰平都是赵家埠头人。赵丰平为昌乐二中现任校长。

 

                              2011年5月26日下午完成草稿

 

附图片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给赵来瑞大哥留影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赵氏族谱封面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赵氏族谱第一页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增修族谱序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嗣修族谱叙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这一页是最重要的一页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赵来瑞说,许多人不懂古文,这是翻译的白话文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这一页是赵光辉续谱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给两位赵家埠头赵氏族人拍照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远处可能就是梁庄,又称梁家庄。以后再去拍照。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路东的青年人说南边存放车辆的地方就是赵氏墓地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赵氏墓地的遗址就在这周围了,包括这条南北路附近路面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回拍变压器屋子,因为两位老者提到了这个地方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前赵村前街,石碑就在这附近,可车里的青年人没指给我看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八十三岁的赵氏村民说赵氏谱碑就在这里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石碑周围是垃圾,碑文一部分被树枝遮住了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碑文中间已经很模糊了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吾族系出元裔”很清晰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听说碑文缺了一个字,是马蹄子踢没了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八十三岁的赵氏族人指着路边的大棚说,这里原来有座庙,和别的庙不一样。我当然明白是一座蒙古传统的庙,老人不愿意明说,我也不好多问。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他又指着路东一条大沟说,我们这个庄就是这条沟还是原来的模样,这条沟早先是盐道,从这沟里爬上来,拐个弯往西南。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八十三岁的赵氏老者还告诉我,路西原来是个很深的“湾”,湾里有大鱼。他比划着说很大很长的呀,捞上来一家人满够吃的。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这条南北路南边不远就是傅家埠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