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2011-03-30 21:13:37)
标签:

南寨历史故事

南寨现代故事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南寨风云录

 

            刘福新

 

 

杨徐村外甥(叔家二妹的长子)3月24日婚事,3月23日上午,我这当舅舅的乘公交3路车去贺喜。杨徐不靠公路,需穿过南寨村和小丹河河滩。

南寨,行政原属南郝镇,今属城南街道,离我村小埠前仅三里,村间亲戚古来绵迭,瓜葛众多。

这个村庄,明初,姜姓由山西太原迁来立村,说来也不是很古老,但是南寨与相邻的北寨却有一段久远的历史风云。

《昌乐县志》载“汉高祖(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冬十月,韩信击楚军,杀龙且于潍水,尽定齐地,邑归于汉。”

当年韩信率军从旧营陵(即昌乐)过境,留下了韩信、晾甲池(今前池子、后池子)、南寨、北寨等村名。

当时,韩信曾在南郝镇(今城南街道)境内整军备战,将左右两军置于小丹河西岸,从而留下了南寨和北寨的村名。

 

南郝镇曾被描述为“东边山岭,西边洼,中间挟着麻岗砂”。麻岗砂起自七里沟,途径南北寨,边下、小埠前,然后绵延南去,直到鄌郚一带。自我记事起,南寨南侧有一很陡很陡的崖,俗称“南寨大崖头”,这个大崖头,青年人不知道,可苦了大崖头南边村庄推车挑担的庄户人。但凡丁壮到昌乐县城推木料、粮食、煤炭,家里的老婆孩子拿着长长的绳子,在大崖头下边等候,如果没有拉车的,车子是很难推上去的。

大崖头以东,后来修了座水库,迄今在当地水库的名称叫法不一,有的叫岳家河水库,有的叫南寨水库。记得修水库的1959年夏天,电闪雷鸣,霹雳交加,我村有一年老村民避雨时被雷电击死。村民迷信,认为遭到了天谴,致使其后代也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其实那一家人很善良,从未有过劣迹。其后代也是与人为善,和睦乡里。还有,修水库时曾发掘出一些古墓以及青铜剑、戈矛等古代贵族配器和军人兵器。

小时候,昌乐县境内最早的公路是从故乡小埠前村子中间穿过,迤逦北行,沿途穿过边下街,至南寨。那条旧公路如今仍有影迹。我不明白旧有的公路为何大多数从村中间经过?可能基于村民方便吧?但从南寨村南这一段来说,我猜测是有意地避开那个很陡的崖。

上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改修的公路虽然比较平缓了,但还有一段很长的漫坡,还是比较难行,因此这里发生的车祸也多。

不知道何年何月,原南郝镇的粮所迁到了南寨村西,当地人不叫“南郝粮所”,却称其为“南寨粮所”。南寨不是公社以及后来的乡镇驻地,却因了这个粮所分外著名。

我任教的地方在镇境西北面,从南寨粮所西边折入一条很远很远的田间小路,可以省却许多里程,因为那条小路是一条斜路。这条长长的斜路对我来说,记忆格外深。1976——1981年,我曾在昌乐十三中(驻南郝,高中建制)担任体育教师,冬季我带着运动员长跑,从南郝出发,到南寨粮所后,折进这条斜道回返。说到那时候,全校就我一个体育教师,还兼着团总支委员和副班主任,带着田径、篮球、排球队,够苦了!冬季,寒风刺骨,耳朵冻得淌脓水,整个冬天就不曾痊愈过。凡是全县田径等比赛,学生运动员需要带着粮食到粮所换粮票,常常是我带着学生去的。所以这个南寨粮所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是深刻的。

(删除一大段)

南寨,有一个忘恩负义的学生王某,说起来让我伤心。这个学生是我竭力推荐当了民办体育教师的。可他从未给我写过一封信,也从未到我家探望过。这些也倒罢了。2002年,我带着刚出版的散文集《月下小品》,到了他负责的边下联小,首先赠送了两册,留下了五册。当然了,留下的五册是收费的。可迄今为止,那五册书钱还没有给我。网友可能以为我小气,不就是五本书吗?可您不知道,我那时候出书太困难了,是让朋友作担保到银行贷款出书。我已经白送两册了,百十块钱的书钱,学生王某还不给,也太不像话了。大前年赶方山庙会,遇到了几个同乡老师,他们说起这个南寨王某来,简直劣迹斑斑!看来,一个人要学坏很容易,尤其是现存的制度。

南寨东面就是昌乐境内著名的小丹河了,小丹河蜿蜒流淌在南寨和杨徐两村之间,有一个很宽的河滩。关于河滩,在我经过时,遇到了一件事,也拍了不少照片,下一篇再述。

 

                                    2011年3月30日210:50完稿

 

 

【图片说明】因是“顺访”,不是“专访”,所拍图片应景而已。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通往南寨村中的一条东西大路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回拍公路边的房屋和大棚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村西头一家新宅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前街沟里树木和鸟巢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一间老屋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村中间一条南北道路,逆光拍摄,南端是水库大坝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村中间一条东西胡同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村中间一条南北水泥街道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东边尽头是一座老屋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东西主街道,遇到了我的一个五服表兄弟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这幅标语说明了农村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村东头毗邻小丹河。从这里下坡。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下坡后,看到了崖上的老树根。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崖下的洞。据说从前有人在洞里居住,也有可能窖藏过鲜地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