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昌乐文化路冬拍杂感

标签:
文化路新人天长地久杂谈图片 |
分类: 昌城衍变 |
想发昌乐县城文化路近拍,从百度搜索自己所发旧文,这一搜不打紧,弄得我眼花缭乱不说,还哭笑不得。如今网络不知道怎么了?见到什么与之有关的就归到自己名下;无关的呢,也划拉到自己网站里了。譬如敝文《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弄到【移动帮助信息网】里去了。敝文《剪朝霞遇两对新人婚宴待客摄影感赋》弄到【董事网创】里去了。敝文《我的图片日记(17——18日)》弄到【婚纱摄影网】里去了。可笑的是,敝文《居处附近的小老板们》弄到【青州家政网】里了。敝文《文化路中段我所熟悉的朋友们》被弄到“福州电脑技术员”的【电脑综合网】上去了。更可笑的是,敝文《昌乐县城南街道河南村的珠宝商们》被弄到【河南省摄影网】里去了。
如今,全世界网站数不胜数,谁先注册就是谁的,我自己的文章却被这些网站覆盖,查不到真正的出处了。敝文就是敝文,敝者,不高也不贵,不雅也不致,你发我也不反对,即使我反对也不管事,但总得像模像样才是,可这些网站为了早一步注册,将我一开始发的博文抢了去,错别字不说,还在其复制粘贴过程中搞得乱七八糟,令我这原作者读了哭笑不得。
也罢也罢,随他们去吧,我懒得与这些人生闲气。
既然今天博文题目是《昌乐文化路冬拍杂感》,“杂感”已罢,只管发图片吧。
今摘录敝文《文化路中段我所熟悉的朋友们》两段如下:
“所谓“文化路中段”,即是南到“孤山街”、北到“利民街”的地段,这是一个中心地段。这里分布着“昌乐五中”(二中的前身,如今是宝都中学)、教育局、建委(如今称建设局)、计委(以计委为主的八大部门,包括科协、地震局等——大家戏谑为“八国联军”,现在,此建筑已经拆除)、体委(现在是“福州商城”)。而最早的“文化路”地名设置,我想主要还是昌乐五中、教育局在这里的缘故吧?
其三,这条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文化路,是一条南北路。符合山东省城市东西为街、南北为路的称呼。不过,这里在不久以后,却成为昌乐县城最早的批发市场,这是路名设置者未能预料的。而商业中心的兴起,与我们这里一位副校长高某有关,他的家属最早在这里开门市部,可说是筚路蓝缕,相当艰难。”
以上两段,想来诸位读者对“文化路”的含义已经比较清楚了,而如今的“文化路”所有的含义已经丧失殆尽,因为几乎没有一点儿“文化”氛围了,以后改一个什么名字好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既然“文化氛围”没了,只得将“商业氛围”图片发于此。凭心而论,这里的商业氛围还不错。至于此文发布哪些个体经营户的图片,诸位朋友自己看来,正文不赘。
附:昌乐文化路图片如下
这个楼房和西边的“小商品城”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建筑,由原来的汽车站大院改建的。说到汽车站,我这里添加几句话:汽车站从这里迁到恒安街中医院东侧以后,去年又迁往昌盛街东首了。二十年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