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010-11-18 23:10:47)
标签:

四图村

名称由来

民国时期

教育家

孙魁南

分类: 昌乐村影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压题图片:民国时期教育家孙魁南先生的二儿媳)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刘福新

 

 

四图村,行政原属城关公社,后属城关镇、昌乐镇,如今隶属昌乐开发区,因为现在的昌乐开发区与宝城街道是以胶济铁路为界。宋元之际,图姓立村。立村人排行老四,故名四图。

也许很多人,包括在昌乐县城居住的人也不知道四图村在哪儿?因为四图村早就与县城融为一体,从外表很难寻出这个村庄了。

四图村位于铁道以北,方山路以东,它的南边原为昌乐盐运站,今为新建小区“艳阳天”;东边与西尖庄毗邻,原来两村之间尚有一片田地,如今只隔一个学校“尖庄小学”了,清晰的界限已很难分,只有老人还能说出大概。幸好它的北边依然如旧,有一条东西小路蜿蜒于村庄与果园之间,透过果园,可以隐隐望见中国宝石城的新式建筑物。说到西边,早已修建了一条马路,即是方山路之北端,与309国道(俗称“王潍路”)相交。但四图村究竟原来向西延伸到何处,却不知晓。如今只能从方山路以东的三条比较隐蔽的街道进入四图村里。

说到四图村,我感受颇深,因为2008年我在县政协文史委编撰《昌乐一中70年》时,经我之手了解和编辑了许多材料,而这些材料有许多内容是涉及到四图村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以前曾到四图拍过照片,112日下午,我又一次到了四图村,从前街一直走到后街,又有了可喜的探索。

说起可喜的探索,主要是遇到了民国时期教育家孙魁南的后人家眷,此一喜对我来说真是非同小可。

为了让读者了解四图村 孙魁南先生,兹将孙魁南先生行迹略述如下:

《昌乐一中70年》一书,第一编即《历史编》,本人忝任主笔。这一编中好多地方都提到了孙魁南这个人物。编辑部撰写的《定址吴家池子》一文有如下描述:

“校舍建筑委员会由总务、材料、工程三股组成,参加者皆是学有专长之士,如孙魁南是国立山东大学土木工科毕业,曾任山大土木工科助教,来昌中后任路北分校教导主任。从19457月起,他任校舍建筑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建筑工程师。”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迁往台湾居住的昌乐一中老校友张来禧在其《路北分校回忆》中写道:

“赵主任(赵世法,字理卿——笔者注)又延聘近在咫尺的商家庄小学校长孙文灿(即孙魁南的字)老师任教导主任,孙老师是附近的四图村人,山大土木工程系毕业。”

“教务主任孙文灿老师,附近之四图村人,山大土木工程系毕业。抗战军兴,为妻小不忍离家,而委屈于商家庄小学,教学成绩出众,该校六年级学生提前教至初二才有的小代数,可见一斑。胜利后(指日本投降——笔者注),兴建吴家池子校舍,他是重要设计监造者,直到现在在该批校舍只是有点旧,却依然屹立如初,现在为昌乐第一中学,是山东省重点中学之一。”

《宗汝农被害真相》一文中,担任主笔的鄙人曾多方搜索有关资料,当叙述到宗汝农等人被诬“共党嫌疑”残杀之前,有一个叫王洪亮的“党棍”、“流氓”,此人是个典型小人、伪君子,与校长赵世法争权,与教导主任孙魁南不和。“而孙魁南性格刚烈,朴实厚道,为人所敬,所以两人虽然都是城关镇四图村人,乡里乡亲,却积怨甚深。”

“王洪亮兽性发作,强奸了一位青年妇女,受害者恰是宗汝农所教的一个女生的表姐。宗汝农得知此事,异常愤慨,当即找到赵世法,强烈要求处理王洪亮。他忿忿地说: ‘王洪亮白披了一张人皮,畜类不如!现在学生都知道这事,影响很坏,不处置王洪亮,天理难容!”

“孙魁南也义愤填膺,找到赵世法,力主处理王洪亮。”

“值得一提的是,宗汝农等被捕以后,孙魁南要去保释。孙的亲朋故旧和同事极力阻拦:‘你自己保住命就不错了,还顾得上他们?’孙魁南扼腕长叹,若非亲朋劝阻,孙魁南亦难逃厄运,必遭陷害。”

从以上史事说明,四图村的孙魁南的确是一位才气横溢、人品出众的卓越教育家。在编撰《昌乐一中70年》的日子里,这个老先生的印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今年112日下午,我从四图村南进入了一条南北街道,当打听一位中年男子该村有哪些姓氏时,我提到了孙魁南,说来也巧,有一位妇女从大门出来,自言是孙魁南老先生的二儿媳妇。让我格外高兴的是,他们家还保留着孙魁南的照片。不过,照片是以后放大的,我翻拍很困难,好在我一直在用“浮头捎坡”软件处理图片,经过我的技术处理才得以看清晰。更让我欣喜的是,我发现了相框后边的挡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字,竟然是孙魁南老先生的笔墨真迹。(见图片)

毕竟我也年过花甲,眼睛累了,就此打住。许多有关四图村的轶事附在照片下面吧。正文不赘。

                                2010年11月1823:19完成草稿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这里是四图村西南角,有一条南北街道通往村里。西面有一片可耕地。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从西往东的第二条南北街道,我曾询问过这家(右边大门)的主妇,四图村与西尖庄的分界在哪儿?她告诉了大体位置。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3、这条街道还属于四图村,再往东就是西尖庄了。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4、从这条南北街道进入四图村。街道东侧有一面墙,我踩着一堆沙子拍摄下了西尖庄小学校院。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5、远处就是那堆沙子和学校围墙。实际上,如今两个村就是以这道墙为界。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6、今年112日下午,我从四图村南进入了一条南北街道,当打听一位中年男子该村有哪些姓氏时,我提到了孙魁南,说来也巧,有一位妇女从大门出来,自言是孙魁南老先生的二儿媳妇。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7、孙魁南先生的二儿媳告诉我,孙家故宅就在现在宅院东边五六米处,就在街道东边这座水泥房屋和大街上。他们现在居住的宅院是后来新建的。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8、四图村的孙魁南的确是一位才气横溢、人品出众的卓越教育家。在编写《昌乐一中70年》的日子里,这个老先生的印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格外高兴的是,他们家还保留着孙魁南的照片。不过,照片是以后放大的,我翻拍很困难,好在我一直在用“浮头捎坡”软件处理图片,经过我的技术处理才得以看清晰。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9、更让我欣喜的是,我发现了相框后边的挡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字,竟然是孙魁南老先生的笔墨真迹。(见上面图片)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0、四图村中街(原村委那条街道)一条南北胡同。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1、这里原是四图村村支部和村委。现在的牌子摘去了,可能搬迁了。这所宅院曾是一个民用去也所在地,我边下街的外甥就曾经过我的介绍来这里打过工。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2、中街,西面与方山路相交。(逆光拍摄)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3、中街一瞥。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4、一条南北胡同。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5、四图村后街。一条东西小路直通方山路和西尖庄。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6、放学的学生和骑车的妇女。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7、四图村后的果园里有一条小路。这两个学生从这里回家。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6、一位少妇归家。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7、我为何屡屡拍摄四图村北边这条路?只有这里尚保持原来模样了。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8、这一片小树林就是四图村与西尖庄的分界线。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19、朝西拍。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0、后街西段有一家企业。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1、这里是方山路进入四图村后街的通道。原来我拍的那家企业叫做“华东家具”。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2、四图村后街对面的街道(隔着方山路)。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3、四图村中街。原村委就在这条街道路北。(见图11)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4、还是中街。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5、这里是四图村前街。以前我经常从这里进入西尖庄走朋友张存道家。每逢大年初四我都从这里经过,迄今已经23年了。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6、同上。


(村史述略)采访“城中村”——四图村纪实
       27、四图村南边的“艳阳天小区”,这个地方无疑地有四图村大量的土地。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大约就在这条路东段,在一片田地里,有一个小小的村落,不到十来户人家,我询问过,有人答曰:“也叫四图村,是新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