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二十七)

标签:
聊斋志异艰涩字句二商篇大商薄情吝啬二商不遵阃教人品有异杂谈 |
分类: 聊斋浅解 |
【全文】莒人商姓者,兄富而弟贫,邻垣而居。康熙间,岁大凶,弟朝夕不自给。一日,日向午,尚未举火、枵腹蹀踱,无以为计。妻令往告兄,商曰:“无益。脱兄怜我贫也,当早有以处此矣。”妻固强之,商便使其子往,少顷空手而返。商曰:“何如哉!”妻详问阿伯云何,子曰:“伯踌躇目视伯母,伯母告我曰:‘兄弟析居,有饭各食,谁复能相顾也。’”夫妻无言,暂以残盎败榻,少易糠秕而生。
【部分艰涩字句注释】
1、【原文】莒人商姓者,兄富而弟贫,邻垣而居。康熙间,岁大凶,弟朝夕不自给。一日,日向午,尚未举火、枵腹蹀踱,无以为计。妻令往告兄,商曰:“无益。脱兄怜我贫也,当早有以处此矣。”妻固强之,商便使其子往,少顷空手而返。商曰:“何如哉!”妻详问阿伯云何,子曰:“伯踌躇目视伯母,伯母告我曰:‘兄弟析居,有饭各食,谁复能相顾也。’”夫妻无言,暂以残盎败榻,少易糠秕而生。
【译文】山东莒县有一姓商的人家,哥哥富裕弟弟贫穷,兄弟俩只隔一堵墙。康熙年间,遇到大荒年,弟弟家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天,到了午饭时,还没有粮食下锅,商家老二空着肚子踱来踱去,没办法可想。妻子让他去哥哥那儿告借,商家老二说:“没用的,若是兄长可怜我贫苦,应该早就来帮我了。”妻子坚持让他去,商家老二就让儿子去了。一会儿,儿子空手而归。商家老二说:“你看,(我说的)怎么样呀?”老二的妻儿问儿子,你伯父是怎么说的呀?儿子说:“伯父犹犹豫豫地看伯母,伯母对我说:‘兄弟分居,各人吃各人的,谁还顾得上谁呢?’”商家老二与妻子相对无言,暂时将一些残破的坛坛罐罐旧床旧桌椅之类统统卖掉,换一些带着外壳的粗粮赖以活下来。
【注释】
■枵腹蹀踱:空着肚子踱来踱去。枵音xiāo ,阴平。空虚,例如有一成语叫“枵腹从公”,意即“饿着肚子办理公务”。现在这样的人很少了,但我就有过,那足足写一篇报道了。
2、【原文】既醒,异之。以重直啖第主,始得就,果发得五百金。从此弃贱业,使兄弟设肆廛间。侄颇慧,记算无讹,又诚悫,凡出入一锱铢必告。二商益爱之。一日泣为母请粟,商妻欲勿与,二商念其孝,按月廪给之。数年家益富。大商妇病死,二商亦老,乃析侄,家资割半与之。
【注释】
■
■
■
■
3、【原文】异史氏曰:“闻大商一介不轻取与,亦猖洁自好者也。然妇言是听,愦愦不置一词,恝情骨肉,卒以吝死。呜呼!亦何怪哉!二商以贫始,以素封终。为人何所长?但不甚遵阃教耳。呜呼!一行不同,而人品遂异。”
【译文】异史氏(蒲松龄自称)说:“听说商大一丝一毫的东西也不轻易给别人或取之于人,算起来也是个洁身自好的人。然而惟老婆的话是听,糊涂昏聩不敢说一句话,忽视骨肉之情以至如此,终于以吝啬而死。唉!又有什么奇怪的呀!商家老二开始时一贫如洗,到后来成了富户。他的为人又什么长处呀?只是不样样都听老婆的话罢了。唉!人的行为有所不同,人品就大不一样了。
【注释】
■猖洁自好:洁身自好。猖音 chāng ,阴平。有二义,一为“猖狂”,二为“猖獗”,这里取“猖獗”的引申义“倾覆”、“全部”。也就是“太洁身自好了”、“洁身自好过头了”。
■恝情骨肉:忽视骨肉之情。恝:音 jiá ,阳平。不理会,不在意。例如“恝置”,就是“置之不理”的意思。此句“恝情骨肉”意即“对于兄弟和伯侄间的骨肉之情毫不在意,太薄情了。
■素封:不以官致富的人。
■阃教:此处引申为老婆话。
【文辛叹曰】纵横数千年之经验教训,老婆话一般不可听;尤其伦理殆尽的今天,在家庭事务中,老婆话更不可听。但那些素质高的女人例外。可偌大中国,素质高的女人能有几何?即使许多有知识的女人,在家庭事务中也常见到昏聩的。
疏远婆家父母兄弟妯娌侄子侄女,而一门心思地向着娘家人,将丈夫监视如犯人,唯恐婆家的任何人弄走自己的东西,挺好的事情都被这些婆娘搞坏了。尤其现代社会,某某党极力提高妇女地位,致使很多妇女不知道天高地厚。所以不听老婆话者真是难能可贵了。我就做不到这一点,1971年春,父亲盖房,我给了父亲10元钱(那时候工资仅仅是29、50元),不知怎么被妻子知道了,又是寻死又是觅活,抱着不到一岁的大儿子回娘家不归了,幸亏岳父还不是糊涂的主儿(这一点我终生难忘),最后还是被我叫回来了。……1986年正月初二,已经和叔父说好要回家伺候妹夫的,也是与妻子说好了的,但不知我的婆娘为何临时改变了主意,就是不回老家了,弄得我也没法回老家,这是我一辈子的惭愧哪!而每年看望岳父,她怎么也得要我去,尽管我五六十岁了,一次也不放过我,去给她“增光添彩”,以满足她那虚荣心。有妻如此,奈何奈何?!
但说句实在话,我老刘家,她们叔伯妯娌四人(同胞兄弟二人,堂兄弟二人),我家婆娘还是最好的一个。也许那三个弟媳妇都叫她嫂子吧?也许跟着我这当教师的学了些见识吧?也许岳父岳母还不那么昏聩吧?总之,比那三位要好多了。
弟媳是个“皮笊篱不漏汤”,一言难尽。但弟媳又比那两个堂弟媳(叔父家的弟媳妇)好的多,那两位简直没法说。倘若一说,我也成了婆婆妈妈了,所以不说也罢!
有时候,我就想,圣人说的“惟女子小人难养也”一点儿也不错,不是小看妇女,实则女人生理心理而致。俗话说的“头发长见识短”,也是形容得很确切的。
优秀女子不是没有,我也亲闻目睹过,譬如我们昌乐二中有个女教师(恕不将姓氏打上),好多人(包括男人女人)都评论说:“某某行为举止真大度,具有男子汉大丈夫气!”我当然也看到了,非常同意大家的看法。可是这位女教师的丈夫(也是教师)却猥琐不堪,吝啬的要命,这个男人的行止也可写一部中篇小说。所以我就想,这一对真是怪了,阴阳倒置了。
但从绝大多数妇女来讲,却是令人不敢恭维的。其行止宛如商大的老婆,甚至毫不逊色。
从此篇中,我们看到商大是抱着深深的内疚而死的,所以才在死后托梦给弟弟商二说: “余惑于妇言,遂失手足之义。弟不念前嫌,增我汗羞。所卖故宅,今尚空闲,宜僦居之。屋后篷颗下,藏有窖金,发之可以小阜。使丑儿相从,长舌妇余甚恨之,勿顾也。”你看商大嘱咐弟弟“不要看顾嫂子“,该是多么恨他的老婆!
我还看到现在有许多妇女,对待自己娘家的亲戚,譬如称呼自己姑妈和姨母的外甥,那真是没说的,而对待叫自己伯母和婶母的侄子侄女可就大相径庭了,殊不知“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哪能赶得上自己的侄子侄女?
另外,如今是计划生育,独生子、独生女基本覆盖全国大多数家庭了,作为女人,百年之后,坟土一堆,年上节上,谁给你扫墓祭奠?我想大多数还得侄子吧?你那外甥有自己的先祖,焉能大老远跑到你坟头耶?不用说别人,就说我与我表哥吧,我们都是“没娘孩子”,可是我爷爷在许多事情上是偏向我表哥的,这连我表哥也看的出来,可是爷爷生前都是我侍奉,故世后,年年是我到他老人家坟头祭拜。我写了那么多稿子,发表了那么多文章,都是歌颂祖父的,只是因为要说明这一件事,才不得不说耳。
当然了,如果是博爱,那当然好,不论亲疏,关爱普天下的人,但这就不是我在读蒲松龄《二商》之后感受的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