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二十七)

(2010-08-26 17:14:03)
标签:

聊斋志异

艰涩字句

二商篇

大商

薄情吝啬

二商

不遵阃教

人品有异

杂谈

分类: 聊斋浅解

     《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二十七)

 

        《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二十七)

 

               刘福新

 

 

                                  二商(篇)

 

【全文】莒人商姓者,兄富而弟贫,邻垣而居。康熙间,岁大凶,弟朝夕不自给。一日,日向午,尚未举火、枵腹蹀踱,无以为计。妻令往告兄,商曰:“无益。脱兄怜我贫也,当早有以处此矣。”妻固强之,商便使其子往,少顷空手而返。商曰:“何如哉!”妻详问阿伯云何,子曰:“伯踌躇目视伯母,伯母告我曰:‘兄弟析居,有饭各食,谁复能相顾也。’”夫妻无言,暂以残盎败榻,少易糠秕而生。
    里中三四恶少,窥大商饶足,夜逾坦入。夫妻警寤,鸣盥器而号。邻人共嫉之,无援者。不得已疾呼二商,商闻嫂鸣欲趋救,妻止之,大声对嫂曰:“兄弟析居,有祸各受,谁复能相顾也!”俄,盗破扉,执大商及妇炮烙之,呼声綦惨。二商曰:“彼固无情,焉有坐视兄死而不救者!”率子越垣,大声疾呼,二商父子故武勇,人所畏惧,又恐惊致他援,盗乃去。视兄嫂两股焦灼,扶榻上,招集婢仆,乃归。
    大商虽被创,而金帛无所亡失,谓妻曰:“今所遗留,悉出弟赐,宜分给之。”妻曰:“汝有好兄弟,不受此苦矣!”商乃不言。二商家绝食,谓兄必有一报,久之寂不闻。妇不能待,使子捉囊往从贷,得斗粟而返。妇怒其少欲反之,二商止之。逾两月,贫馁愈不可支。二商曰:“今无术可以谋生,不如鬻宅于兄。兄恐我他去,或不受券而恤焉,未可知;纵或不然,得十余金,亦可存活。”妻以为然,遣子操券诣大商。大商告之妇,且曰:“弟即不仁,我手足也。彼去则我孤立,不如反其券而周之。”妻曰:“不然、彼言去,挟我也;果尔,则适堕其谋。世间无兄弟者,便都死却耶?我高葺墙垣,亦足自固。不如受其券,从所适,亦可以广吾宅。”计定,令二商押署券尾,付直而去。二商于是徙居邻村。
    乡中不逞之徒,闻二商去,又攻之。复执大商,榜楚并兼,梏毒惨至,所有金资,悉以赎命。盗临去,开廪呼村中贫者,恣所取,顷刻都尽。次日二商始闻,及奔视,则兄已昏愦不能语,开目见弟,但以手抓床席而已。少顷遂死。二商忿诉邑宰。盗首逃窜,莫可缉获。盗粟者百余人,皆里中贫民,州守亦莫如何。
    大商遗幼子,才五岁,家既贫,往往自投叔所,数日不归;送之归,则啼不止。二商妇颇不加青眼。二商曰:“渠父不义,其子何罪?”因市蒸饼数枚,自送之。过数日,又避妻子,阴负斗粟于嫂,使养儿。如此以为常。又数年,大商子卖其田宅,母得直足自给,二商乃不复至。后岁大饥,道殣相望,二商食指益繁,不能他顾。侄年十五,荏弱不能操业,使携篮从兄货胡饼。一夜梦兄至,颜色惨戚曰:“余惑于妇言,遂失手足之义。弟不念前嫌,增我汗羞。所卖故宅,今尚空闲,宜僦居之。屋后篷颗下,藏有窖金,发之可以小阜。使丑儿相从,长舌妇余甚恨之,勿顾也。”既醒,异之。以重直?第主,始得就,果发得五百金。从此弃贱业,使兄弟设肆廛间。侄颇慧,记算无讹,又诚悫,凡出入一锱铢必告。二商益爱之。一日泣为母请粟,商妻欲勿与,二商念其孝,按月廪给之。数年家益富。大商妇病死,二商亦老,乃析侄,家资割半与之。
    异史氏曰:“闻大商一介不轻取与,亦猖洁自好者也。然妇言是听,愦愦不置一词,恝情骨肉,卒以吝死。呜呼!亦何怪哉!二商以贫始,以素封终。为人何所长?但不甚遵阃教耳。呜呼!一行不同,而人品遂异。”

 

                 《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二十七)

 

 

【部分艰涩字句注释】

 

1、【原文】莒人商姓者,兄富而弟贫,邻垣而居。康熙间,岁大凶,弟朝夕不自给。一日,日向午,尚未举火、枵腹蹀踱,无以为计。妻令往告兄,商曰:“无益。脱兄怜我贫也,当早有以处此矣。”妻固强之,商便使其子往,少顷空手而返。商曰:“何如哉!”妻详问阿伯云何,子曰:“伯踌躇目视伯母,伯母告我曰:‘兄弟析居,有饭各食,谁复能相顾也。’”夫妻无言,暂以残盎败榻,少易糠秕而生。

【译文】山东莒县有一姓商的人家,哥哥富裕弟弟贫穷,兄弟俩只隔一堵墙。康熙年间,遇到大荒年,弟弟家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天,到了午饭时,还没有粮食下锅,商家老二空着肚子踱来踱去,没办法可想。妻子让他去哥哥那儿告借,商家老二说:“没用的,若是兄长可怜我贫苦,应该早就来帮我了。”妻子坚持让他去,商家老二就让儿子去了。一会儿,儿子空手而归。商家老二说:“你看,(我说的)怎么样呀?”老二的妻儿问儿子,你伯父是怎么说的呀?儿子说:“伯父犹犹豫豫地看伯母,伯母对我说:‘兄弟分居,各人吃各人的,谁还顾得上谁呢?’”商家老二与妻子相对无言,暂时将一些残破的坛坛罐罐旧床旧桌椅之类统统卖掉,换一些带着外壳的粗粮赖以活下来。

【注释】

■枵腹蹀踱:空着肚子踱来踱去。枵音xiāo ,阴平。空虚,例如有一成语叫“枵腹从公”,意即“饿着肚子办理公务”。现在这样的人很少了,但我就有过,那足足写一篇报道了。

 

2、【原文】既醒,异之。以重直啖第主,始得就,果发得五百金。从此弃贱业,使兄弟设肆廛间。侄颇慧,记算无讹,又诚悫,凡出入一锱铢必告。二商益爱之。一日泣为母请粟,商妻欲勿与,二商念其孝,按月廪给之。数年家益富。大商妇病死,二商亦老,乃析侄,家资割半与之。
    【译文】商家老二梦醒,颇感诧异。出高价才买下侄子已经卖掉的房屋。果然从院中挖出五百两银子。从此不再干那卖烧饼的营生,让兄弟俩(商家老二的儿子和侄子)在街上开了一家店铺做生意。侄儿很聪明,计算从不出差错,又诚实谨慎,凡是经手的钱财,一分一文都要告诉叔叔。商二更加喜爱侄儿。某一天,侄儿哭诉着给他母亲一些粮食吃(对应商大梦里给商二的嘱咐:“使丑儿相从,长舌妇余甚恨之,勿顾也。”),商二的妻子不想给,商二感念侄儿的孝顺,按月给他母亲粮米。几年之后,商二家更富裕了。商大妻子病死了,商二也老了,让侄子分家另过,把家产的一半给了侄儿。

【注释】

■  以重直啖第主:出高价才买下侄子已经卖掉的房屋。啖,音 dàn ,异体字还有“啗”和“噉”。本意是“吃”,这里是引申义,“用利益引诱人”的意思。譬如成语“啖以甘言”、“啖以私利”等。此句“以重直啖第主”,就是“用高价诱使曾买去侄子房产的主人再卖给他”。也就是用高价使得自己的房屋物归原主。

■  使兄弟设肆廛间:让兄弟俩在街上开了一家店铺做生意。肆:旧指铺子、商店,如酒肆。廛:音 chán ,阳平。旧指临街的商店房屋。

■ 诚悫:诚实可靠。悫音 què ,诚实。

■ 凡出入一锱铢必告:凡是账目出入非常清晰,一分一文都要告诉叔叔二商,决不隐瞒。锱铢:音 zī zhū  。锱:古重量单位,指一两的四分之一。铢:古重量单位,指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有成语曰“锱铢必较”,即是形容太计较了。

 

3、【原文】异史氏曰:“闻大商一介不轻取与,亦猖洁自好者也。然妇言是听,愦愦不置一词,恝情骨肉,卒以吝死。呜呼!亦何怪哉!二商以贫始,以素封终。为人何所长?但不甚遵阃教耳。呜呼!一行不同,而人品遂异。”

【译文】异史氏(蒲松龄自称)说:“听说商大一丝一毫的东西也不轻易给别人或取之于人,算起来也是个洁身自好的人。然而惟老婆的话是听,糊涂昏聩不敢说一句话,忽视骨肉之情以至如此,终于以吝啬而死。唉!又有什么奇怪的呀!商家老二开始时一贫如洗,到后来成了富户。他的为人又什么长处呀?只是不样样都听老婆的话罢了。唉!人的行为有所不同,人品就大不一样了。

【注释】

■猖洁自好:洁身自好。猖音 chāng ,阴平。有二义,一为“猖狂”,二为“猖獗”,这里取“猖獗”的引申义“倾覆”、“全部”。也就是“太洁身自好了”、“洁身自好过头了”。

■恝情骨肉:忽视骨肉之情。恝:音 jiá ,阳平。不理会,不在意。例如“恝置”,就是“置之不理”的意思。此句“恝情骨肉”意即“对于兄弟和伯侄间的骨肉之情毫不在意,太薄情了。

■素封:不以官致富的人。

■阃教:此处引申为老婆话。

 

 

             《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二十七)   

 

 

【文辛叹曰】纵横数千年之经验教训,老婆话一般不可听;尤其伦理殆尽的今天,在家庭事务中,老婆话更不可听。但那些素质高的女人例外。可偌大中国,素质高的女人能有几何?即使许多有知识的女人,在家庭事务中也常见到昏聩的。

疏远婆家父母兄弟妯娌侄子侄女,而一门心思地向着娘家人,将丈夫监视如犯人,唯恐婆家的任何人弄走自己的东西,挺好的事情都被这些婆娘搞坏了。尤其现代社会,某某党极力提高妇女地位,致使很多妇女不知道天高地厚。所以不听老婆话者真是难能可贵了。我就做不到这一点,1971年春,父亲盖房,我给了父亲10元钱(那时候工资仅仅是29、50元),不知怎么被妻子知道了,又是寻死又是觅活,抱着不到一岁的大儿子回娘家不归了,幸亏岳父还不是糊涂的主儿(这一点我终生难忘),最后还是被我叫回来了。……1986年正月初二,已经和叔父说好要回家伺候妹夫的,也是与妻子说好了的,但不知我的婆娘为何临时改变了主意,就是不回老家了,弄得我也没法回老家,这是我一辈子的惭愧哪!而每年看望岳父,她怎么也得要我去,尽管我五六十岁了,一次也不放过我,去给她“增光添彩”,以满足她那虚荣心。有妻如此,奈何奈何?!

但说句实在话,我老刘家,她们叔伯妯娌四人(同胞兄弟二人,堂兄弟二人),我家婆娘还是最好的一个。也许那三个弟媳妇都叫她嫂子吧?也许跟着我这当教师的学了些见识吧?也许岳父岳母还不那么昏聩吧?总之,比那三位要好多了。

弟媳是个“皮笊篱不漏汤”,一言难尽。但弟媳又比那两个堂弟媳(叔父家的弟媳妇)好的多,那两位简直没法说。倘若一说,我也成了婆婆妈妈了,所以不说也罢!

有时候,我就想,圣人说的“惟女子小人难养也”一点儿也不错,不是小看妇女,实则女人生理心理而致。俗话说的“头发长见识短”,也是形容得很确切的。

优秀女子不是没有,我也亲闻目睹过,譬如我们昌乐二中有个女教师(恕不将姓氏打上),好多人(包括男人女人)都评论说:“某某行为举止真大度,具有男子汉大丈夫气!”我当然也看到了,非常同意大家的看法。可是这位女教师的丈夫(也是教师)却猥琐不堪,吝啬的要命,这个男人的行止也可写一部中篇小说。所以我就想,这一对真是怪了,阴阳倒置了。

但从绝大多数妇女来讲,却是令人不敢恭维的。其行止宛如商大的老婆,甚至毫不逊色。

从此篇中,我们看到商大是抱着深深的内疚而死的,所以才在死后托梦给弟弟商二说: “余惑于妇言,遂失手足之义。弟不念前嫌,增我汗羞。所卖故宅,今尚空闲,宜僦居之。屋后篷颗下,藏有窖金,发之可以小阜。使丑儿相从,长舌妇余甚恨之,勿顾也。”你看商大嘱咐弟弟“不要看顾嫂子“,该是多么恨他的老婆!

我还看到现在有许多妇女,对待自己娘家的亲戚,譬如称呼自己姑妈和姨母的外甥,那真是没说的,而对待叫自己伯母和婶母的侄子侄女可就大相径庭了,殊不知“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哪能赶得上自己的侄子侄女?

另外,如今是计划生育,独生子、独生女基本覆盖全国大多数家庭了,作为女人,百年之后,坟土一堆,年上节上,谁给你扫墓祭奠?我想大多数还得侄子吧?你那外甥有自己的先祖,焉能大老远跑到你坟头耶?不用说别人,就说我与我表哥吧,我们都是“没娘孩子”,可是我爷爷在许多事情上是偏向我表哥的,这连我表哥也看的出来,可是爷爷生前都是我侍奉,故世后,年年是我到他老人家坟头祭拜。我写了那么多稿子,发表了那么多文章,都是歌颂祖父的,只是因为要说明这一件事,才不得不说耳。

当然了,如果是博爱,那当然好,不论亲疏,关爱普天下的人,但这就不是我在读蒲松龄《二商》之后感受的范围了。

 

                       注:【文辛叹曰】是我在2002年3月写的,未改一字。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匆草

 

 

                                   《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二十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