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2010-08-09 16:06:09)
标签:

方山庙会

山石厚重方正

寿柏图

感受山情

杂谈

分类: 民风民俗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方山庙会之四

 

                                   刘福新

 

 

    “方山距城二十里边下镇之正东其山横亘顶平如砥四望皆方故名。”  

                               ——《昌乐县续志》卷三《山川志》 

 

           

                                   (一)山石

    “顶平如砥四望皆方”者,公平方正也,山如其名,名如其山。居民得其旨,品格如山。

    如果你细细观察,不难看出,方山的石头厚重,就如这一方水土的居民。自古以来这里流传下一句俚语:“方山顶上滚石头——实打实!”意思是,这一方水土的人格外实在。不瞒大家,我就是山下一个村庄的人,也够实在的了。

 

                                      (二)山松

 

    这里遍植松柏,古木参天,是一处绝佳神仙居住的胜地。据方山庙“柏树碑记”载,原来方山有 1500多株松柏,不知是地方官员的有意安排,还是植树乡民们的独出心裁,或是祠庙老僧的绝密玄机,这1500株松柏,规则地排成了一个硕大的“寿”字。方山庙上面那一大片,是“寿”字的上半部分;方山庙周围的一片,是“寿”字的中间部分;而顺着原来山路故道栽的那两大溜,则是“寿”下面的“寸”字;而位于西山坡的五株柏树,是“寸”字中的那个小点儿,真是惟妙惟肖,令人赞叹。方山是一座寿山,这幅硕大的“寿柏图”,比青州云门山上那个摩崖“寿”字,不是更富有想像和传奇色彩吗?为保护寿柏,南郝镇政府(今城南街道)在旁立碑为记,且用钢筋护栏,可谓善举。(这一段取自网络,略有删节和修改)

 

                                       (三)山情

 

   登山期间,遇到了许多动情的画面,特别是孙女搀扶着祖母下山的那个画面,令我不禁赞叹有加。

 

                                                        2010年8月9日16:47匆此

 

 

         图片如下:

 

                             

                                 (一)山石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1、这是在赶庙会的南路与西面的右路汇合处拍摄的。方正厚重。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2、我指的是上面的山崖巨石,不是这些碎石块。这些碎石是挖宝石的人的“杰作”。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3、我拍下了山顶上凸出的巨石,石上还有生命呢!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4、好好的山体就这样被破坏了!人哪!钱哪!好在如今不让乱开采了。忘记是哪位文友说的了:“一旦宝物被人抢走,山就不灵了!”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5、看这一片乱石,多难走!

 

 

                                   (二)山松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1、五棵松有碑记,我此次没有拍下来。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2、位于西山坡的五株柏树,是“壽”字中“寸”中的那个小点儿,真是惟妙惟肖,令人赞叹。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3、两排松树沿山路一直到庙下面,可惜北边这一排只剩下这一棵了!树中间有“名树标记”,是元朝年间种植的。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4、但愿这棵“元柏”不要再受到劫难了!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5、方山爷庙,原来叫做“龙神祠”,是主管雨水的。原来祠庙东南角僧舍里有一泉,常年不竭,我小时候每逢上山,就去那儿问僧人讨要水喝。1966年“文化大革命”,边下高小教导主任王xi田领着小学生“破四旧”,毁了庙宇,几个月后,泉水枯竭。作孽呀!

      但是,祠庙院里以及周围的松柏还在,一大幸事也!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6、除了柏树还有其他树木。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7、“二起山子”上的柏树最为茂密。但我反对在树下油炸食物,方山每年两次庙会,这些树木也要定时收到烟熏火燎!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8、您看这些松柏多好!请不要糟蹋它们!

 

                                        

                                    (三)山情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1、我一边拍照,一边对这个女孩赞不绝口。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2、母子、父子、姐妹。一幅图片三家人。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3、遇上了老家老胡同里对门而居的大婶子(左)。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4、同学呢同事呢还是姊妹呢?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5、穿着这样的凉鞋登山,看来必有人助。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6、看这母子。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7、我对他们说:“你们给她们拍照,我可将你们拍上了。”他们争着看我的相机。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8、山下摆起“棋势”来了。中学生们可别不自量力,那都是人家精心设计出来的呀!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9、看,这一对卖者、买者,多和气!



(图--文)山石、山松、山情
   10、不就是没有乘坐你的车吗?不就是没捞着几个车钱吗?何必兴师动众与这个司机争吵?车里这个司机也真是的,你又不是的士,开着车来庙会多自在,何必为了那几个钱与人家争买卖呢?那一帮是农民,还不是那么厉害,若是遇到市井里的泼皮无赖,你非得挨一顿揍不可?

    这也属于“山情”,但这样的“山情”不值得提倡!


                   

  

     附资料:方山,乃昌乐第一名山。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海拔338米,面积8平方公里,是南郝、五图、乔官三镇之界山。因“顶平如砥,四望皆方,故名。”它东携白浪,西镇丹水,北映孤山,南望汶河,大有主宰一方天地之气概。它平野兀立,雄踞一方,钟灵毓秀,气象万千,方正厚润的山姿和浓郁的人文色彩,更使它耀名显声于昌乐的群山之首,成为自古以来人们游览崇敬的一方神山胜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