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2010-08-07 23:02:33)
标签:

方山庙会

特辑

萍水相逢

徐锡广、田本义

杂谈

分类: 民风民俗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庚寅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之一

 

                 刘福新

 

   特辑说明如下:

   (一)今天下午,从方山归来,已经13点半了,比较疲劳,且又喝了一杯白酒,本不该将照片拷入电脑,但急着看庙会图片,也就没管这些。不慎将昨日辛辛苦苦到潍坊城隍庙拍摄的图片弄丢了。主要原因是,没有将照相机“内存卡”里的“城隍庙图片”复制到电脑文件夹,误以为已经复制粘贴到电脑F盘了。“内存卡”里的照片删除以后,是没法子寻找回来的,因为照相机是不能存照片的;只有电脑可以。譬如在电脑里删除以后,可以从“回收站”里还原,只不过啰嗦一点儿罢了。

   (二)为了信守对于“山友”(在山上遇到的人,我称之为“山友”)的承诺,我的《故乡南郝行第六辑》、前天(8月5日)冒着大雨到“笔架山”(即昌乐一中东边的“草山”)所拍照片,还有昨天到潍坊寻访古迹的照片(还剩少量几幅不属于潍坊城隍庙的),都不发,先发“庙会特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夫虽然算不上君子,可也想努力为之。

   (三)我的照片是这样的,我设定为“5MB”左右,如果用“浮头捎坡”图片处理软件处理以后,一般来说,都超过“10MB”。大家都知道“1MB等于1000KB”,也就是说,我处理过的照片最起码也超过了“10000KB”,有的甚至达到“15MB”,也就是达到了“15000KB”。这些照片是相当清晰了,即使放个小电影也不在话下。这样的照片要是让“山友”看到该有多好啊!

    可话又说回来,大片片根本传不到网站,即使如今新浪博客网站一再放宽图片大小的规定,也还是传不进来。为什么呢?你想一想你发电子邮件就可以了,那不但需要相当长时间,而且动辄上传失败。

   由此看来,发图片就需要两道手续:一是处理成大像素图片,主要是为了清晰和美观;二是将像素极高的图片再缩小。我一般来说,是将图片处理为“500KB”左右,如果是我的亲戚朋友、同事、学生、文友、网友,我就格外重视,将他们的照片处理为“800KB”左右,以示亲敬。

   (四)这里必须说一下我几年来对于许多青年人的看法:屡屡遇到被我拍照的青年人,我问:“你会上网吗?你会下载照片吗?”还就是没遇到过青年人说自己不会的,但实话实说,我如今对年轻人有些不相信了。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只知道“QQ聊天”,还有什么“种菜偷菜”的极其低劣的网络游戏,根本就不会“下载图片”。还有的青年人是怕自己的男友或者女友瞧不起自己,总是大言不惭地说“会呀。”其实他们真的不会。我在拍摄期间,接触过许多青年人,当我谈起“下载图片”,他们一派洋洋得意的样子,可我一问:“你究竟如何下载呀?图片的左上角有四个隐约的图标你知道吗?”他们立刻得意不起来了,脸上一片茫然。鉴于此,我经常告诉他们下载的方法和步骤,也为网络的科技普及尽了我一份绵薄之力。

   (五)下面我就说一说如何下载图片,它与文字不是一回事。

    第一,你的鼠标一旦放于照片里,照片的左上角会显示出四个“方框图标”,第一个方框图标就是用于下载图片的。你只需鼠标一点,底下会出现一个“横菜单”,你再点“保存”就是了。当然了,在下载之前,你可以预先搞一个文件夹,我建议文件夹放在“F盘”。如果你想记住图片的背景的话,可以在点“保存”之前,就将“保存”左边的外文字母删除,然后打上几个字,譬如“刘福新给我拍照”、“方山庙会”、“与某某合影”等等。

   但,有许多时候,鼠标放于照片中,左上角那四个方框图标是不显示的。这也好办,你点“鼠标右键”,会立即显示一个“竖长菜单”,从上往下数第六行是“图片另存为”。你点一下,与上面我说的是相同效果。

    (六)我的新浪博客,每到深夜,我都会到“个人中心”里查看最底下的一项“访问统计”栏。我看到“最新来访十人”里或者另一个小项,从“百度”网抵达我博客的占据一大半,也就是说,我的博客点击率多亏了许多萍水相逢的人(包括青年人和部分中年人,男人和女人,还有少年儿童),他们每天都点击我的博客。还有的人是从“谷歌”、“搜搜”等网站到达我的博客的。按说,“百度”与我是非常亲密的,只要一打上我的名字“刘福新”三个字,网页里第一行就是老夫了,我为“百度”出了力,“百度”对我也不薄。而“谷歌”与我关系不是很密切,但人家对我做出了贡献,我也得心怀感激了。

   其实,新浪博客系统后台在管理“人气指数”时,并不主要是靠点击率,而主要是靠注册了新浪博客的博友的点击率和评论。从“百度”到达老夫博客的朋友是不可能增加我的“人气”的。我给他们拍照,纯粹属于友谊。因为,我是天生的“乐天派”,总会在各个场合为不认识的朋友热情地服务。只要我对他们服务了,我的心里也就快乐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会自己掏腰包到照相馆洗相片,然后送给他们。迄今尚未送出去的照片还有一百多张呢。因为我不知道他们的地址,他们也从不给我打电话。补充一句,好多青年朋友,我是送过“名片”的,那里面有我的座机和手机号码。

   (七)如果这些朋友要洗照片,那很容易。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你下载后的照片拷进你的照相机“内存卡”里,将“内存卡”交给照相馆。可是,这得有相机才行。二是,用电子邮箱直接发到你熟悉的照相馆就行了。但必须记准照相馆的电子邮箱名称。我敢保证,这些照片一旦发到照相馆,一定十分清晰漂亮,因为我已经用好几种方法处理过了。

 

                                           2010年8月7日21:38匆此

 

 

          特辑照片26幅如下: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我问这个男人:“这是双胞胎吧。”答曰:“是的。”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2、“给你们拍个照吧。”我说。但我知道他不会上网。让别人帮他看看。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3、遇到了两位故乡南郝的老同事。他们也对网络茫然无知。这个年龄对于网络是个盲区。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4、徐锡广、田本义。我对老徐和老田说:“让你们的儿子或者孙子给你们打开看吧。”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5、“你们只知道笑!”我对他们说。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6、“怎么又捂起下巴来了?”我批评这位青年人。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7、看,多么帅的俩小伙子!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8、往山上走,在拐弯的地方遇到了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肖广德一家。肖广德是我的学生,现在,他正负责《昌乐蓝宝石》一书,我也是编辑之一。我说:“既然遇见了,就给你们拍一幅吧。”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9、给这个摆地摊的青年女子拍张照。我说:“你卖的东西拍上了,这条路也拍上了”。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0、这个姑娘倒是大方,刚给她拍完,还没告诉她如何到我的博客,一溜烟跑了,还跑边说:“你尽管发到网上吧。”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1、遇到了这么一大家子。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2、他们一家格外重视,摆好了队伍。还连声说“谢谢!”不过,我担心这个姑娘也不一定会找到这里,更不一定会下载他们的照片,虽然我给了她一张我的名片。但我相信,他们村里总会有上网的。但愿他们能早日看到我拍的照片。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3、山会人多,不是这个人显出半个身子,就是某个人缺胳膊断腿。这是个大难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拍照,但也要尊重那些旁边的人。我历来主张:拍摄照片也要有“人文主义精神”,绝对不能让缺胳膊断腿或者半个头半个身子出现在我的照片里,这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或者摄影师的素质要求。这一幅照片左上角就有一个穿红衣者属于这个情况,但是又不能进行剪裁,一旦剪裁,左边这个女子的胳膊就少了一部分。咳!拍一幅好照片难哪!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4、譬如这一幅,左边的姑娘后边和左边有许多人,怎么也裁切不成。只得剪裁为一个人了。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5、与我们昌乐二中这个姓夏的学生太有缘分了。前不久刚给他与其女友摄过影,今天在上山时又遇到了。两人一再诚恳地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我说:“我的老家小埠前,就在山下,比你家更近。我今天哪儿也不去了。”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6、从“二起山子”往上爬,不料遇到了我姐家四外甥以及我的重外甥们。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7、左边这个男青年对我说:“给我们四个人合张影行吗?”我答:“很好啊,只是我不能给你们洗照片,因为我不知道你们住址,你们自己到我博客里下载吧。”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8、这一幅是竖拍的。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19、深色的衣服鲜艳哪!夏天的浅色衣服对于摄影者来说,可不是个好事。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20、我如果不说,谁也不会知道,这五个女子是我偶然里组织起来的。我将这些互不认识的人结合在一起了。我原以为她们是两伙人;拍完照,我才知道却是三伙人!我赶山会,当了一回“组织部长”。

       这一幅是我的得意之作,因为有山作为背景,还有真实的天空作为映衬。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21、这一幅,左边裁切了一部分背景。因为左边这个拿伞的女子,她的左边有几个人,没法子裁切,裁了这个,那个就不行了,不是这个缺身子,就是那一个缺手。干脆都裁切去,只保留这五个人。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22、方山上的母女。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23、看,这两位,多自然!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24、前面这两位是“昌盛花园”的女士,但是我已经没有名片了,希望看到这幅照片的朋友告诉她们,我是信守诺言的。

 


(图--文)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七方山庙会特辑
                     25、这一幅是下山时拍摄的。

 

    【后记】我这篇博文,可能是在编辑框里直接打字,影响了发文速度,还有一系列的图片下面的注脚。但是,系统老提示:“您上次的博文还未保存”,然后显示“保存”二字,往往给人误导。这样再发出的博文就不是“发博文”,而成为“保存修改”了。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再就是,与天热有关,也可能与新浪网太多点击者频率有关,经常点击不成,动辄显示“无法显示该网页”,要不是三番两次地“刷新”是到不了博客的。今夜我就一直到不了我自己的博客网页;即使到了网页,点击“阅读全文”,也打不开。
    而新浪博客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本来么,越到深夜,应该越容易打开才是,但我却早就发现,越到深夜越打不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迄今找不到答案。

 

    这两天有劲儿使不上了!

    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的电脑不好使,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新浪博客系统承受量太大。我自己的博客很长时间都打不开,博文更打不开,也不能顺利拜访或者回访博友。就是到博友这里也是如此,打出的评论迟迟发不出来,要等很长时间。

    还有个问题:我现在根本打不开自己的评论栏,只能从博客首页左面的评论显示中看到开头的那一句半句。实在是苦闷难言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