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2010-06-21 22:49:44)
标签:

昌乐

文化路

散记

老建筑老商店

杂谈

分类: 昌城衍变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刘福新

 

文化路越来越成为昌乐县城的一条重要街道了。它南起昌盛街,北到胶济铁路,横贯恒安街、孤山街、利民街、站前街。不论人间的正事、俗事、好事、歹事、平淡事、热闹事都会在这里不间断地发生着;不论思想形态、文化形态还是教育信息、商业信息都在这里一刻不停地表现着。说实话,我怎么也不能脱俗,可能我一直是个俗人吧?因为是个俗人,也就注意那些俗事,譬如走在文化路这条南北街道上,我会注意哪儿新开了一家店铺,哪一家商店公平交易、和气生财,哪一家门店生意兴隆,哪一家店铺门可罗雀,哪一家门市部童叟无欺,哪一家店主间或卖点儿假货,还有哪一棵大树被电灯线捆绑得透不过气来,哪一家门前偶尔发生争吵甚至挥动老拳,这些事儿不免入我目,进我耳,动我心,总而言之,虽然平日里我好似充耳不闻,其实早就在我的心里沉淀,成为我生活中一部分了。

我熟悉这条街道的每一个角落,就像熟悉自己居处的旮旮旯旯,就像熟悉自己身上的每一个构件。记得笔者1982年暑假调到昌乐五中,那时,学校的东面、南面还多是农田、菜园,还有深沟、坟墓,几年间,建筑物好似从天而降,沿街那些低矮的、陈旧的、黑通通的鸽子屋变成了敞亮的楼房。据说,这条街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为不可疏忽的经济繁华区段,是因为我们昌乐五中(昌乐二中前身)的一家门头所致,这家人在此处搞小商品批发,很快地蔓延开来,文化路倒成了一条不折不扣的商品批发重要街区。再后来,昌乐县城每逢“赶山会”也就在这里扎下了根,农历五月二十八和十月初五,这里好不热闹!一出大门就是山会,也省却了许多行程。记得有一年,我一出大门,遇到了一个“嘲巴”(精神不健全的傻子),他大热天戴个有遮檐的帽子,遮檐朝上,写着三个很有书法水平的大字——“天老爷”,引得许多人观看,不啻来了个外国金发女郎。那“嘲巴”见自己轰动效应这么大,格外得意,眼睛射出矜持自足的光芒。

 

闲话少说,今归正传。

这条街有处中学,叫二中,原是昌乐县城唯一的一处高中。它的前身是一处完全中学,当时叫五中,后来二中搬迁至城北,这里改为宝都中学。这里是我的居处,感情尤深。在文化路大街可以就看到原二中附属幼儿园里的那些芙蓉树,现在只有一棵可怜巴巴地立在院里了。但这仍然是文化路一景。(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这条街道的熟人多,可能不出五步就遇见一个叫得出名字的人,这里面有老同事、老学生、老乡亲、老朋友;即使新认识的人也在不断扩大着,特别是自从有了摄影爱好以来,更是累累叠叠,以几何级数增加着。有一句歌词好似是“认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我的博客里就有,但我还是记不住,只是这么个意思罢了。

在教育局南北,大都是熟人,有我的老家小埠前的女儿女婿,有同学的女儿,譬如电脑学校老板就是老同学李万仁的女儿;有老家南郝的店主,譬如教委摄影中心的老板赵泽源就是;还有一家理发店,老板姓赵,其丈夫曾是我的老同事,叫陈东曦。我在路东远远拍摄教育局南侧一排时,恰好吴兰昌夫妇路过。也就留下了表哥表嫂的影子。(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进入6月,大多是阴天,因了雾气、湿气的滋润,文化路本就成荫的树木越发郁郁葱葱。猛然里看到路东一棵大树拦腰栓了密密麻麻的丝线,好似蜘蛛网,一阵不愉快,人是天地间的物种,树木也是嘛!何至于将其五花大绑,如赴刑场般耶?(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原酒厂、副食品加工厂一带,如今已是与本人居处一墙之隔的繁华小区,但沿街一排是商店。就在小区的入口处,一家石阶高高的店铺前,我突然发现,它脱胎换骨了。原来邋遢的门面焕然一新,入内观之,窗明几净、柜台卫生,老板是个既年轻又精明的人,询之,叫刘连江。还是宝石城斜对面中国联通一楼营业厅的经理。对了,这新起的店号叫做“老德顺咸蟹子”。怪不得前些日子,文友聚会,有人提到过这里的咸蟹子有滋味,是我贪顾着喝酒,没在意。老板的儿子好可爱,情不自禁掏出相机,给小帅哥拍了几张片片。(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要说,这条文化路,可是应有尽有,一个也不缺,就在教育局斜对面,有一家“方正电脑”,我时常光顾。虽说,我的电脑是2005年春天在“方圆电脑”买的,但是“方圆电脑”已经搬迁到“假日广场”,隔着一大截子地,也就不方便常去。原来这里有一大堂经理(也可能是临时负责人)叫庞凌云,嘴很甜,老远就喊刘老师。前不久换了个大堂经理,叫李晓朦,名字依然那么动听,办事依然那么爽快。(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山水茶庄”的老板是我们刘氏家族本家,昌乐开发区龙角村人,论班辈还是我的长辈,不过他们年轻,也就十分尊重我这个痴长几岁的刘氏家族的教书匠。我认识“山水茶庄”的老板夫妻,还托了一位本家长辈的福。那位长辈叫刘国增,是原土地局副局长,南郝镇(今城南街道)韩信村人,22世,如今是我们营陵黄村刘氏最高辈分了。那一年,他亲自登门,要我代写《刘氏家族老五股族谱·序》,我答应了。他告诉我,他是因为到“山水茶庄”看到了我的一本散文集《月下小品》,《月下小品》里就有一篇关于我们家族的文章,所以诚意登门。我迄今不知道我的散文集因何到了“山水茶庄”里。但是,逐渐地与茶庄男女老板熟了。我这人很认本族本家,不免称其为叔、姑,可他们好似不敢承当,却一直称我刘老师。

“山水茶庄”的买卖不错,原因是守商道,老幼不欺,公平交易,我从来不打诳语,是我亲眼目睹的。(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再往北,有家“张氏酱菜部”,我顿饭离不开咸菜,是这里的常客,以前还给这家商店拍过照。那时候,我给此店拍照,纯属偶然,因为我看到这里顾客盈门,买卖格外好。

这里的咸菜色味俱佳,新近又专营特色咸菜——酱疙瘩、酱萝卜。那天,我路过,进去看看,有没有新来的咸菜,自然就看到了酱疙瘩、酱萝卜。老板执意让我捎上个尝尝新,盛情难却,也就愧领。还别说,我的老伴一向对商品挑剔,这一回却连连称赞:“这酱疙瘩真好吃!酱萝卜也不赖!”(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邮政局南边不过十几米处,有一新开饭店,叫做“仟佰度”,名字很新潮。记得去年我路过这里,正好开业,我当即拍下了开业那会儿的情景。后来知道这家老板姓赵,是一个很有人缘的少妇。说很有人缘,是因为她这里时常有亲友帮忙;说她是少妇,是听人说的。那天我问她:“听说你有小孩了?”她很爽快地告诉我:“都两岁了呢。”

因为这里很干净,蔬菜也新鲜,领着朋友来这儿吃过几次饭,凭心而论,仟佰度厨师的手艺不错。(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仟佰度斜对面有一家“春堂八宝食品店”,是一家老字号了。我一家八口过生日,还有孩子们给我过父亲节,都是来这儿预订。当然了,那些年我给孙子、孙女买蛋糕,基本上是随到随取的。(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与利民街交叉处,历来是商家辐辏之区、人群流动之地,路南有邮政局,路北是农贸市场,还有一个酒店,我常遇到这里因婚宴招待朋友的事儿,也就常常进入我的镜头。(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说了我居处以北的,接着讲一讲居处以南的。就在建设局大门南侧,紧贴着有一家瓜果店,老板夫妇是昌乐南乡人,接触了几次,很厚道。今天下午,我路过那儿,突然想起,我发这篇博文,不能漏了这家水果店,恰好有一对恋人从此路过,我说明意思,两人很高兴地做了配合,让我顺利拍下了这家水果店和附近的建筑物以及他们的倩影。(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文化路和孤山街十字路口东南侧,有一家做手机生意的商店。与这里相识,也处于偶然。那年傍晚,我的手机欠费,打不出去了,移动公司已经关门落锁,有朋友提示,这里就代办交费事宜,很痛快地完成了一项任务,心里也就畅快了。后来,每逢手机缺费,常来这儿,也就逐渐地熟了。今天下午,我说:“给你们门头拍几幅照片吧。”(图片见下,右面这位女士姓于。)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要说小吃摊,就集中在这家手机店对面,这些小摊主人都与我熟了,都愿意我给其拍照。我今天下午只拍了一家,那个小伙子正在炸鱼。(图片见下)

 

                       

     (生活随笔)昌乐文化路散记

 

说的够多了,打住。因为我答应过瓜果商店那一对恋人,说是21点之前,就可以发出此篇博文的,看来又要爽约了,抱愧抱愧!

                          2010年6月21日22:57匆匆完稿

 

 

 

附:相关博文

 

题目:《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2008年12、23)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bue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