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题图片:更换为这一幅)
(散文)惟爱清幽远世俗
刘福新
记得有香港女记者在报刊以《绿窗》为题,极赞自己的居处如何如何好,因为她的处所窗外满眼碧绿。还记得一位当地好友拍摄了自己青岛的楼居外风光,窗外是一片奇石巉岩、植被苍翠。为此,我替他们总结出一句话:繁华闹市得此住所胜似神仙!
有人可能觉得此话有些言过其实,事实上这是从不同的观点与角度来看问题罢了。今天下午,我与老伴经小城文化路、利民街、昌高路、309国道,迤逦西行,到了309国道与西环路十字路口西侧,赵世功师傅的大观花卉盆景园就在这里。我也不知这是第几次造访了。我将载着液化气罐的自行车放在花廊下。
看到此处植物满园,鸡犬互戏,桂花溢香,石榴红润,不由得想到了张君默先生的《山居》,虽然这里没有山,况且就在309国道路边,是车水马龙之地。
赵世功师傅的园林里有几处花廊,不长,但幽雅。踏着苔痕,走近房舍前另一花廊,有只鸟儿在叫着“你好!”一下子就将我与老伴的情绪挠动了。
赵师傅在玩鸟,他告诉我是只“鹞鸽”,急问是哪两个字,他答:“我还就是不知道怎么写。”今晚我也顾不上查,暂且写为“鹞鸽”吧?(9月5日上午在百度查询,是“鹩哥”,可能是赵世功师傅的口误)
赵师傅给我递烟,他知道我是烟民。本来上午香烟没了,贪顾载着液化罐行路,衣兜一直空着,说没带烟吧,却有火机,不免有些尴尬。
好在“鹞鸽”不停地叫,声音像老头,喉咙里带着老声老气的尾音,很像赵世功师傅再说话,起初没听明白,仔细听却有一句“欢迎光临!”一下子把我逗乐了。
好一会儿才起身,从屋前花廊里,恍惚间看到几片青布,绝似房帘,加之草色映了进来。蹴了一下脚下的青苔,不由得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您看这碧绿的苔痕长到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帘里。端的是真实写照。
放眼今日闹市,何处觅此理想居所?就是昌乐小县城,如今亦是车来车往熙熙攘攘,而此处离闹市不过百步之遥,即能享受到乡间幽静。这使我记起前不久前吟诵的古诗,诗曰:“惟爱清幽远世俗,靠山搭下小茅屋。半亩方塘一鋻水,数棵柳树几行竹。煮酒熟时留客醉,夜灯红处读我书。利锁名缰全撇去,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吟至此,一颗心立即悠然神往,那可能是我理想中的伊甸园吧?
无论如何,羡慕赵世功有个“园居”;
无论如何,羡慕刘禹锡有个“陋室”;
无论如何,羡慕那个香港女作家所描述的张君默那个“山居”;更羡慕古人撇去名缰利锁后陶然自乐的“山居”。
而我那清新幽雅的远离世俗的“山居”在哪里?
2009年9月4日匆草
说明:这一次外出是带着任务,要到西边的“天成”液化气站灌气。途径赵师傅园林,欣然拜访,得此小文。回程中拍摄所见所闻,不入正文,尽在图片注脚。
附一:今日摄影日记
1、载着液化罐到309国道,去“天成液化气站”。这是液化气站东侧一座旧
建筑,如今路北这一带建筑基本拆除了。我拍摄下来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的建筑象征。

2、载着灌好液化罐回归,进入赵世功师傅的园林。

3、他正在静静地守着这只“鹞鸽”。9月5日上午在百度查询,是“鹩哥”,
可能是赵世功师傅的口误)
4、“鹩哥”猛地叫起来:“你好!”把我逗乐了。

5、赵世功师傅的园林花廊下数十个鸟笼,此次我只拍摄这一个。
6、园林里一棵桂花开花了,一阵芳香扑鼻。
7、微距拍摄。
8、花廊架上,凌霄怒放。

9、园林里一棵山榆。

10、园林里石榴最多。
11、这里是园林东北角。
12、这里是园林水池。池面飘满了绿苔。我没问,可能是故意养虫子喂鸟。
13、这里是进入园林花廊,我的自行车后座捆着装满了液化气的罐子,就放在花廊里。
14、这个花廊是远拍的,处理时用了“阴影、高光”以及“通道混合器”。
15、我外出有个习惯,“不走回头路”,这里是西环路的宝石街市场一街。路边
席地而坐的是等待雇主的打工者。听说,女人肯寻到营生,因为种大棚的人需要手
巧的妇女,而男人还不如女人受雇主欢迎。
16、利民街县政府东侧是“故城街”。这里正在施工,重新油漆路面。
17、看到路南才知道,主要是为了铺下水道。
18、我越过马路,观察铺路工人砸实夯平路面。
19、从利民街折入昌高路,老伴在后边喊,“载着一个液化气罐,不嫌沉呀!”
我回头喊:“不走回头路,就从这里转。”
这个地段,原来是“程氏摩托有限公司”和“老电影院”所在地,现在盖上
了两排高楼。

20、折入孤山街。这里旧建筑物拆毁,已经拆到民政局。再往东不远就是我居
住的宝都中学了。
21、今天上午在“忆泰超市”遇到王女士和孙女士。给她们合影。
22、小王说:“刘老师快拍呀,俺经理来了呢!”
23、小孙姑娘更大方,“给俺发到网上去,今晚上能发上不?”我答:“尽量吧。”
附二
:(摄影--文言漫记)两访“大观花卉盆景园”
刘福新
敝邑昌乐城北有大观花卉盆景园一处,吾与拙荆曾两度造访。初为溽暑,次为初冬。
犹记初访事:入园先睹花廊,以凌霄为主,值花盛放。过花廊,有水池,虽不阔,却明澈如镜,微风徐来,旋即有涟漪微卷。池四周满布盆景,天光下射,望空视之,小如筛孔,盖园林树木遮盖之故也。倘若坐者,恒在清凉世界,暑气大减。
池西有瓦屋三间,屋外有凉棚,棚下有小犬,俯地卧,偶吠三两声,似讶我不速之客也。另有鸟笼栓挂棚横杆下,啾啾鸣之。
惜园主不在,惟一老妇棚下而立,询之姓氏,答曰:“赵”。再问,答曰:“阖家赵姓”。不禁大为起敬。盖因当今老年妇女识字无多,更且当局不以伦理为念,致使尔等不懂世故,素质极低,多不知何以为家,何以为族,总以娘家姓氏展示于问者。想起香港有双姓女士者,当年为香港要人,曰笵徐丽泰,前为夫家之姓,后为娘家之姓也。某年,有故乡之卖粽子老妪,似曾相识,问之,答:俺姓王;再问之,又答:“彼乃娘家之姓也。”亦刮目相看。
……
入冬不久,再次携内人访之,恰园主在。大喜。自诉来由,再询家阀,答:“北关赵”。续问大号,答曰:“世功。”吾笑曰:“与内人同族也。”赵世功默念赵氏“范字”。吾接曰:“大有立丰泰,业宪玉光阳,云修继世远,笃寿延年长。”园主大惊,问我所知由来,接曰:“鄙人刘某乃赵家女婿。此赵氏班辈‘范字’早熟知矣。内人‘范字’为‘光’。”园主曰:“我叫姑。”吾哂之曰:“来此搅扰,只以新交朋友视之,其它莫论。”
值此入冬之时,盆景入棚,园内骤显萧条,好在园主赵世功另有养鸟嗜好,房前遍挂鸟笼,以此娱之。不次县侯之封也!
之后,遍观园中,盆景新搬西北角塑料大棚中,另有一员工,自称园主赵世功叔伯连襟,在此帮工,大小活计皆由其为之。领我夫妇进棚观盆景,棚内润泽浸人,沁入衣裾。盆景品种分列之,颜色殊异,天光晶莹,如沉秋水。冬初各盆景,大都叶落,但犹有数种绿色喜人。棚中石榴树多有异本,吾速摄之,以为珍品也。
临别,吾请将电话记之。园主赵世功复进屋,以格子纸半页付我,上书“大观花卉盆景园——赵世功——电话:6285656.”
余今夜有暇,发图片如下,请诸博友共舐之。
2008年11月25日匆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