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题图片:注脚详见图165)
(摄影)庙会亲历记(第七辑)
刘福新
(曾署过“寓形宇内”)
这一辑是拍摄的山顶,不知是我相机操作的原因还是天气的原因,人物的面容很难处理。这一辑几乎用上了所有的处理方法。“曲线”、“自动颜色”、“可选颜色”、“亮度、对比度”、“套索”、“色相、饱和度”、“阴影、高光”,甚至用上了“曝光度”。
根据我在照相馆的观察,他们一般来说,是用“曲线”和“套索”,只要面容不黑就行,其它背景衬托景物很少管它。但我处理图片需要兼顾。按照此次拍摄的经验,用“曲线”和“套索”根本不起作用,用“色相、饱和度”、“阴影、高光”、“曝光度”多少还有点儿效果。
此次到山顶后,一直走到了山体东面,多亏一位小老乡做向导。这位小老乡是“城南街道办黄埠村”人,她原来是想带领她的两个堂叔妹妹到山顶东侧的“老雕嶽”(音yu)去钻山洞的。她其中一个妹妹是我们昌乐二中毕业的学生,现在山东交通学院读大学,名字叫徐乔。我给她姊妹三人拍摄了不少照片,可惜处理了好几遍,效果仍然不佳。
“老雕嶽”是驻军的一所营房所在地,上世纪50到70年代,为了“备战备荒”的军事需要,山里打了不少山洞,可能与这座营房有关,如今山洞早就废弃,大部分洞口堵塞,“老雕嶽”营房的军事作用已经消失,故而发上图片也就无所顾忌了。
2009年8月19日14:42匆草

145

146、在山顶,脸部怎么处理也不见效果。原因迄今还未找到。

147、戴苇帽的老頭在这里摆起卦摊来了。

148、山顶松树遍布,但还有小径通到东面。从西到东大约两华里有余。

149、山顶密林间比山下凉爽多了,这里有一个“神汉子”。

150、树荫下,五个青年人打起了扑克。

151

152

153、我开始向方山的东面走去,迎面遇到一位从东面过来赶山会的妇女。

154

155、这几个也是到东面去的,可以结伴同行了。

156、一看这长相,我就认为是姊妹仨。原来左面这个姑娘与右面两个是“堂叔
姐妹”。(详见正文)。图片多次处理,脸部还是没处理好。

157、山顶上不知何人想发财,在这里掘了一个坑。当然了,这个坑是原来
挖宝石的人挖出的土,看看旁边的碎石块就明白了。

158、两位男子在树下乘凉。

159、脸部就是处理不好,这都处理成技术照了。

160、再怎么处理,两个人总有一人的脸部是不清晰的。

161

162、看到了吗?三面山之间的沟壑就是“老雕嶽”营房。

163、这里有一棵柳树可为方山东面一景。

164、给徐乔姊妹三人在柳树下拍摄合影。

165、“曲线”、“自动颜色”、“可选颜色”、“亮度、对比度”、“套索”、
“色相、饱和度”、“阴影、高光”,甚至用上了“曝光度”。可以说,能够利用
的手段都用上了。小老乡、小校友徐乔同学不要埋怨我技术不好,就从这里下载吧。

166、这一幅是徐乔同学给我拍摄的,还不错。我很早就想在方山这个位置
拍摄一幅照片了。

167、“老雕嶽”。山下右面(南面)七八个人站的地方就有一个洞口,
这一次来,徐家三姑娘就是想进入洞口参观的,一位小伙子告诉她们,洞口
已经堵塞了。

168、我从山坡高处拍摄,人格外显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