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题图片:注脚见图19)
(摄影)看我拍摄的泛义的“五行八作”(第一辑)
刘福新
大约在两个月前,鄙人整理所拍照片时,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这些摄影图片如果就单幅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作品,但是合为一个题目,那就有点儿意思了不是?最早在我脑子里闪过的一个成语是“三教九流”,继而闪现出来的是“五行八作”。前者是个很熟悉的词了,因为我教了一辈子书,早年教语文、音乐、体育,八十年代以后是历史课,怎会不知道“三教九流”?后者却有点儿生疏,当时也不晓得是如何想起这个成语的。搜索这个成语以后,才觉得我拍摄的图片还是用这个好一些。
下面是关于“五行八作”的解释,省事了,下载于网上。
五行八作 ( wǔ háng bā zuō)
解 释: 泛指各行各业。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泛指各行各业
近义词: 各行各业
出 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示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我们这是国家的买卖,要涨得一起涨,~蔬菜副食小百货——单个涨不允许。”
五行八作是杭州民间泛指各行各业的传统俗称,源起南宋。
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
“团、行、市”多为商业,
“作分”则是小手工业。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团行》载:
“有名为‘团’者,如城西花团、泥路青果团、后市街柑子团,浑水闸鲞团。
又有名为‘行’者,如官巷方梳行、销金行、冠子行、城北鱼行、城东蟹行、姜行、菱行、北猪行、候潮门外南猪行、南土北土门菜行、坝子桥鲜鱼行、横河头布行、鸡鹅行。
更有名为‘市’者,如炭桥药市、官巷花市、融和市南坊珠子市、修义坊肉市、城北米市。”
“其他工役之人,或名为‘作分’者,如碾玉作、钻卷作、篦刀作、腰带作、金银打鈒作、裹贴作、铺翠作、裱褙作、装銮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钉铰作、箍桶作、裁缝作、修香浇烛作、打纸作、冥器等作分。”
元、明、清至民国,这种“行”、“市”、“作分”(作坊),各行各业仍沿用。
下面就看我拍摄的“五行八作”图片。
不过,先声明四点:
第一,我拍摄的“五行八作”是“泛义”的,范畴是不限于“南宋时期”市肆各种行业的“团”、“行”、“市”、“作分”的。是“近义词”里的“各行各业”。
第二,既然是“各行各业”,那就是说,我的摄影图片当然地包括了“三教九流”。
第三,我还觉得如今的商业和手工业并没有绝对的区别了。譬如今天下午我拍摄的“修锁、配钥匙”图片,说其手工业可以,说其商业也可以。虽然里面有些许区别,但我看这个区别已经极其微小了。
第四,图片基本是本人拍摄的,但也有很少一部分取自网络。行业并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想到哪里就发到哪里。
好了,我的说明就到这里。今天夜里先发第一辑。
2009年8月4日22点匆此
1、钱钟书。国学大师。
(取自网络)
2、刘锡诚。现代评论家。本家长辈。营陵黄村刘氏
(于留刘)第24世,高我两世。
3、我认识的画家蒋华亭。
4、一个外地教师。在昌乐二中举办的全国教育教学会议上。
5、实习医生。

6、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电脑翻拍)
7、摄影师。拍摄于寿光“菜博会”。
8、记者和编辑。拍摄于昌乐国际宝石节大型文艺晚会。
9、军人。拍摄于昌乐国际宝石节大型文艺晚会。
10、农民。拍摄于南音果园。
11、农民。开荒者。拍摄于“昌乐猎场”西大门外山坡上。
12、摊煎饼的妇女。属于城镇手工食品小作坊吧?

13、电影演员。《武林志》。电视翻拍。
14、演电视剧的演员。(取自网络)

15、演小品的演员。(取自网络)
16、歌唱演员。本人拍摄于昌乐国际宝石节大型文艺晚会。
17、厨师。昌乐“舍得粥府”的肖经理与厨师合影。
18、庄户厨师。拍摄于我的老家昌乐县城南街道办小埠前村。
19、城镇景点区“助游者”。这个名字是我起的。拍摄于山东淄博市周村。
这一行在古代就有吧?现代的旅游区兴起了这个行当,是吸引旅游顾客的。
20、乡镇干部。拍摄于昌乐县红河镇党委。这是办公室主任秦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