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昌乐火车站遗址老水塔拍摄随记

标签:
胶济铁路昌乐火车站原址德国人建的水塔昌乐火车站遗留物杂谈 |
分类: 昌城衍变 |
1898年3月6日,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中德胶澳商埠租借条约》。揭开兴建胶济铁路的序幕。
1899年6月1日,德国政府发布命令,特许德国亚细亚银行(代表为设立含有山东铁路公司名称的德清公司所组强的辛迪加机关)建筑由青岛经潍县(现潍坊市)至济南(包括博山支线)之铁路并营业。
1899年6月14日,德国在柏林设立山东铁路公司,青岛设分公司和最高营业部。内设公司总办和营业部长。总办和营业部长的任选须经德国政府认可。资金定为5400马克。
1899年9月23日,胶济铁路由青岛向西修筑。
1899年11月,因高密县境内爆发了大规模农民抗德阻路武装斗争。铁路工程被迫几乎停工一年。
1900年10月,山东铁路公司在距青岛7公里处四方车站旁边,开始兴建“胶济铁路四方工厂”,于1903年正式投产。
1901年11月,山东铁路公司开始用轮船从德国运来所需车辆,准备通车。
1901年4月8日,胶济铁路由青岛修至胶州并通车。
1904年6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 胶济铁路干线全长395.2公里,支线长45.7公里。
1915年袁世凯答应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由日本继承了德国在山东的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一切特权。
1922年2月4日,中日两国华盛顿会议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再次侵占了胶济铁路,胶济铁路工人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纷纷组织起抗日武装队伍,多次袭击日军。
1945年8月,中国重新接管胶济铁路。
1945年11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平津区济南分区接收委员陈舜耕任命栾宝德为青岛办事处处长,宋连城为副处长,马克武为专员,大岛繁、石原四郎为联络分团团员。
1959年,开始了双线工程,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0年才最后完工。
2003年,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工程,改造后列车最高时速可达200km
2006年9月8日,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成为山东省第一条实现电气化的铁路线。
2008年4月28日,4·28事故,4时41分,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山东境内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间脱线,与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2008年5月2日18时,经法医鉴定和DNA检测,确认“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遇难者人数为72人,且全部经遇难者家属辨认。
经过治疗,在这次事故中受伤的416人中,已有63人出院,150人转到淄博市以外的医院继续治疗,仍有203人在淄博的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