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2009-05-30 21:40:46)
标签:

山东省

潍坊市

昌乐县

城南萧

原庙址

古老侧柏

眼见为实

图片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压题图片: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城南萧”的侧柏。另见图16注释)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刘福新

 

 

 对于我来说,昌乐县“城南萧”并不陌生,因为1962年到1965年我在昌乐一中上学就路过这里;对于城南萧那座必经之路的庙院尚有印象,而对庙院里那极似文东武西双双肃立的两排松柏印象就更深了,因为背着一大包袱地瓜干窝窝头(一星期的口粮)上沟爬崖步行二十里到了这里,眼看就到学校了,终于松一口气,常常到庙院柏树下小憩,那两排侧柏也就成了我少年时代的朋友。

 城南萧离城这么近,还有老伴的一个表妹在村里住,去过多次,问村民,问亲戚,都说没有庙院与松柏,但我心犹不甘。

 要说现在的庄名,有些随意。到底是“萧家庄”还是“肖家庄”?本邑朋友阎其昌所著《昌乐地名探源》中有如下叙述:“南萧,曾用名肖家下坡、肖家庄……明宣德年间,肖姓从肖家流口徙此立村,因处埠坡下,取名肖家下坡。后村址渐北移,易名肖家庄,又称城南肖。1958年更名南肖。”

 从阎其昌这一番叙述里,我看到“萧”与“肖”混为一起,好在他小标题的黑体字用的是“南萧”,由此可以肯定“萧”字是正确的。可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里面用的大多是“肖”字?究竟是阎其昌就是如此写的还是打字员的错误?我知道阎其昌不会打字不会上网,所以我也搞不清是谁的错?

 由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两个政权更替,新政权实施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个大破坏——简化字。伴随着伦理大破坏而来的文字大破坏,直接导致了有史以来的巨大恶果:数不清的年轻人连自己的姓氏都茫然不知,让祖宗在九泉之下也含羞忍辱!此村里有两位作家我是很清楚的,就是萧云星与萧云龙兄弟,一个是河南开封市作协主席,一个是本县写短篇小说的作家。我就纳闷:为何这个村庄在网络中如此沉沦?为何这个村的村民对自己村里的历史文明如此愚昧无知?为何这个村的村民对老祖宗传留的遗产这么心不在焉?

 今年5月初我去了方山庙会,由此发表了一系列配有图片的文章,有博友“山东爷们在东北”来敝文评论栏留言曰:“南肖村里有几棵大松树,看样子应该也是庙门。不过那里没有庙了,村里人我不熟悉也无法探寻。刘老师对这了解吗?”

 因为在此之前,我已经打听过数次,都说庙院没有了,柏树没有了。我只得“以讹传讹”,回复这位在东北的老乡说:

 “我还专门去寻找过,都没有影子了,我当时心里难受极了!我1962年到1965年从城南萧路过,那庙门是坐北朝南,庙院里有几棵老粗老粗的松柏,枝头浓荫遮住了庙院,尤其那枝干呈虬龙形状,那是周围几十里难寻的古迹至宝呀!都让这些败家子们踢蹬光了,鄙人对此十分气愤!!”(回复时间:2009-05-07 17:37:17)。【来源:(摄影)己丑年四月初八方山庙会掠影(三)

 

 给我带来转机的是一位就职联通公司的青年朋友王运立,也就是上篇博文里我谈到的朋友。5月28日端午节当天中午,应邀外出拍摄,后到南萧一家饭店小饮,午后归途中,眼看要到我的居处了,他突然问我知不知道南萧有两棵巨大“侧柏”,我很自然地反问:“不是没有了吗?” 他说:“怎么会没有了呢?我们马上返回,去看那两棵侧柏。”

 车径直开进我们吃饭的那条东西大街,到西端后折而朝南,我清晰地看到了那两棵侧柏在朝我招手,百感交集呀,竟让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

 老伴的亲戚是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本村人,就在这条东西大街开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厂子,去年我还问起过呢。现在的人都忙着挣钱,谁还有空溜达着看看村里的树木?这我能理解。

 另外,侧柏所在的地方不通公路,那条以前到昌乐一中上学的必经之路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也正是如此,这两棵侧柏才不被人注意,就连本村的村民也大多不知道,它们才悄无声息地存活下来。坏事变好事——这不能不说是侧柏的幸运!

 通过此次偶然相遇,我亦有一个想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若不是此次亲自拜会两棵古老的侧柏,恐怕在我心中永远认为古老的侧柏已经惨遭荼毒了。

 为了将我以前的一段错话加以纠正,今天下午,我费了好大的劲儿,在自己博客评论栏搜索“山东爷们在东北”的留言。寻到后,又立即拜访了他的博客,并在他那儿留言说:

 “前天,一位青年朋友专门与我去了一趟昌乐“城东萧”,那座庙没了,但是还有两棵侧柏,西边一棵的圆周竟然有2、15米。是与我去的那位朋友王运立亲自丈量的。在松柏树西不远住的一家母子恰好出来,对我说“经常有人来拍照”。可我就纳闷:一、从网上竟然查不到任何有关昌乐县‘城南萧’的信息,只查到‘红河镇萧家庄’,还查到昌乐‘城东萧’。而与这两棵侧柏为邻的大嫂与我说了一件事:姓萧的有亲兄弟两个,一个住在这‘城南萧’,一个到了‘城东萧’。我这两天一直在搜索‘城南萧’侧柏的资料,可惜一点儿信息也没查到。但是从青年朋友王运立以前与村民的谈话中却了解到一个事实,昌乐县城南萧原庙址的两棵侧柏是‘江北最重要的侧柏之一处’。因为我唯恐说‘江北最大的侧柏’不合乎事实,故而将他们的原话改为‘江北最重要的侧柏之一处’了。我已于5月28日,也就是‘端午节’当天,拍摄下了城东萧那两棵侧柏,图片早已处理完毕,草拟完这篇小文后,即发在博客。若有暇请来看。”(留言时间:2009、5、30,18:25)

好了,不说了。请诸位朋友看我拍摄的照片——

                    2009年21:38打字结束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昌乐县“城南萧”庙院原址残剩的两棵“侧柏”。

          (本人于2009年5月28日下午拍摄)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2:西边侧柏的露出地面的根部。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3:西边侧柏的下部。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4:西边侧柏比东边那棵略粗一点儿。圆周是2、15米。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5:中上部。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6:上部。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7:分枝。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8:分枝。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9:枝干呈虬龙形状。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0:稍部。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1:东边侧柏露出地面部分。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2:东边侧柏中上部。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3:上部。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4:东边侧柏的稍部。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5:与西边侧柏为邻的一户大嫂抱着孙子出来了。戴眼镜的青年人可能

    是她的儿子。前面的这位就是带我去看侧柏的朋友王运立。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6:站在两棵侧柏东南边拍摄的远景。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7:站在西北面拍摄其中的一棵。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8:在侧柏所在的南北村街上,拍摄南边街道部分。

 

    (文--图)昌乐县“城南萧”侧柏拍摄记

        图19:在侧柏所在的南北村街上,拍摄北边街道部分。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村里还有许多古树,譬如这棵老榆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