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在“龙抬头”的日子里

标签:
二月二龙抬头2002年月下小品后记2003年嵩山上坪侯景乱梁杂谈 |
分类: 文辛随笔 |
我发的这篇小文章,一不讲“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二不谈二月二的习俗,三不叙龙抬头的传说故事,四不说当地民俗食品;这些东西网络里应有尽有,用不着鄙人絮叨,讨人厌嫌。我要与诸君汇报的是:这一天在我脑海中曾经留下过深刻记忆的点点滴滴。
我是一直坚持写日记的,厚厚的日记薄正好一个月一本,都有前后日期和编号,如果想看历史上哪一天发生了什么,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一翻弄立刻便明白了。
我的写日记习惯,可说是一天不漏,即使2005年有了电脑以后也从未例外。所以,今天我就有选择地将几篇发生在“二月二龙抬头”日子里的日记发在博客里,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朋友们,有那琐碎处、鄙陋处也请诸位不要笑话俺。
“将第一遍打印稿翻到最后一页,查到最后一个句号,我揉了揉发涩的眼,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凭窗眺望,苍茫月色隐去,已是黎明时光。小城鞭炮此伏彼起,我猛然想起,今日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了。”……
——见我的散文集《月下小品》“后记”里的第一段。此文为2002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二凌晨成稿
今天,又是“二月二”了。上坪水库是杨光荣师傅值班,他比我大两岁,五井镇人,当过兵,干过公社宣传队长,现在是镇里的水利施工员兼上坪水库的管理员。这位兄长秉性豪爽,连走路也是昂胸抬头,完全是一副军人的姿态;但他又是个十分细心的人。大气与精细在他身上结合得天衣无缝。
上午八点左右,突然听到水库大院西边一片嘈杂声,原来是上坪村搞山楂树承包,嚷嚷声就是从一墙之隔的村委大院传过来的。杨光荣师傅唯恐有人来这儿填表,影响我写作,干脆将又高又宽的铁栅栏锁上了。
我点上一根“哈大门”,紧皱眉头,开始了长篇历史小说《侯景乱梁》的构思……
已经写了七八章了,想把小说里主要人物侯景进一步铺垫一下,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儿。尽管我手头有一大堆侯景老班底的历史资料,却只有他们的名字,他们究竟穿什么,骑什么马,用什么武器,有什么性格,在侯景队伍里占什么位置?这一些都要考虑到。先是给侯景的“军师”王伟初步画了个轮廓。这个人物太重要了,倘若说侯景是这一场中国大劫难的主动者,那么王伟就是大动乱的煽动者。侯景之乱,王伟之罪恶超过侯景,只不过侯景为贼首,罪归于主罢了。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必须写好写活的。否则我的这部小说就不算成功。直到正午十二点,对于王伟的构思终于有了眉目,我有些不能自持了。
没想到都二月二了,天气还这么冷。中午,到西边“五寺路”(临朐进内公路,从五井镇到寺头乡)边的夫妻二人小店炒菜一大盘,买煎饼一卷、白酒一瓶,捎回来与杨师傅小酌以庆我的小说有了大的进展。饭后,与杨师傅下象棋,水平相仿、互有输赢。
晚饭时,杨大哥早就做好了小米稀饭,见我没停笔,默默地等着我。我不便于让他久等,站起来洗手、吃饭。为了让我松一松极其紧张的神经,他一边陪我晚餐,一边给我讲述临朐县五井镇当地的故事,他很健谈,对我谈了不少关于这一带大山里面发生的故事,最能引起我关注的是当前不孝顺的事例,尤其是女人在里面充当了极为卑鄙龌龊的角色。
好了,我又要构思我的小说人物了。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