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己丑年春节小记之二——正月初一
刘福新
七绝·拜年
烟花鞭炮响连天,灯火通明夜不眠。
妆罢出门晨未晓,满街互道寿福添。
——摘自本地诗友笵永来《苇园诗文集》

图1:每年的大年初一,孙子、孙女先给我与老伴磕头。当然是郑重其事
的了。老伴说今年的喜神、福神、财神都在北。“磕头仪式”挪到我的窄小
书房来了。这是二儿子拍摄的,二儿子昨夜值班后已经归来。

图2:往年孙子磕头,都磕得“砰砰”响,今年嘱咐过了,磕到地面即可。
但是他俩还是极其认真。

图3:我对孙子说:“磕完了,起来吧。现在与你爸爸、叔叔去放鞭炮!”

图4:饭还没吃完,来我家拜年的敲门了。这是我的小老弟刘守乐,他在公
安局工作。右面是郭素梅,我们学校的职员。他们不在这个院里住。我让他夫妻
俩把我年前拍摄的照片给捎到新校去。不过,给他们拍摄的这一张却没拍好。

图5:校医吴汝森。他爱人小李怎么也不肯照。我打趣道:“你还生活在
上个世纪吧?”

图6:本校生物教师刘好礼的二儿子一家。

图6:本校教师赵启太的二儿媳妇与孙女。

图7:本校书记赵延丰的儿子与孙子。赵书记早就退休了。

图8:本校教师秦凤敏的儿子、孙子。以前在“一号楼”(老楼)我们是
邻居,现在还是邻居,不过不再是同一个单元。是在四楼“背靠背”了。

图9:左面是本校秦德华副校长的儿子(在县委),右面是薛兰会的儿子。
薛兰会比我还小两岁,不幸前年病故。生前在我主持的历史教研室工作,后来干
政教处主任,关系很融洽的一位同事。

图10:老同学、工会主席卓伟的儿子、儿媳、孙子。

图11:老同事、原工会副主席刘子树的二儿子。

图12:本校教师张瑞华(左)、电工刘安光(右)。刘安光是我们营陵
刘氏本家弟弟。

图13:拜年的一拨接着一拨,就在极其短小的空隙里,拍下了昨夜“春晚”
录像,这一节目我在书房听到了,但是忙于博客留言,没来得及看。

图14:这是已故的曹勋臣主任的儿子曹伟,也是我的学生,他现在在潍坊
开发区干翻译。

图15:我的二儿子(左)与来拜年的朋友李宁合影。

图16:大儿子的好友邱瑞来拜年。

图17:今年是我唯一没出门拜年的一年,因为我们这里旧俗:家中如有
近亲老人过世,就不能出门拜年。我对两个儿媳说:“每到大年初一,就让你
两个当“留守”招待客人,有功之臣呢,也给你两个拍一张合影。其实他妯娌
俩早就想拍一张合影了。

图18:本校教师王新同的二儿子,他在潍坊工作。他是与他哥哥一块来的,
大侄子很老实,不肯拍照。

图19:东面单元的新邻居。他的父母也是干教师的,不过,不是我们昌乐
二中的。

图20:本校职工秦中华。他在东院住。他的父亲退休前教地理,与我曾经
同一个办公室。他的父亲秦学良老师年近九十岁,依然精神矍铄,其实是我的
老前辈。可是秦中华觉得我与他父亲共事多年,也把我当作“叔辈”了。往年
东院里我只给他父亲还有一个老军人拜年,今年也就不能前去了。过了春节再
去探望吧。

图21:刘安光家弟媳妇来了,与我老伴合影。

图22:赵兴刚。这个晚辈可是个“电脑专家”。

图23:我的二儿子与他的两个好友合影。左起李鹏、张新伟。一个在高速
公路工作,一个是五金行的经营商。

图24:本校两个教导处副主任:左为孙长顺,教政治;右为张祥军,教历史。
张祥军是我历史科目的骨干,1991年聊城大学毕业后第一年,就上了一堂“青年
教师历史观摩课”,很成功。是我当时的得力干将。他还荣获过“昌乐县十佳青
年”。他的爱人是我的学生。

图25:学生赵文博、赵金波兄弟。现在都在昌乐一中教学。

图26:我的师范同学姚凤光的儿子与儿媳。姚凤光的儿子在高速公路,他
的儿媳在实验中学教学。

图27:孙子梦溪的干娘田爱梅(左)来了。与我的大儿媳合影。田爱梅的
丈夫小侯与我大儿子是最早的同事。

图28:孙子梦溪的舅舅、舅母、表弟来给我们拜年。

图29:我的学生吴尚军,现在是昌乐二中办公室主任。他的爱人赵素琴
我的学生,他俩是前后级同学,都是毕业于历史系。我先后任过他夫妻俩的班
主任。我经常在85级赵素琴所在文科班里表扬84级的吴尚军,因为我先后担任
过84级、85级文科班的班主任,后来赵素琴与吴尚军相识了,赵素琴说:“呀,
你就是吴尚军呀,被刘老师经常挂在嘴里的那个。”那年,赵素琴还对我提起。
这一次,赵素琴说:“老师只给吴尚军拍照吧。”我批评她说:“你看你这个
人!”

图30:我的在城里居住的亲家来了。我的孙子梦溪的外公与外婆。
【后记】这只是拍摄图片的一部分。有时候来了一大群,是不好拍照的;有时候来了现任教育、行政官员,即使拍摄了,也不便于发的。其实过农历年就是民间欢乐,我的摄影也是以平民主义为主要素材的。以前如此,今后也是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