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绝不是偶然想起来的
刘福新
到今天,我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只剩一个尾巴了,心情也轻松了好多,牙疼也减轻了。现在开始回访《全国首届校长教学管理论坛在山东昌乐二中召开》一文的评论者以及亲临的访客。
不过在左面的“访客”栏,前面的已经被更新覆盖,不好寻了,只有抱歉了。
我说过的,越是在我休博期间来鄙人处的都是真正的朋友,而那些见利即来,无利远避的人,在我先后四次休博期间,大体上都摸清了一个名单。其实这些人还不了解我,我向来是对那些在我特殊情况时来访的朋友特别怀有敬意的,回访时也是格外认真格外卖力的。
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对于网友也是如此。
我去你那里评论了,你没时间奉陪了,这我十分理解,我一个退休的人了,时间比你充沛,你哪有时间与我一比一呀,即使一比五或者一比十甚至一个月来我这里溜达溜达,我都十分理解十分高兴,在这方面,我是十分大度的,请诸位千万不要误解了我。
不过,话说回来,我从来都是见朋友光临必定回访的。倘若我有闲暇,我会对于那些光临敝博打开敝文的“访客”甚至只是到达敝博首页(或者礼节拜访或者有目的提示或者过路或者好奇)的博友,我也从不怠慢的。可以说我对得起新浪博客的任何人;至于某些人断绝了来往,也许有他们的苦衷,我从未在乎过。只不过我从来没有忘记他们,我时常翻看旧作,有兴致有闲暇时我会过去看望一下,蓦然发现,有的博友已经停博了,有的博友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暂时休博了,有的博友可能厌倦了此地转移到其它博客了。不过既然去了,总有问候。即使他们再也看不到我的问候,我也心安理得。
我的回访有个特点,即使你不更新文章,甚至我已经在你同一篇博文里已经评论多次,也是不肯空手而归的,我的做法是,翻看你的旧作,默默地寻找,悄悄地评论。我并不想让你知道,有一个老朋友曾经拜读过你的旧作,只是尽我一份友谊而已。
另外,有的博友是评论或者光顾了我的旧作,对于他们的造访,我更是感激不尽,只是回访任务太重,好多旧文实在看不到,唯一的办法就是抽空翻阅自己的旧文评论栏,一旦看到了,就一定有所表示。有许多博友可能对我的一些举措有疑惑,你刘某人怎么老在自己博文评论栏打上譬如“已经回访完毕”或者“回访到某人”或者“备忘”或者“记号”呀?我可以禀明:这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我自己提醒的。由于来往太频繁,对于评论者势必有疏忽拉漏之处,我打上这些文字,仅仅害怕遗忘他人,唯恐怠慢了光临敝博的博友,仅此而已。即使如此,也是不能完全顾及,有时上网不及时,看不到左面评论栏里的提示,也就疏忽了,但却不是有意的疏忽,这个我敢保证。唯独令我不解的是曾有一位博友来我这里气势汹汹地质问:“你总是写一些回访的事儿干什么?”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不是给你看的,我是给自己看的,人老了记性就差,我怕慢待了朋友还错了吗?你不讲“投桃报李”,难道还不准我讲回报吗?
“感恩”也许是个“老掉牙”的词汇了,有好多人已经丢弃了,根本不屑一顾了,觉得太迂腐了,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感恩”这个词汇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弥足珍贵。诸位不见,有几个只顾自己甚至忘恩负义的博友会有好人缘的?有时候到博友那里,看到百分之九十的评论都是“遥控加精推荐语”,竟然连一个亲自造访亲自读文的都没有,十分不愉快,发了博文没人读,这是最大的遗憾最大的悲哀,倘若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你是一个为博友不吝力气的人,又何至如此?我就经常在博友那里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我调侃说:“真正的沙发是我的,虽然我是第30个或第40个评论者。因为我是第一个来读文评文的!”一边调侃一边伤感,我为博客里的浮躁与敷衍而闷闷不乐。也许有时候我们太忙,顾不上认真读文,但隔三岔五地认真一回还是可以的,你不能老忙吧?有的管理员心中很有数,他们可以分别对待评论者,譬如对老朽就是隔三岔五亲自登门拜访的,有的管理员则不然,他们分不清博友的优劣,看不出博友的好歹,量不出博友的深浅,你纵然回回都是登堂入室,热情交往,可他总是摆着那副一成不变的老样子,从来都不曾亲自来看看你的博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在这里我特别指出来——有一个叫“LU人”的就是如此,我这是第一次点名,你有意见我也得提了。因为在我的“访客栏”从未见到过你的影子,倒不如那些亲自读文而没有留下只字片语的博友。他们最起码给我增加了两次“点击率”,打开我的博客首页一次,打开我的博文一次,而你呢?老远隔着墙扔砖头罢了。我的大门在哪个方位?大门口是何等模样?你根本就不知道。对于此等博友,我得再一次清洗了,我不能老这样隐忍着。忍耐时间太久了,心情会不痛快的,对吧?
我也是管理员,我用的是教育网,好几个大单位用着同一个“LD",塞车严重,上网格外困难,大多数上网者不是搞文学而是打游戏,譬如下象棋打扑克看影视剧,甚至看A片,故而网速特别慢,我又是给圈友读评文章比较认真的,总得8——10分钟,仅仅打开”管理圈“就需要几分钟,还得打开博文,然后再回到“管理圈”推荐,最后等那个图像显示出来再点“确认,这样总离不了8——10分钟左右吧?对于某些圈友的博文读得认真了,甚至超过20分钟。所以我对这些人也是回访的,我突然有一发现,我这样的做法是极少的,因为被我推荐的博友里很少有人来回访过我,可以说不到百分之一,尽管我的推荐还大多是从管理圈连开四道门——打开管理圈大门、打开博文题目二门、打开博客首页三门、打开博文内容四门。很多管理员打开“二门”也就不错了,可我总觉得不到人家“客厅”里坐坐不够意思。但是大多数我热情拜访的圈友来我这里的却不多,即使不读敝文,来我这里瞅一眼,在“访客”栏留下个影子也好嘛!所以我特别厌烦那些妄自尊大的人!
曾记得《中国作协会员》圈圈主伍弱文对我说过,有的圈友年赋以高,不会打字,都是孙子辈替他们操作,也就不可能回访,对此我表示理解;但是有的青年人却不是如此,他们是有能力回访的,不回访也许有他们自己的待人接物原则,我也理解。
我要特别指出的那些对不起我的人,并不是没时间来访的朋友,而是专指那些——我出于友好发自真心给他(或她)的博文提出了一点儿改进意见,他们从此就不踏我的门槛了。我感到非常奇怪:你写博不是学习切磋吗?不是求得进步吗?否则你写博究竟为了什么?是来博客凑热闹还是百无聊赖了来此消遣?消遣我不反对,我有时也是抱着消遣的动机的;但是,消遣归消遣,总还得在网络里结识几个朋友吧?譬如你在当地也要结交朋友的,不定何时就会有朋友邀你喝酒、喝茶,请你帮忙办事,难道你从不与人交往?倘若你在博客里没有一个贴心朋友,那你到博客里到底有什么意思?
我喜欢朋友,更喜欢“诤友”。诤友是什么?就是在众人与你客套与你毫无诚意的周旋时,出来一位诚恳的博友找出你的不足,给你提中肯的意见,让你的文学水平迅速提高一个层次,不至于老停止在一个水平线上。对于这样的博友我是十分敬重的,我不止一次地到他们那里拜访,在留言栏与评论栏表示感激与谢意,还将他们的修改意见贴进我的正文里,以示尊重。但我不理解,有的人,我抱着善心诚心(没有一点儿讥讽与打击)提一点改进,他们就恼了,当然还没有来老夫这里闹事,也算是他们的大度了。
我有暇常常翻看旧作,即使去年甚至前年的博文,我突然发现:博客里的朋友就好似“电话簿”,更新得也是很快的,不过,都是人家不来了,我可从来没有不回访。其实呢,“电话簿”更新也是好事,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越少越是金贵!不是吗?
鄙人郑重声明:我的以上感悟绝不是偶然里想起来的。
匆草于2009年1月14日12: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