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题图片:北冯家沟村中的奇树)
(散文与摄影)车罗顶与纪山——鄌郚览胜之二
刘福新
【散文部分】
(另文详记此行见闻,此处略。但图片底下也有许多传说与叙事。)
【摄影部分】

图1:离开白浪河源头,车不断地爬山下崖,在极其狭窄的羊肠小道行进着,远远望
见连绵不绝的山岭。王站长说,这儿还属于“九顶连环山”,不过已经到西边来了。沟底
有一个村庄,忘记村名了。阴天加相机出了问题,拍摄效果不好,只不过留下个念想而已。
远处看到两边稍微高凸而中间平坦的就是纪山。

图2:这座小山叫“雾露山”,说得是钟家庄一个姓钟的姑娘与“纪山爷”(吉山
山神)之间的一段神话传说。传说全文另载。
右面没有照全的是纪山。

图3:九顶连环山围绕着一片平地,可以叫做“坪”了。这些山沟中的平地面积真不小,
据说这里是上古战场,也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故事另载。
我在这片麦地里朝着西面纪山的方向,给老伴拍摄了一幅图片。远处最高的山头是纪山,
近处的是“雾露山”。

图4:你看北边与东边,好大的一片平地哟!这里作古战场,那阵势一定相当威猛!
王子柱站长还告诉我,日本侵略者在纪山杀人如麻,他的一个亲叔叔在这里被
杀害,还有一个伯父也遇难。忘记是究竟是1937还是1938年了,但时间很清楚,是农
历的九月初三。因为他每年都来这里上坟。

图5:车从另一条山路返回,好走多了。行至这个叫北冯家沟的村庄,王站长说这个村庄有一颗很特殊的树木,当地人都不知道是叫什么树木,只知道是从曲阜孔林里移来的,因为只有孔林里才有。我问,难道就没有知道的?王站长说好似叫“jie树”。我们昌乐方言,普通话里是寻不到的,大约他读就是‘解’字的音,我从字典里找了一些,有jie和
ji两种读音,不知道后边括号里是否有这个字?(檞榤桝構櫅橶)他还说,连当地林业站的人都不知道。我说,那为何不请教一下潍坊市林业局的人?
补充:冯家沟,行政隶属昌乐县鄌郚镇,明初,冯姓立村,因三面环山,中间有沟,取名冯家沟。与孟家峪和打鼓山是邻村。

图6:拍摄这一棵树木时,太阳出来了,我的老伴也不掉向了。

图7:这棵树可真粗!

图8:在北冯家沟南边,有清澈的河流,拍摄下这一处山水。

图9:我拿着相机快步跑到了前边小坝,将这个生长着特殊树木的北冯家沟村貌拍摄
了下来。我乘坐的小面包也进入了我的镜头。

图10:又行一段山路,南边有座山,王站长说叫“柳山”,那是临朐县的辖区,
我想拍摄下来,但车子已经过去了。
不久,进入一个较大的市集,原来这里就是“时马”,我记得我们老家的人叫这
个村子“chi
ma”,“时”读“迟”(谐音)的。
时马正是大集,我想拍摄卖肉的和其他做小买卖的,卞主任却没停车,心里隐隐
地有些不快。我对他说:“民风民俗也是我拍摄的一部分内容呢!”
走过时马,东边公路有一处风景,叫做“姊妹杨”。还没见过这么粗的白杨树!

图11:上图是我爬到东南面一个土坡拍摄的。而这一幅是在树东路面拍摄的。
王站长说:八路军攻打日寇据守的“瓮石山”时,就是在“姊妹杨”下给部队做的动
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老兵来访问翁石山,途径姊妹杨,还在这里留影纪念。
我不知道这些日本曾经参加侵华战争的老兵究竟看到这些是何心情?

图12:老远地再看看这个叫做“时马”的有集的村庄。可能王站长他们的目的是
主要景致,可他们不了解,我对以前听说过的有集市的村庄也是颇感兴趣的,可以了解
民风风俗呀!

图13:在回鄌郚镇机关驻地时,路过鄌郚镇文化中心,王站长邀请进里面小坐片刻。
我不得不说,鄌郚镇的文化中心端的很不错!这也是鄌郚镇党委、政府重视文化的结果。
我的学生郭曙光原是宣传部副部长,兼职新闻中心主任,主管报社工作,在这里干书记,
与他重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分不开,也与王子柱这位干了多年的老文化站长的努力分不
开。倘若各个乡镇都有这么一位关心文化建设的党委书记,倘若每个乡镇的文化中心都有
这么一个高素质、懂业务的文化站长就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