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花市观菊(昌乐山会之六)

标签:
山会花市菊花买花女子杂谈 |
分类: 昌城衍变 |
11月6日因看动物市场,路过花市,恰遇常见的花农,欣然为其夫妇拍摄了几张照片。
11月7日既逢山会,又遇大集,徒步去宠物市场,归家途中又经花市。
回忆今年的“五月二十八昌乐山会”,我已经在博客发了两次花市图片,值此“十月初五昌乐山会”,焉能拉漏?
11月7日正好“立冬”,天气陡然冷下来了,莫非天意不成?
前天我见到的花市,不像往日品种繁多,而以菊花独占鳌头。
那天的花市委实令人不悦,因为有些儿凋零,我是从南边进入花市的,直到过了南关小学才看到零零散散的花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卖珍奇药品的人,有灵芝草、雪莲等。
再往北是一个卖菊花的,在那里悠然坐着,旁边站着一个人,或许是他的朋友。
从北边过来一位年轻女子,似熟非熟,在菊花前站住了。她说认得我,见我曾在山会摄影。我要给她拍照,她不大愿意,直到我帮她选了两盆菊花,才同意了。我说我要发到博客里,让她来看,她却嗔笑一声:“别忽悠我。”我说,“我那里像忽悠人的人呀
这位女子把我帮她选好的两盆菊花搬上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称秋菊惯了,好似菊花被秋天早就“注册”了似地。可是这些年天气转暖,初冬仍然可以被认作秋天的。
菊花故事多多,三国时钟会赞菊有五德,说它“早植晚发,君子德也”。
菊花是无愧于“花中君子”的美誉的。连“口角噙香”的林妹妹,也赞叹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呢!
那么陶渊明是如何“评章”的?
陶渊明是爱菊、咏菊的集大成者,以至于一提到陶渊明的名字,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绰约风姿。其实最能显示陶渊明爱菊真性情的,倒是其隽永的短章: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一个是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高唱《归去来赋》的诗人,一个是在廖廓霜天里迎风独立的奇葩;一个是归隐田园的高士,一个是“不随黄叶舞秋风”的香草。人与花,花与人,电影镜头般的叠印与闪回,无怪乎靖节先生能啸傲东轩:“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了。
无怪乎清朝张潮的《幽梦影》,把陶渊明列为菊的知已,真乃恰如其分也。
这些形态各异的菊花,针松形、彩球形、翎羽形……像珠帘,如发丝,似仙女下凡——让人睹之顿生快意。
你看这黄菊花,状似太阳,花瓣层层相贴,中心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在里面躲闪着。
你看这红菊,一片红光透彻内外,好似还有一团火焰巍然屹立在里面。
你再看这一盆,是花农最得意的一个品种,可惜我没有记住它的名字。当然了,不用花农说,我也早就喜欢上了。
除了菊花,当然还有其它的花,也顺便拍摄了几幅。
另外,花市北端有个卖鱼类的中年妇人,我老早就认识,恰好她的女儿帮着做买卖,给她娘俩拍摄了一张照片。待到应她的要求,给她女儿单独照一张时,很遗憾,电池没电了。
花市盘桓,令人撩起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也令人撩起对亲朋好友的依恋,即使不熟悉的人,也变得亲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