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文友《聊斋志异》“卖履分香”之含义

(2008-11-01 22:48:32)
标签:

聊斋

卖履分香

含义

曹操

遗令

分类: 知识交流

                答文友《聊斋志异》“卖履分香”之含义

 

 

            答文友《聊斋志异》“卖履分香”之含义

     ——关于《聊斋志异》“卖履分香”一段与王景晓同学在榕树下的对话

 

                        刘福新

 

 

     【前言】这是去年我在“榕树下”与一位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景晓同学的对话,现发在此处,供古典文学爱好者参考。同时也请诸位博友看我正文下面的【附言】。

 

 

      ■ 6月25日王景晓询问:

 

- 由 王景晓评论于2007.06.25 16:59 评论id(5614825)

 刘老师:《聊斋志异》第二卷《祝翁》篇末异史氏曰:"......苟广其术,则卖履分香,可以不事矣."是何意义啊?我最近在看聊斋,可常常只是看个大概,有些字词不大懂.

 

       ■ 6月26日昌乐刘福新回复:

 

- 由 昌乐刘福新评论于2007.06.26 15:54 评论id(5616958)

     啊,今天午后才看到王景晓文友的评论,因为鄙人近来到榕树比较懒,再说,对已经过了几天的文章比较疏忽,迟复为歉。其实这是《聊斋志异》中最容易理解的一篇,说的是一位老翁临死放心不下老伴的故事。现在学术界普遍出现了一个弊病,那就是浮躁,对于蒲松龄老先生在文章后面的议论尽量不触及。一来觉得“不算正文”;二来,这种特别表现作者蒲松龄先生主张或者观点的“异史氏曰”比较难解释。很多人鉴于两种原因,一般“不予理睬”和“知难而退”,我看后者当占很大比重。您说的这一段里只要解决了一个成语“卖履分香”以及后边那个“事”字,就基本明白了。成语“卖履分香”是曹操《遗令》中的故事,原文是:“余香可分与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谓,可学作组履卖也。”有人简单地把此说作“临死念念不忘妻儿”,我以为不妥,如果把末字去掉,当更准确。也就是“临死的时候总放心不下老伴”。为什么?古代一夫多妻,自己死了,如果自己的某个儿子当权继了王位(曹操已经被封王),谁知道自己的那么多妻妾会是个什么下场?历史上教训太多了,近在汉朝眼前的就有吕皇后残杀了戚夫人……他怎么不心惊胆颤?另外,曹操此种安排,不可避免地有奸雄之智。他知道他死后他的儿子一定会搞“和平演变”或者“宫廷政变”,可他还在假惺惺地示意朝廷(刘汉皇室)与满朝文武大臣,他准备着后代失势后,自己的老婆孩子会老老实实地自食其力……我研究这一段历史,觉得曹操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利用“危机感”,让自己的儿子们和亲信们加快夺取中央政府权利的步伐。如果曹操真这么想,那就“一箭三雕”了。太厉害了!弄明白了这个成语,我们再来看后面的那句话:“苟广其术,则卖履分香,可以不事矣。”也就是说:“倘若把祝翁死去又回来伴同着老伴一起到阴间的拿手好活广泛传播的话,曹操那“卖履分香”的临死安排就可以撤消了。换句话说:“卖履分香”的遗嘱就不用做了。再或者:就不用从事“卖履分香”的安排了,既然阳间与阴间来去自由,看着大势不妙,赶快回来与老婆孩子跑到阴间去躲避起来,你还担忧个什么劲儿啊?这里的“事”做动词,当“从事”、“做”讲。从此篇文章里,蒲松龄是反对迷信的,这与他好多文章观点不一样,也充分证明了一个文人观念时刻在自己身上冲突着。这是我的很不成熟的答复,不知道王景晓同学满意否?

 

  

          ■6月27日王景晓回应:

 

    哇,刘老师,我太感动了,真的谢谢您,没想到您这样认真的对待我提到的问题.我买电脑没多长时间,来榕树下也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所以很多功能都不会用,所谓个性空间我还不知道是何物,呵呵,不好意思,我是菜鸟,不过我以后提问题会发在您最新的文章里.我是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元明清文学,我对小说比较感兴趣,可我总觉得自己好象白痴一样狗屁不通.

 

 

 【附言】

作为一个研究元明清文学的硕士研究生,王景晓同学的虚怀若谷使我感动,这也是我发在博客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看新浪博客里某些女士和先生就缺乏这样的精神。不客气地说,这是很久以来的文坛痼疾,更是网络文化的通病。

这些人注册博客写博客根本不是学习知识,而纯粹是闹着玩的。

他们(她们)或者是因为穷极无聊而在博客里胡诌八扯;

或者因为图谋虚荣而到博客里寻找慰藉;

或者为当前不良习气所染总在博客里对博友虚与委蛇,没有一点儿诚心;

或者以邻为壑把困难与祸害转嫁给博友;

或者以怨报德,用怨恨来报答博友的恩惠;

或者亦步亦趋,缺乏主见而事事模仿所谓的名人;

或者讳疾忌医,因为人家诚心诚意几句话而恼羞成怒断绝往来;

或者剽窃成性,用他人之文来修饰自己,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或者蝇营狗苟,在博客里到处乱窜,为了在网络里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

或者对于他人的文章根本不品读不研究,而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不啻圆凿方枘,令人读了哭笑不得;

……

仅举此几条,作为我对博客中某些人的意见,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