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题图片:北面山体已经被掏空,好似被拔掉了一颗牙齿)
(图片)首阳山下——我的摄影日记(上)
刘福新
今天下午,与老伴商定,到昌乐城东五里路远的首阳山下玩去。老伴带着一把小铲子,两个塑料袋,说是挖野菜。我带了相机,一前一后,骑了自行车东行,不大一会儿就到了首阳山北,从一条以前繁忙的南北路进山。先后到山下一片荒芜的果园与谷地里扑蚂蚱、挖野菜,继而沿着山路一直往南,在原林场停留,看望了几年前我带着孙子、孙女爬山时认识的董利忠师傅,给他照了一张相片,恰好他的外甥女儿和外甥女婿开车来了,看了他们养的山鸡、种的小菜园,十分激动。下山时,东山头上月亮已经升起来了。起初我还以为是夕阳的回光呢,那可就神了。问林场旧址住的人才知道确实是月亮。
今天下午好潇洒!

图1:与老伴沿着从昌乐途径朱刘到潍坊的旧公路直奔,约五里路程,到达首阳山
正北,此处公路北有“三八鸡店”,是过去首阳山下各个石料厂老板以及周围各地来拉
石料的司机饮食之处。
从这里往南就是原先的石料厂集中地了。
我与老伴推车往南走,有一片荒芜的果园,在这片果园里,我看到桃树下有许多
这种形状的果实,我说是“水嘎啦瓢”,老伴不同意我的叫法。我也觉得“水嘎啦瓢”
没有这么大。

图2:今年雨水太多,只有山下旱地才有蚂蚱,但也很少。记得以前我们常来这里扑
蚂蚱,收获很大,我与老伴一下午起码要扑半斤的。这是老伴先看到的一个“土蚂蚱”
你看,它与土地一个颜色,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它。

图3:这是老伴发现的第二只蚂蚱,我们昌乐人叫它“双目角”,也叫它“大闺女”。

图4:往南再走几十米,过了一条以前专门运石料的铁轨,有一片谷地,这里以前
我们也常来扑蚂蚱的,只是去年没来这里。有一老者左手拿着一根树枝,右手提着一个
长塑料瓶,我大吃一惊,他扑的蚂蚱居然快装满瓶子了!可惜我拍摄他装蚂蚱的瓶子没
拍好。

图5:此时,从西面又来了一位妇女,左手拿着树枝,右手提着塑料袋。很专心
地寻找着。

图6:我让这位妇女挣开塑料袋,把她扑到的蚂蚱拍摄了下来。她刚来,扑的不多。
左面第二只我们这里的人叫它“青头狼子”。

图7:谷地北面就是那条废弃的小铁路,铁轨边躺着一堆堆的灰沙,看来是昌乐
县政府为了保护山体而“封山”后没来得及运走的石粉了。

图8:谷地南边有一条土岭,老伴发现了这只“飞蚂蚱”。已经被老伴打昏了。

图9:土岭与玉米地之间的松土里,一只雌“双目角”正在“下籽”。雌蚂蚱下子
是很老实的,即使有人戳它,它也一动不动,它在认真履行着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当我发
现它的时候,已经被老伴无意识地踩破了肚子,这是我在后面发现的,我再也没动它。

图10:这条岭子上有很多婆婆丁(学名“蒲公英”),如今天气暖和,秋天又
出来一茬。很鲜嫩的。晒干了泡着喝,可以败火;也可以馇菜豆腐。很香。

图11:在这条土岭西头,不知老伴在找蚂蚱还是找野菜?

图12:自从有了数码相机,我出来一不扑蚂蚱,二不挖野菜,一心一意拍照。这不,
就在老伴站的土岭下有一簇野菊花。

图13:站在谷地里拍摄不远的首阳山。山体都被众多的石料厂开凿的不成样子了。
幸亏前几年封山,停止了开采,才使得山体免得继续毁坏。不能光顾着个人发财而给
子孙后代留下一座毁掉的历史名山吧?伯夷、叔齐的庙还在山上呢!他们早就哭得一
塌糊涂了!

图14:这就是那条专门运送石料、石灰、石沙、石粉的小铁路,现在闲下来了。

图15:铁轨南侧是一条沟,桂河、邢家河等河流就是由这些山沟的水流构成的。
可惜前几年石料厂疯狂地开采,这些河流都堵塞了。今年我去东萧果园拜访萧师傅又
见到河流了。可见,人力破坏有多大!

图16:你看,如果不停止开采的话,这些石料厂的垃圾眼看就堵塞铁路下面的
“涵洞”了。我拍摄的这些土石就在涵洞不到五米的地方。我看到铁路边有一标记,
大概是“涵洞018”字样。

图17:你看,这条涵洞被泥沙石块不断地淤塞,只剩一点儿空间了。如果山上
发大水,怎么通过?

图18:因为封山停采,涵洞上面的草木又长出来了。

图19:你看,原来这座烧石灰的大窑多么“威风”!就像一座城墙。

图20:首阳山因为开采青石,山体西边削去了一半。

图21:站在首阳山下,看着这些遗留下的灰沙,再看看被肢解的山体,我不禁
悲从中来!

图22:你看,北面山体已经被掏空,中间留下了一个大空洞。好似被拔掉了
一颗牙齿。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