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州歌头·致日本老人东史郎(附格谱、词牌、词例、音韵、句式)

(2008-02-24 00:26:18)
标签:

文辛诗词

六州歌头

东史郎

格谱

词牌

词例

音韵

句式

文化

分类: 文辛诗词
 

    六州歌头·致日本老人东史郎(附格谱、词牌、词例、音韵、句式)

 

                         文 

 

    法庭败诉①,耋耄怒焚胸。披白发,舷风劲,又西行②。

为和平。追想当年祸:沈阳虐,卢沟略,南京孽,长沙破,皆膻腥。

带水邻邦,无辜遭屠戮,白骨纵横。看今天日本,神社拜幽灵③。铁

案图倾,令人惊。

    念江南惨,中华躏,揭真相,忏忧萦。时易逝,心难讫,岁将零。

渺神京。遑论赔偿费,悔罪礼,竟难成!冤魂铸,亲感触,记详情④。

闻道东瀛正士,常流涕、愧对刀兵。若良心不泯,振臂吼苍穹。义愤填膺!

     ①  1937年,东史郎亲历南京大屠杀,期间记有《阵中日记》。1939年回国后,他将《阵中日记》整理成《手记》,于 1987年公开发表。因《手记》中记述了分队长桥本光治将一名中国人装进绑有手榴弹的邮袋、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使其爆炸身亡的事,桥本光治向法庭控告东史郎“捏造”。从1993年4月26日东京地方法院一审起,直至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终审判决,东史郎败诉。

   ②  2000年2月25日,在被日本最高法院三审判决败诉后的第35天,东史史郎开始了他的第六次中国之行。时年88岁。

   ③  日本靖国神社供着战犯“神位”,比如松井石根等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战后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④  东史郎出版的《日记》,详细地记载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罪行以及他本人作为一个加害者的忏悔,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

       附记:2006年1月4日晚上,从电视上得知东史郎先生已逝世,享年94周岁。

       说明:此词刊于2000年3月26日《渤海诗草》第一版,后刊于2000年8月《中华新韵吟萃》(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附一、《六州歌头》格谱:

 

                六州歌头·致日本老人东史郎

 

            法  庭  败  诉①,        平  平  中  仄,

            耋  耄  怒  焚  胸。      中  仄  仄  平  平(韵)。

            披  白  发,              平  中  仄,

            舷  风 劲,               平  平  仄,

            又  西  行②。            仄  平  平(韵)。

            为  和  平。              仄  平  平(韵)。

            追  想  当  年  祸:      中  仄  平  平  仄,

            沈  阳  虐,              中  平  仄,

            卢  沟  略,              平  平  仄,

            南  京  孽,              中  中  仄,

            长  沙  破,              平  中 

            皆  膻  腥。              仄  平  平(韵)。

            带  水  邻  邦,          中  仄  中  平,

            无  辜  遭  屠  戮,      中  仄  平  平  仄,

            白  骨  纵  横。          中  仄  平  平(韵)。

            看  今  天  日  本,      仄  中  平  中  仄,(上一下四)

            神  社  拜  幽  灵③。    中  仄  仄  平  平(韵)。

            铁  案  图  倾,          中  仄  平  平(韵)。

            令  人  惊。              仄  平  平(韵)。

 

            念  江  南  惨,          仄  平  平  仄,(上一下三)

            中  华  躏,              中  平  仄,

            揭  真  相,              平  中  仄,

            忏  忧  萦。              仄  平  平(韵)。

            时  易  逝,              平  中  仄,

            心  难  讫,              平  平 

            岁  将  零。              仄  平  平(韵)。

            渺  神  京。              仄  平  平(韵)。

            遑  论  赔  偿  费,      中  仄  平  平  仄,

            悔  罪  礼,              中  中  仄,

            竟  难  成!              仄  平  平(韵)。

            冤  魂  铸,              平  中  仄,

            亲  感  触,              中  中  仄,

            记  详  情④。            仄  平  平(韵)。

            闻  道  东  瀛  正  士,  平  仄  中  平  中  仄,

            常  流  涕、愧  对  刀  兵。中 平 仄、中 仄 平 平(韵)。

            若  良  心  不  泯,      仄  中  平  中  仄,

            振  臂  吼  苍  穹。      中  仄  仄  平  平(韵)。

            义  愤  填  膺!          中  仄  平  平(韵)。

 

附二、《六州歌头》词牌说明:

     据宋朝人程大昌《演繁露》所云:“《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

    《六州歌头》一百四十三字,前后阕各八平韵。又由于平韵外兼叶仄韵者,或同部平仄互叶,或平韵同部、仄韵随时变换,并能增强激壮声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会之妙。要以平韵为主,仄韵为副,务使“玄黄律吕,各适物宜”耳。

    所谓“平韵外兼叶仄韵”,是说除了押平声韵外,还在行文中兼押则声韵,这当然是指“平仄韵”的,例如贺铸、韩元吉所作是也。从《六州歌头》这一词牌来说,历来文人最推崇贺铸之作,言:“贺词以东部之洪音韵配合之,词情遂与声情相称,而推为此调之杰作”,“张孝祥改用庚青部韵,虽仍骏发踔厉,不失为悲壮激烈之音。然较之贺词,已稍有不逮”,“迨乎韩元吉填此曲,改用支、微、齐韵,则转为凄调,萎而不振,非复激壮之音。”(见龙榆生《填词与选调》)

     后面,鄙人专选贺铸的《六州歌头》以证之。(见“附三”)

鄙人之《六州歌头》是押“平韵”的,相似于张孝祥所作。不过,押“平声韵”的,有时候为“增强激壮声情”与达到“五音繁会之妙”,也在仄声句末大体押相同的韵字,譬如我的“追想当年祸”、“沈阳虐”、“卢沟略”、“南京孽”、“长沙破”;“时易逝”、“心难讫”、“悔罪礼”;“冤魂铸”、“亲感触”等即是如此。敝文是押“平韵”的,未曾十分计较罢了。但是,在两个平声韵相隔较远处,用相似的仄韵安插其间,当收到比较好的“鼓吹效果”,因为作为词这种体裁来说,毕竟是从“鼓吹曲”发展来的,若配以乐曲,定会“音调悲壮”和“闻其歌,使人慷慨”也!

 

附三、贺铸《六州歌头》词例: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


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薄书丛。


鶡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


种,剑喉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附四、关于《六州歌头》词谱的音韵说明:

     诸位看,“贺词以东部之洪音韵配合之,词情遂与声情相称,而推为此调之杰作”。此言凿凿也。

    所谓“东部”音韵者,是指“平水韵”中的“上平声”之“一东”韵,譬如:

东、同、童、铜、桐、峒、筒、瞳、中、衷、忠、虫、冲、终、崇、嵩、戎、弓、躬、宫、融、雄、穹、穷、冯、风、枫、豊、酆、充、隆、空、公、功、工、攻、蒙、濛、朦、笼、聋、胧、眬、洪、红、虹、鸿、丛、翁、匆、葱、聪、骢、通、蓬……

    当然了,用我们现代音韵来看,“一东”与“二冬”根本没什么区别了。譬如:“二冬”中的“钟、锺”与“一东”中“中、衷、忠”有何不同?“二冬”中的“峰、锋、蜂、烽、丰”与“一东”中的“冯、风、枫、豊、酆”亦无差别了。所以,我们现代人填词,可以不必考虑的这么细,只要押“eng   ong  ing  iong”的平声韵都是可以的。

    如果以贺铸的《六州歌头》词为例,还需要说明的是,他的词里的仄声字也是由“eng   ong  ing  iong”的韵母组成的,只不过,他的声调变了,成了仄声,用我们今天的汉语拼音来说,就是“上声”和“去声”。调号就成了“ěng  èng  ǒng  òng  iǒng  iòng”。贺铸词中的“洞、重、鞚、瓮、梦、凤、共、众、动、弄、种”就是如此。所谓“贺词以东部之洪音韵配合之”者,“一东”韵确实在音韵中是“洪亮之音”也,所以“词情遂与声情相称”也就不虚了。

 

附五、关于《六州歌头》的特殊句式:

     其余的《六州歌头》词谱要求,譬如:词的特殊节奏、对仗的语法、语序的转变、章法的要求,与其它的词牌,也与律绝诗差不多,不再赘述。唯独句式结构需要解释一下,在好多词牌里,经常会有特殊要求的,不能随随便便。譬如上半阕里第十六句“看今天日本”就必须用“上一下四”的句子结构;下半阕里第一句“念江南惨”必须用“上一下三”的句子结构。这是要一定遵循的原则,千万不能大意。另外,还有一处需要注意的,那就是下半阕的第十六句,是《六州歌头》词牌里最长的一句,共有七个字,读的时候,中间有一间隔,可以在此处加一“顿号”,敝词里的“常流涕、愧对刀兵”就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古代人经常在这七个字里是不加标点符号的,但这个“上三下四”特殊句式必须明白,否则也属于“违反词律”。

                                   完稿于2008年2月23日深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