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蹇涩字词试解(十)
刘福新
◇
生视所读书,并非常所见闻者,亦绝无时艺,讶而问之。白笑曰:“士各有志,仆非功名中人也。”(全句为:吴生见他读的书不是一般常见的,也绝对没有八股文之类,惊讶相问。白于玉笑着回答:“读书人各有各的志向,我不是那种热衷于功名的人呢。”
时艺:指八股文。因为明清两朝“以八股取仕”,所以称“时艺”。仆:我。谦辞。)
◇
夜每招生饮,出一卷授生,皆吐纳之术,多所不解,因以迂缓置之。他日谓生曰:“曩所授乃黄庭之要道,仙人之阶梯。”生笑曰:“仆所急不在此,且求仙者必断绝情缘,使万念俱寂,仆病未能也。”白问:“何故?”生以宗祀为虑。(全句为:夜晚经常请吴筠喝酒,向吴筠推荐一本书,都是吐纳养生的内容,大半不理解,吴筠觉得根本不切实用,就把书搁置一边。有一天,白于玉对吴筠说:“以前我给你的书可不一般,是《黄庭经》的要诀,修道成仙的云梯呢。”
吴筠却苦笑说:“我迫切需要的不是这个;何况求仙的人必须斩断情缘,消除各种杂念,我却担心不能呀。”
白于玉问吴筠原因,吴筠说自己主要担心的是传宗接代问题。黄庭:指《黄庭经》。仆病未能也:我担心做不到断绝情缘的事。其中的“病”字,是担心、忧虑的意思。正好与下句的“生以宗祀为虑”中的“虑”字相合。)
◇
方欲再问,转瞬间白小如指,翩然跨蝉背上,嘲哳而飞,杳入云中,生乃知非常人,错愕良久,怅怅自失。(全文为:吴生还想再问,一眨眼工夫看见白于玉已经变得如同指头般大小,姿态优美地跨上蝉背,只听得很细碎的吱吱一声就飞走了,一会儿跃入云霄,看不到了。吴生这才知道白于玉不是凡夫俗子,惊讶了好长时间,怅然若失。翩然:姿态大方优美的样子。嘲哳:音cháo
zhā ,也做啁哳,啁音 zhāo,形容声音杂乱细碎。这里有蝉鸣叫的细碎“吱吱”声之意。错愕:惊愕。)
◇
白令度曲侑觞。一衣绛绡者,引爵向客,便即筵前婉转清歌。诸丽者笙管敖曹,呜呜杂和。(全文为:白于玉吩咐美女们唱曲以助酒兴。有一个穿着深红色丝绸服装的女子,举杯向吴生敬酒,接着就在筵席前敞开婉转清丽的歌喉。其他的俊秀女郎笙管迭进,或一起或交替吹奏起来,只听得一阵阵呜呜声交相和之。度曲侑觞:唱曲以助酒兴。度:音duó
,量长短。曲乃长短交错,所以唱曲谓之“度曲”也。侑觞:音 yòu
shāng,欢酒也。侑:劝人吃酒。觞:古酒器,此处名词动用,指饮酒。)
◇
一惊而寤,则朝暾已红。(吴生一下子从梦中惊醒,太阳已经高高挂在天上。(朝暾:音zhāo
tūn,早晨的太阳。寤:音wù,睡醒。)
◇
太史又以商女,女曰:“吴郎贫,我甘为藜藿;吴郎去,我事其姑嫜;定不他适。”使人三四返,迄无成媒,遂诹日备舆马妆奁嫔于生家。生感其贤,敬爱臻至。女事姑孝,曲意承顺,过贫家女。(全文为:葛太史又与女儿商量,女儿说:“吴郎即使贫寒,我不嫌弃,甘愿与他粗茶淡饭过日子;他要是出家修行,我愿意代他侍奉老母,决不另嫁。”
于是,葛太史派人来回跑了三四趟,吴生却一直没拿定主意,所以婚嫁的事始终没决定下来。葛家于是选择吉日,备好车马、嫁妆,把女儿送到吴家成亲。吴生这时被葛女的贤良深深感动,夫妻互敬互爱。葛女很是孝顺,加意侍奉婆母,比穷人家的女儿还温柔体贴。诹日:商定日子。诹:音zōu,商量、咨询。嫔:音pín,通“聘”,女儿出嫁。)
◇
太史时年七旬,龙钟颇甚,忽觉筋力溢于肤革,遂弃舆而步,其行健速,家人坌息始能及焉。(全文为:当时,葛太史已是七十岁的高龄,老态龙钟的不成样子,服过药丸之后,突然觉得精力旺盛,体力强健,好象元气冲出皮肤和衣服,于是回家时不再乘坐轿子而改为徒步,随来的家人风尘仆仆竭力追赶,才勉强跟得上。坌息:满脸灰尘,大口喘气。坌:音bèn,这里是灰尘的意思。息:呼吸的气体。这里是喘粗气的意思。
见《白于玉》
◇
胶州徐姓,泛海为贾。忽被大风吹去。开眼至一处,深山苍莽,冀有居人,遂缆船而登,负糗腊焉。(糗腊:音qiǔ
là。糗:干粮,多指炒米粉之类。腊:鱼肉腌制后再薰制而成的副食品,如腊肉,如同今天的香肠。)
◇
见一巨物来,亦类夜叉状,竟奔入洞,踞坐鹗顾。群随入,东西列立,悉仰其首,以双臂作十字交。(踞坐鹗顾:蹲坐后像凶猛的鱼鹰那样四处扫视。鹗:音è。)
◇
大夜叉掬啖尽饱,极赞嘉美,且责令常供。(掬啖:音jū dàn,两手捧着吃。)
◇
一日皆出攫食,惟徐独在,忽别洞来雌欲与徐私,徐不肯。夜叉怒,扑徐踣地上。徐妻自外至,暴怒相搏,齕断其耳。少顷,其二亦归,解释令去,自此雌每守徐,动息不相离。(全文为:有一天,夜叉们出去寻觅食物,惟独徐某一人在洞中。忽然从其它洞中来了一个母夜叉,要与徐某交欢。徐某不愿意,那个母夜叉恼羞成怒,一下子把徐某扑倒在地上。正好这时,徐妻从外面归来,暴怒之下与对方撕打起来,一口咬下了那个母夜叉的耳朵。不大一会儿,对方的雄夜叉也回来了,经过一番劝解才放了那个母夜叉。从那以后,母夜叉时刻守着徐某,一行一动,寸步不离。踣:音bó,跌倒。齕:音hé,咬。)
◇
三日抵岸,见者皆奔。彪向三人,脱分袍袴。至家,母夜叉见翁怒骂,恨其归时不谋。徐谢过不遑。家人拜见主母,无不战栗。(三天后抵达岸边,人见了都吓得到处跑,徐某原来的儿子徐彪赶快脱下自己的衣服分给三人穿。刚到家中,母夜叉一见到徐某就破口大骂,恨他当初不辞而别。徐某忙不迭地道歉陪不是。家里大小奴仆拜见主母时,见她长得那个奇怪样子,个个战战兢兢。不遑:没有工夫。谢过不遑:急急忙忙地道歉,顾不上其它的事了。遑:音huáng,闲空。)
◇
豹三十四岁挂印。母尝从之南征,每临巨敌,辄擐甲执锐,为子接应。见者莫不辟易。(辄擐甲执锐,为子接应。见者莫不辟易:每每穿着铠甲手执锐利兵器,为儿子作接应。见到她的对手莫不惊慌逃窜。辟易:音pì
yì,惊退,因恐惧而离开原地。)
见《夜叉国》
◇
自念新岁无资,倍益怏闷。时晨露濛濛,暂趋临路店,解装觅饮,见一颁白叟共两少年酌北牖下,一僮侍,黄发蓬蓬然,邢于南座对叟休止。僮行觞,误翻柈具,污叟衣,少年怒,立摘其耳,持巾奉帨,代叟揩拭。(牖:音yǒu
,窗户。柈具:盘具。持巾奉帨:手拿巾物伺候不止。帨:音shuì,古时妇女用的一种佩巾。奉帨:指殷勤伺候。)
◇
走三四十里,值方面纲纪,囊物赴都。要取之,略可千金,意气始得扬扬。(方面纲纪:正遇上某地方政府派出的运送货物的队伍。方面:地方大员或地方政府。纲纪:本指社会秩序与国家法纪。此处指运送大批货物到京都。要取之:半路拦截而劫取之。要:这里读yāo,阴平,半路拦截之意。《后汉书·班超传》:“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
见《老饕》
◇
又一夜,门自开。生曰:“倘是狐兄降临,固小生祷祝而求者,何妨即赐光霁?”即又寂然。(全文为:又一天夜里,门又自动打开了。姬生说:“如果是狐兄光临,那正是我所祈祷盼望的呢,即使你一现光彩,让我见到您的真面貌,又有什么关系?”却依然悄无声息。何妨即赐光霁:你一现光彩又有什么关系?另一种解释是,“为什么您就不能消除怒气,气色转和呢?”
霁:音jì。两种意思,一是雨、雪后转晴;二是怒气消除。《新唐书·裴度传》:“帝色霁,乃释寰。”即用此意。)
◇
吴木欣云:“康熙甲戌,一乡科令浙中,点稽凶犯。(全文为:吴木欣说:“康熙三十三年,有个乡科中了举的人到浙江中部某县做县令,到任后查点核对囚犯。”康熙甲戌:康熙即位于壬寅年,即公元1662年,以此类推,甲戌年即1694年也。一乡科令浙中:令浙中,即被派往浙中做县令。此“倒装句”也。稽:音jī,查问。)
见《姬生》
◇
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四始尽。(全文为:不大一会儿,有个乞丐进来了,只见他拿出讨要来的干粮堆放在大钟下,于是一只手提起古钟,另一只手捧着干粮放进大钟里面的筐内。如此一掀一放计有四次之多,才将干粮放完。糗糒:音xǐu
bèi,食物。)
◇
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阗咽并发,乃返,别查。(全文为:查点完婢女男仆后,立刻命令男仆备办整理行装,婢女们收拾金银器物,并且一再嘱咐这些原来是他的奴仆们好好伺候查伊璜先生。奴仆们都诚惶诚恐地答应着。又亲自看着他的姬妾与婢女们上了车,管理马厩的兵卒驾好牲口,前护后拥、动静很大地出发了,然后他才回过头来与查伊璜恋恋不舍地揖别。阗咽:音tián
yè,这里形容动静之大。)
文辛曰:查伊璜这个人给人丰厚施舍却根本没有想到让人回报,连被施舍人的姓名都不曾问及;而吴将军后来发迹,知恩图报,所表现出来的慷慨大度,更为罕见。两人都是大贤之人呀!此两人的行迹如今太少了,人心不古哟!
见《大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