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浅水芦苇散文《心路历程》以及鄙人转载《前言》

(2007-07-25 14:24:19)
标签:

浅水芦苇

《心路历程》

前言

分类: 文辛友情
 
 转发浅水芦苇散文《心路历程》以及鄙人转载《前言》此为浅水芦苇博客相册里的照片。
想放大,但不清晰,保持原样吧。
 
  
转发浅水芦苇散文《心路历程》以及鄙人转载《前言》
 
转发浅水芦苇散文《心路历程》以及鄙人转载《前言》
 

                    转发 前 言

 

                            文辛

 

    几天前,在“榕树下”《望海文学》社骨干分子浅水芦苇的博客上读到了此文,与前一篇一样,都引起我强烈震撼,一时不知道转载哪一篇更妥当。

    近来确实忙得焦头烂额,总没顾上转发,今天午饭后,觉得再拖下去绝对不行了。故而完成此几天前的诺言。当然了,此事业已征得浅水芦苇小妹妹同意。

    记得鄙人已经转载了浅水芦苇两篇,第一篇是在今年2月24日转发了她的一首诗歌《芦荻》,我曾在《前言》里说过:

    “今转发‘榕树下’朋友浅水芦苇的诗歌,依我来看,这首诗歌是浅水芦苇本人的写照。诗歌虽然不长,却非常形象地歌颂了那些身残志坚的人。我早就在榕树下‘望海文学’社社长飞歌(江苏镇江黄新镇先生)的主题帖里读到了浅水芦苇的遭遇。浅水妹妹是用嘴咬着小木棒打字的,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所有网络上的人向她致敬!她作为榕树下蒸蒸日上的社团望海的著名编辑,浅水芦苇贡献很大,被‘望海’的诸多编辑、驻社作家、专栏作者以及众多投稿作者熟悉和敬重。

    读了她的好多文章,想转发几篇,她的散文写得虽然很有灵气,惜转发有些长,先选其诗歌一首。以表敬意。所以也就有了此诗后面我的评论。”

 

    记得我在那篇评论里说:“一片芦荻,一棵笋芽,或者一个极其普通的小人物,他们虽然踏不上英明的阶梯,但完整的高尚的人格一点都不比英雄少。
    人生可能是随风而散,人生可能生死契阔、坠茵堕溷,我们自己生下来便做不得主,但我们的神情举止、正直品格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支配的。
我们可以“默默无声地,摇曳出风的线条”从而“独成一片风景”。

    这片风景是可以簌簌作响的,是可以飘曳作姿的,是可以放开喉咙歌唱的……谁说这片风景不诱人?芦苇妹妹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不就是跃动在榕树下望海里的一片风景吗?”

    今年3月13日,鄙人又在自己博客里转发了《望海文学》社社长飞歌《生命因有信念而美丽》的主题帖,令我欣慰的是毛先生在此帖子里用了我的跟帖作为结尾。我的跟帖是:“我的感受可能与别人不一样,我从来不会站在一个完全健康人的君临位置表示自己的同情,那是廉价的感情;而我只会说芦苇妹妹不愧‘芦苇’的笔名,因为芦苇百折不挠,你是很难将它折断的。这种精神正是妹妹的精神。‘浅水’么,当然是指处境的艰难,或者自谦文学根底的浅陋。不过,窃以为妹子的根基是扎实的,有这么种精神,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我为你感到自豪!”

    另外,我转发的文章或帖子引起了许多博客朋友的关注,譬如我的一位同在潍坊市的文友官旭峰评论说:

    “有了爱,每个人的生命就有了春天。向浅水芦苇致敬,祝你身体永远健康。继续关注文辛先生介绍你的文章。”

    还有一位博客朋友刘亚伟评论道:

“很受震撼,把一位‘自小患有强直性关节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立行走’的女孩与‘社团的骨干中坚力量’这样的词联系起来的,是信念和爱心。”

    同在“榕树下”的《逐梦·中原》社团骨干女编辑花落无声评论说:

“看了飞歌社长的帖子很感动,为这位坚强的小妹妹.既然是刘大哥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真诚地祝福送给浅水芦苇小妹!祝生日快乐!”

    最后,我要说:浅水芦苇小妹妹在此文里主要提到几个她要感谢的老师与朋友,譬如夏正平、范双僖等人。浅水芦苇对他们的感激是应该的,但也足以看出浅水芦苇的为人,她是个不忘朋友的好女子。比起那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感恩的人,比起那些以怨报德的人,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不,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呢!

                                 2007年7月25日14:20

 

 

                        心  路  历  

 

                             作者:浅水芦苇

 

  回忆总是痛苦的,谁又能够想象得到呢,十三岁以前的我,也是和同龄人一样的活泼天真,甚至是顽皮的爱到处乱跑乱跳的女孩.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命运的残酷,居然会顷刻间被无情的病魔拉进了人生的低谷。当时,并不懂得厄运的降临意味着什么,也不明白病魔为何如此的难缠,来了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它夺走了我所有的自由和生活自理的能力,没几年的时间,我就一下子从一个健全的人,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不能动的几乎与植物人没区别的样模。我真的不知道,当手和脚都被病魔践踏得无法活动的时候,那生存的信念呢,究竟还能够剩下多少?只是我还活着,而从此只能这样瘫痪在床,数着日子,流着泪水,漫无目的的在痛苦的煎熬中挣扎着!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着走到了今天,许多年来有手不能动,有脚不能走。在这段生病的日子里,我无法形容那份痛苦的感觉。从十三岁开始,一直到十六七岁,病魔侵占了我浑身上下全部的关节,已经没有空间可容纳什么了,病情也就从此完全定型了,虽然少了许多锥心刺骨的感觉,但是留下来的毕竟还是那份说不出痛,好在还能够忍受。于是我也可以腾出点来时间来思考自己以后的归宿了,这三四年的时间,已经将我从天堂拉到了地狱,人生的方向完全改变了。我并不想就这么在这生不如死的绝望的边缘徘徊!更不想从此这样沉沦下去,那样做不是我的性格,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个争强好胜不甘寂寞的人。

 

  既然命运如此的安排,我还能够期望什么呢,它可以剥夺了我的一切,让我失去了自由,甚至什么都没有给我留下,但至少我还有一个健全的可以思考的大脑,虽然当初想的没有那么多,可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了艰难的学习过程。我让弟弟给我去借那些自己没有学过的课本,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三年级的课本。书是有了,可是光看,不会记录。于是,只好再忍着疼痛,练习握笔。手指都是变形弯曲的,怎么都握不住,而且角度又总是不对,痛的受不了。后来只好夹在虎口里,一点一点慢慢地练着写。刚开始的效果不好,写一个字要费很大的劲,而且那些字东倒西歪的,非常难看,时间一长,顺利多了,也就习惯了。那时候在湖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很老的收音机,我喜欢听歌,听一些文艺节目,有感觉好的东西我就用笔记下来。我也喜欢看书,因此哥哥和弟弟他们经常会帮我借一些书回来。而且弟弟还帮我到图书馆办了张借书证,所以看的书多了,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将书中那些好的诗词佳句,也都记到本子上,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

   后来有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看了我抄录的德国诗人海涅的一段诗句:

 

            “心,我的心,不要悲哀,

            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

            严冬劫掠去的一切,

            新春会给你还来。

            你还是那样绰绰有余!

            世界还是那样美丽多彩!

            我的心,只要你情之所钟,

            你都可以尽量去爱!”

 

    他问这诗是不是我写的,当时我也感觉非常的奇怪,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也就因为朋友的这一句话,才让我对诗歌产生了兴趣。

  也或许是因为有了这些积累吧,我便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写了许多乱七八糟的,自己以为是诗歌的东西。只是写了那么多,却没人能帮我看一下。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去求助残联。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来自和桥镇夏正平的一封标题为: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的回信!从此以后,他就成了我文学道路上的第一位指导老师!他不仅为我修改文章,教我怎么学文,还不时地鼓励我怎么面对生活!在我对诗歌方面有所进步的时候,他又把我的稿子转给了宜兴较有名的青年诗人范双僖。范双僖也和夏正平一样,如同一位大哥哥照顾着小妹妹般,认真耐心地给予我指导帮助。我的第一首诗《黄昏情绪》就是在他的修改下发表在宜兴报上,以后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都是这样在报刊上出现的。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现在!

  

  是啊!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在艰难的跋涉中去领略那份并不美丽的人生风景!这就是夏正平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而我此刻要说也只有一句:感谢你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